三楼:最难得的是她不说空话大话,真的能说到做到诶,再过两年应该就能和大花并驾齐驱了。
四楼:习惯了那些谎话连篇、换人设跟换衣服一样的明星,突然看见这么一个清流,还怪奇特的。
五楼:其实小慈这一路也经历过很多质疑的,但她都是用作品说话,这才培养出大家对她的信任感。
六楼:花最怕的就是没有事业心,这姑娘年纪轻轻就这么沉稳,避开所有弯路,未来了不得呀。
七楼:以后她再有新作品,路人都会点进去看一眼的,这就是口碑的力量啊。
……
如果说之前拿下华钟是业内对她演技的再一次肯定,为她的身价添砖加瓦,那么金乌影后的桂冠则具有了更多划时代的意义。
虽说主流奖影后的名头很威风,许多粉丝众多的当红小花奋斗到三十多岁都未必会触摸到这些奖项的门槛,但扩大到整个娱乐圈,斩获这些荣誉的女演员也有一大把。
有野心的大花们,会刻意地朝着不同的奖项去努力,只有获得多方位的认可,自己的地位才会牢固。
对荣誉成就的追求自然也水涨船高,主流奖影后之上是大满贯,再往上是国际A类电影节影后、国内二轮大满贯、国际双A影后等等。
作品厚度也要纳入到对比行列,如果主演作品获得过权威奖的最高奖项,那也属于演员的实绩。
总之,越少有人达到的高度,含金量越不一般。
迄今为止的五位三金大满贯选手中,杜书贤活跃于上个世纪末,如今早已退隐。
四大花旦中的毛平威和孟熙最辉煌的时候是08年左右,几位大花争奇斗艳,竞争激烈,远比现在小花们的小打小闹要精彩,祝慈最初学表演的时候还用过她们的电影片段做模仿,不过这几年有些沉寂。
陈风遥有些运气不好,她属于大器晚成的类型,最早出名也是在12年的时候了,明明和四大花旦年纪相仿,却错过了捆绑营销的最佳时机,生生落了一个段位。
而且她的长相是周正的淡颜,既不是出挑的明艳美人,又不属于楚楚可怜的小白花,因此担任主角的机会不是很多,蹉跎了许多年,全靠演技逆风翻盘。
不过祝慈最佩服的也是她,没有大导保驾护航,也没有足够的粉丝为她营造声势,陈风遥完全是靠自己的拼劲儿闯出一条道来。
到了祝慈这一辈,人才凋零,互联网崛起,观众的娱乐方式逐渐多样化,评判明星的标准早已从收视率、票房转变成了数据、流量、营销力度。
各种乱七八糟的榜单和需要氪金的超话排名不仅绑架了粉丝,还让路人对这一代艺人渐渐失望。
其实,祝慈能获封三金影后,最高兴的除了她自己的粉丝,还有以前的“对家粉”。
即便咖位上已经是一个天一个地,祝慈的影响力还是让这批年轻艺人吃到了红利。
只要在同一个年龄段,对外她们依旧同气连枝,现在因为祝慈的异军突起,大量投资明显已经在向95后到00后这一批女演员倾斜,待开的项目也不像从前那样,把高光都加在男主身上,女主改成挂件。
除了《蝶梦》,祝慈的作品全都没有把爱情当做全部的主线,这也促使着中小型剧组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剧本中,开始创新主角的人设,丰富剧情。
观众的胃口被养刁了,那种偷懒写出来的流水线情情爱爱已经不能满足他们,从而倒逼着投资人们转变风向,去模仿祝慈作品的风格。
只要没有投资人压着,编剧受到重视,创作出有新意的剧本并不难。
祝慈的舍友冯月娜、好友温怡丹、之前合作过的顾佳奈……都在今年进了还不错的剧组,有的担当古偶大女主,有的走现实家庭向,有的尝试新型职业剧,大家都有了更广阔的选择。
所以在这些花粉眼里,祝慈的更进一步会带给她们正主更多的好处。
虽然可以预见到无处不在的对比拉踩,但有这样一位引导行业风向的领头羊在前,把盘子做大,让自己的心肝有机会接触到好人设、好剧本,花粉们也不是不能忍受。
祝慈在接触到一些还不错但不适合自己的剧本时,也会主动和剧组方面谈一谈,推荐一些自己认为符合条件的其他演员,随手为之,结个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