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尝试原创写作,其实也是在初中。那时候杂志还没完全走下坡路,尝试给一个杂志投稿,果不其然被拒绝了:太稚嫩了,言情小说,剧情也不是那么想当然的,缺乏技巧……
这一次的故事,开始于19年的1月。
当时我刚刚毕业参加第一份工作,对生活感到十分痛苦和疲惫,于是我逃进想象里。我在晋江第一次尝试更新,名字叫做《失落都市》,选择的题材是我从来没写过的国安(这篇以后还是会写,故事主线很成熟了,等我写刑侦这方面成熟一点就动手,暂时放放),申签,没过,按照一些经验贴来删除笔名,再来。反反复复试过几个梗吧,都不太成功,于是跑去隔壁。
选择这个题材写文是一时兴起:我很喜欢听歌,我也很喜欢看爱豆舞台,看过很多爱豆的故事。当然,看到这里的你应该能猜到,彼时我所关注的是韩国乐坛和爱豆体系,这篇文的框架也是由此而来:充分自由的音乐竞争环境,有爱豆培养体系,有完整的音乐产业链……
所以你们看到了,Peak9除了李洹载,其他几个人都是有过选秀经验,或者出道经验,或者没出道但有练习生或独立音乐制作人的经验,都有公司。对于爱豆的倾向呢,我还是偏好实力派,不怎么看脸,所以人设方面安排得比较均匀了。
除了吴樾,对。虽然我给吴樾的安排是选秀失败,但他是素人出身。
为什么这样呢?
一时兴起的文,也不会考虑很完善,当时想的很简单:我要写导演X演员的故事,演员是可塑性很强的天赋型选手。是的,CP一开始是岳梧X吴樾,名字都是懒狗取名倒过来读。李洹载一开始都没有人设,那三个热搜是受限于第一人称,无法提供全面视角,但是得给受带来一些生活波折,于是的于是,安排热搜梗,安排男二这个情敌,作为攻受之间的催化剂。
……后来就上位了呢,也是当时没想到。
乐。
其实所有事,完结之后再回头看,全都是我的问题:我其实不清楚演员的生活,完全不清楚,因为我不追演员,从来没对谁着迷过,于是吴樾的成长线就成为了很大的问题:怎么往下走?成为影帝?或者别的?补课之后依然觉得没意思,于是吴樾和岳梧之间的关系,从无,到互相感兴趣,到几乎快拳脚相加(?)……
这方面受挫了,但我意外地发现李洹载那里写起来好顺利。为什么呢,因为我开始思考李洹载的人设,他一开始是干什么的,为什么参加选秀,为什么被选上了,出道之后作为什么定位在行业里稳定发展……构思一个爱豆的职业发展,我可是对这些不能再熟。
于是,在最初的版本里,男一线卡,我就写洹载线,这头越写越多,就反衬那头卡得有多痛苦……这时候我意识到,我写不出来我不感兴趣的东西,我只能写我感兴趣的:对梗感兴趣,我就可以围绕梗展开一系列狂想,对人物感兴趣,我死也要找到合适的逻辑把他们配对。此时的攻受,岳梧和吴樾,我对岳梧着实不感兴趣,虽然我很努力在刻画一个浪荡不羁,但有艺术天赋的人,但我真的不喜欢这种角色,起码没到能把他当作主角去写的程度。
于是我跟好友聊天,痛定思痛,决定把男二转正,同时把受的职业方向重新调整为爱豆……就有了现在这个版本。
吴樾,素人选秀,出道失败,演习赚钱,返回舞台,获得成功。这就是事业线的全部,规划起来非常顺利。并且你会发现,如果攻受是同行,他们之间的良性竞争还可以作为感情催化器。
然后我遇到了第二个问题,第一人称。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写第一人称,时至今日我也想不起来当时为啥给自己这么挖坑。第一人称的视角,是很方便读者靠近这个人物的,但同时意味着,“我”能收到的信息会局限于“我”的生活:吃、穿、住、行,先得给到动作,才能从我的视角去观察其他地方发生了什么。你要同时做到这些事情:让“我”成长,让“我”受挫,让“我”听到其他人对我的评价,然后写这其中每一步细腻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甚至不是最难的,难的是“我”的时间:我该怎么去把握故事发展的节奏呢?我不能丢下“我”然后跨到天上俯视全局啊。
啊……很崩溃,尤其是故事发展到中期的时候,格外崩溃。
“我”身上流动的时间是跨不过去的槛,没人能跨过去。我写得很难受,我估计读起来也会很难受。我看了很多写作书,想要去解决视角和节奏的问题,但未果,因为大部分写作书只会教你故事技巧,很少有视角转换。这些困难表现在故事里,就是我描写事业线的时候很简略,但写攻受约会的时候往往占用三到五章。并且第一章,介绍李洹载事业的时候(同时也是铺垫整个大环境),一点都不能再省略了:不写粉丝斗争,侧面刻画不出来竞争激烈,和爱豆这项事业作为文化消费品的残酷,成为爱豆是要有取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