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甚么墨,仁和帝不理这茬,只是问:“朕如何不瞧德妃脸面了?”
“嗐,”和公公陪笑道,“德妃娘娘请进来的客,陛下偏罚跪着,传出去娘娘看要生气。”
或许是说起德妃,云箫韶听着,仁和帝语气分明轻快两分,想是称心,低声说:“德妃宽宏温厚,识得大体,不是轻易使性子的人。”又听和公公劝和几句,仁和帝总算从新搭理云箫韶。
他不问云箫韶旁的,只问一句:“私底下你见过老六没有。”
云箫韶大大方方道:“见过。”
仁和帝问她何时、在何地见过,她略略沉颌:“回陛下的话,前不几日在家中见过。”
前不几日,难道是上门提亲时碰过头,仁和帝神色越见深厚,喜怒不辨却足见威严,问你二人说什么话,云箫韶吃他九五之尊威压,却面不改色:“臣女自然要问,如何想着做亲,他是何时起的意。若是在臣女尚居东宫之内时起的意,何须陛下诘问,臣女第一个不许。”
“如此说来,”仁和帝道,“是你离了怀雍家去,他才起的意?”
“非也,”云箫韶侃侃答道,“是在臣女进东宫前起的意。”
仁和帝不意这茬令她详说,她道:“陛下岂不知彼时宫中情形,德妃娘娘只在嫔位,处处受冯氏欺凌,有一年臣女随家慈进宫给先太后贺寿,恰逢冯太后为难他们母子,臣女一时气不过出言相助,没想数年前的这句有口无心,结下如此善缘。”
一听是同受冯氏欺压,仁和帝彻底脸色松开,叹口气:“平身罢。”
云箫韶起身,端的好姿仪,跪这许久起来身形愣是没晃上一晃,仁和帝不由得多看她两眼,嘴上道:“哼,看着倒好礼仪态度,朕为难你也不作色。”
“陛下,”云箫韶落飒一笑,“陛下良言教导罢了,如何说为难?若说为难,从前在慈居殿臣女只见过更厉害的。”
仁和帝叹气,说那等不慈性的人,委屈你们这些个小的。
虽说是,云箫韶头上一个狐媚的帽子还没摘掉,不过老皇帝已是温和得多,又说夫妻一场,百代之恩,好歹从前在东宫李怀雍并不算苛待云箫韶,即便襄国公事儿上有些道不是,如今总也负荆请罪,为何云箫韶不肯吐口儿,就是不肯宽他一句。
云箫韶道:“陛下说夫妻一场乃百代之恩,天底下也不是所有夫妻有这福气。要之在乎容德相感、缘分相投,如此方可夫唱妇随,长保无咎。”
仁和帝望她一眼:“你言下之意,怀雍不能与你荣德相感,与你缘分不相投?”
云箫韶以问代答:“听闻隐王爷也常常跪在清心殿前管陛下要恩典,敢问陛下,每每隐王爷如此,陛下感其请求多一些,还是逼迫多一些?是否总觉着这件儿,但凡不答他的,就是陛下不肯成就有情人?就是陛下为父不慈?”
这仁和帝不言语了,显见李怀雍来他殿里跪,他也是一脑门子官司。
云箫韶接茬叹口气:“陛下是君父,尚感压迫,陛下也说他日日到臣女家门前负荆请罪,家父是他的臣工,家父当如何?”
又恳切道:“臣女从前嫁做东宫妇,只安心伏侍夫君母后,半点没有旁的念想,每每冯氏刁难也咽忍得,不说有甚天大的功劳,总也是一片真心,可如今呢?如今满京城的议论,说臣女一家忘恩负义,这当中是谁的功劳?陛下以为臣女一家当如何看隐王爷?是哪处受着他分毫的‘容德’了?”
从把声气软下,满目哀婉:“陛下宽仁,臣女不怕陛下觉着臣女怨怼,如今只说这句实话罢了,非是臣女不肯宽他一句,而是真心真意匆匆付过流水,实不愿重蹈覆辙,求陛下体念。”
说罢额头触地,大拜在阶下。
若说这云箫韶,哪来的底气敢在李怀雍君父跟前埋汰他?
底气在于,如今李怀商要娶她,眼瞧无意于皇位,仁和帝却没问几句李怀商,口口声声问的李怀雍,这是什么缘故?只能是李怀商先头已经找仁和帝陈过情的缘故。
如此一来,这皇帝老儿心知自家老六无意大位,能接班的儿子只剩李怀雍。
可他老人家真满意儿么?只看如今冯氏虽然落败,徐皇后依然不得圣心,即知,李怀雍要想安安稳稳重登太子位,可是没那么容易,老皇帝专一好打量呢。
这档口,哪个臣工胆敢建言,但凡说一句李怀雍的好话,云箫韶打包票,这老皇帝心里都要犯嘀咕,疑心这个好儿子暗中结党营私,撺掇起一帮子朝臣要提早接他的班。相反,这时候挑着不打紧处说一嘴李怀雍不好的,或许有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