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一出手,哪怕是皇帝,都要忌惮三分,于是,恼恨交加的照照也只能退了一步,将人流放去了南边。”
“当然了,哪怕照照做梦都盼着这个人死在流放路上,但是老刘毕竟是关系户,怎么可能这么轻易就死了呢?这位刘太医到了南边之后,又平平安安、舒舒坦坦的过了很多年,然后才安然去世。”
怎么说呢?
大明的文官们还挺注重员工的退休福利的,要是换了现代的资本家们,说不定就要弃车保帅,把刘太医推出去平息皇帝的怒气了。
朱厚照一把摔烂了茶盏,头微微的低着,笼罩在阴影之中的半张脸上全是阴冷的神情。
“他们
居然都插手了……”
虽然按照主播的说法,这听上去似乎真的只是一场意外,但是,朱厚照不相信。
他不愿意接受自己的父亲这么不明不白的死了。
死于一个这么可笑的理由。
朱元璋几个没有听过这名字,于是侧眼看过来,想要个解释。
朱厚熜看见对面祖宗的好奇模样,再看看朱厚照,就知道他大概是没有心情给几个好奇的祖宗解释,于是只能自己顶上。
毕竟也算是从他这里接了皇位,态度还是要好一点的。
朱厚熜开口:“这两个人,也算有名。”
“全是走标准的进士路线出来的,每个人都是在科举里镀了一层金的文人。其中,谢迁年纪小一些,是成化年间中的举,李东阳比他早些,宪宗陛下还不是皇帝的时候,他就已经在朝中做官了。”
“谢迁、李东阳,还有刘健这三人并称为天下三大贤相,皆是内阁之人,时人常说,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说的就是这三个人的睿智、果决和言辞机敏之处。”
“如果这两个人都下场了,那这案子背后怕是真的不一般。”
朱厚熜话没有说尽,但是别人都能猜到剩下的内容。
能被并称为三大贤相,在当时的文臣之中,恐怕是领袖般的存在,三个人中的两个人都动起来了,那没有提到名字的刘健恐怕也难以置身事外,这三个人都牵扯进来了,只怕整个朝廷中大半的文官都参与了这件事情。
哪怕没有参与,他们应该也会站在这三个人的身后。
这样的力量,也难怪当时刚刚当上皇帝的朱厚照不敢和他们硬碰硬。
朱厚熜看了旁边沉默不语的朱厚照一眼,又补充了一句:“……想必堂兄洞若观火,已经对这件事情了如指掌,所以后来,堂兄坐稳皇位,掌权之后,就扶了刘瑾上来……这几个人,几乎都被打压走了。”
直到他堂兄壮年暴毙,这几人这才重返朝堂。
朱厚照冷笑:“他们敢对我爹动手,就该知道我不是好惹的。”
知道这几个人的后来情况,他心头那口气,也总算顺点了。
朱厚熜见他那一副大仇得报的样子,咽下了到嘴边的叹息之语。
可是,堂兄。
虽然你确实报仇了……
但你自己也被他们给杀了呀。!
第231章 观众:没见过这么水的功绩
虽然满心满眼都是吐槽,但是看着堂兄高兴的脸,朱厚熜还是难得厚道的把这句话给咽了回去。
堂兄他也不容易啊。
季驰光:“为什么明明这件事情看起来这么不同寻常,但是我却依旧怀疑,这可能真的只是一个意外?”
“因为朱佑樘对文官们真的太好了,好到完全挑不出什么错处。”
“如果我们光去看史书,那我们就会发现,朱佑樘在史书上的形象仿佛是明朝的第一明君——除奸用贤,肃清吏治,轻徭薄赋,不好女色,君臣和睦,百姓安宁。弘治中兴被他们夸得天花乱坠,仿佛是明朝最好的盛世。”
“这样的情况,你们想到了谁?”
【潇湘水断:真的不是杠啊……我怎么感觉这夸奖的用力程度和仁宣之治有点像了?该不会又是一个被文官们包装出来的假冒伪劣产品吧?】
【二凤:我觉得像,仁宣之治七分的水准被硬生生夸到了十二分,弘治中兴应该也差不多,可能原本确实也有效果,但是被过分夸大其词了。】
【老虎爱吃绿豆糕:所以,换句话说,能让文官们这么夸他,朱佑樘给了多少钱?】
季驰光:“朱佑樘这一生,在史书上的评价颇高,但是当我们透过表面去看内在,我们就会发现很多不对劲——他的宽容与仁慈,在某种程度上,似乎是软弱和纵容。”
朱厚照脸上一红,羞臊不已,虽说这话不好听,但是主播说的也是实话,他确实没什么好给亲爹辩驳的。
他爹……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多少确实有些软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