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
季驰光耸了耸肩:“朱元璋对于贪官是保持着零容忍的姿态,这本质上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他把一切都想得太美好了——就他给的那点钱,够干什么的?再加上逆反心理作祟,也难怪明朝的贪官数量位居榜首。”
朱元璋:“……行,行吧,朕知道了。”
他举白旗投降妥协:“那咱就不计较这个了,到时候跟丞相商量商量,咱把俸禄标准提一提。”
养廉就养廉吧,总比他闭眼以后这帮官员去祸祸百姓的钱要强。
正好宗室那边的待遇削了,多少还能补贴点铜钱。
想到这里,朱元璋又叹了口气。
唉,每年铜的出产就这么点儿,他不管怎么省,都有点跟不上,要是能多产点铜就好了。
想到这里,朱元璋又不禁唾弃自己。
唉,老朱,你想什么好事呢?
这些年铜矿开采,产出的铜矿石是越发稀少了,你还想着多产点,不减产就不错了。
……或者,不用铜,他换一种货币试试?
朱元璋脑子里一闪而过的设想还没有完善好,就被主播的话吸引了过去。
季驰光:“然后,就要说到钱币问题了——在洪武八年,明太祖朱元璋发行了此后赫赫有名的大明宝钞。”
“当时铜矿石的开采一天跟
不上一天,再加上,朱元璋想要把国家财政紧抓在手中,于是,纸币大明宝钞诞生了。”
“只不过,满志踌躇发行大明宝钞的朱元璋肯定猜不到,他的宝钞会带来那么多灾难。”
灾难?
朱元璋困惑又有点不服气。
什么灾难?
北宋发行了交子,南宋发行了会子,就连元朝和金国也都发行过相关的纸币宝钞,怎么到他这就成灾难了?
李世民那边则是沾了沾墨,准备好了纸,兴致勃勃的等着主播讲,自己好抄点作为失败经验案例参考。
李世民:嗯,到时候顺便再问一下主播,纸币对于经济的发展有好处吗?
季驰光:“我个人并不是学经济的,所以对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看得并不透彻,在这里只简单给出两个失败原因,如果有想知道更深层次原因的,我今晚会把资料准备好,私信敲我拿就可以了。”
李世民默默记下:今晚记得找主播拿资料。
季驰光:“大明宝钞失败的第一个原因就在于——无限制的印刷。”
【珑夏:就算我不太了解这方面,我也知道每年流入市场的钞票数额肯定要有限度,要不然这贬值速度简直跟坐火箭似的。】
【小葡籽:然而大明宝钞呢?从它开始印发,就一直是火力全开,也就是古代的印刷速度跟不上,要不然大明宝钞早跟津币一样了。】
朱元璋:“???”
不是,这就是钱啊!有钱在眼前他不印,那他老朱怕不是个傻子吧!
朱元璋不明白为什么不能大力印钞。
季驰光道:“我曾经看一个博主做过计算,说按照明朝的这个印钞速度,只需要七八年的时间就足够应付整个洪武末期的流通了。”
“而明朝洪武十七年,曾经短暂停止过一段时间的印钞,只不过不知道为什么,很快要重新开始印刷了。”
“钱如果多了,那钱就不是钱了,大明宝钞的情况也差不多。”
“宝钞的大范围流入,再加上永乐年间迁都和靖难之役对经济的沉重打击,宝钞后继无力,只能贬值。”
朱元璋的心猛的一沉。
贬值?
那百姓手里的
钱就不是钱了?
那可怎么办才好?
季驰光:“而且,明朝中后期,因为对外贸易的增加,白银大量流入,原本不是主要产银国的中原之地也开始拥有大量白银,白银开始冲击宝钞的地位,宝钞的价值更是一落千丈。”
“无限量的印刷和发行,白银的流入,以及市场上□□的出现等诸多原因的叠加,最终毁灭了大明宝钞。”
“而最后,大明宝钞贬值到了什么地步?”
“宝钞发行之初,一贯宝钞折合一两白银。而到朱见深的成化年间,居然每钞千贯只值银四五钱,贬值了千百倍不止。”
【连翘:这些经济波折,苦的还是百姓(叹气)。虽然大明中央政府也承担了一部分经济损失,但是,主要的承受者还是百姓。】
朱元璋低头不语。
朱标拍着他爹的肩膀:“爹,您别难过,这世上总不可能有一蹴而就的事情,咱知道这大明宝钞行不通,咱们就少一条错路,等直播结束了,咱多问问主播,一定能给找出一条好路子的。”
朱元璋叹了口气,欣慰的抚着儿子的手:“标儿,还好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