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的他并不明白祖父的欣喜从何而来,只是困惑的歪着头问:“阿翁,我们不是一直在家吗?”
他们明明从没有离开过这个家,不是吗?
“不,并不是。”
辛赞一边反驳,一边把这个小人儿放下来,大笑道:“我们现在才算真的回了家!我儿,岳将军打下了这座城池
!我们又重新成了大宋的子民了!”
祖父那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眼睛,和他那欣喜的语气,从此牢牢的刻在了幼年辛弃疾的心中。
从那以后,他第一次对宋人和金人之间的区别有了概念,也开始好奇,祖父口中的岳将军,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要是能见见就好了。
小小的辛弃疾坐在床边,支着自己的下巴,幻想着那位岳将军的模样。
嗯……说不定有两双眼睛?
……
他的这个小愿望很快就得到了满足。
祖父第二天就抱着他去城中围观岳将军他们进城。
“看,那骑在大马上的就是岳将军。”
小辛弃疾瞪大了眼睛。
岳将军和他想的一点儿也不一样。
他一点也不凶,看起来反倒是个很温和的人,整个人高高壮壮的,穿着一身盔甲,冲着百姓微笑。
阳光洒在他的肩头,被他身上的盔甲折射开来,看起来亮得让人移不开眼睛。
“祖父……”
小辛弃疾凑近祖父的耳朵,轻轻说了一句话。
“你刚才说什么?”
辛赞没听清楚,凑过去要他再说一遍。
小辛弃疾微微红了耳朵,凑到祖父的耳边,大声道:“我以后也要做岳将军这样的人!”
……
成为岳将军这样的人的想法,从此牢牢的刻在了小辛弃疾的心头。
虽然自己文章学的很好,祖父也常夸赞,但是,小辛弃疾还是求祖父给自己请了武先生,开始习武学兵法。
当然,其他功课他也没有落下,他的文章依旧写得很出彩,诗词更是让人拍案叫绝,但是,他依旧一心一意的练武,一心想要做个大将军。
不过,这一次他来这边考科举,考的还是文举。
毕竟,武将的身份总体要低于文官,就算如今开始改革,但是文尊武卑的观念毕竟绵延了许久,一时间也难以从人们的心头被冲淡。
所以,就算辛弃疾的目标是当个将军,但是,家里人也更希望他先去考文举。
毕竟,如果以后将军这条路走不下去了,还能及时转过来。
辛弃疾和祖父一起吃了一顿好的,第一天,拿着收拾妥当的行李,他走进了考试的地点。
这些年,他们大宋的改革不少,在各行各业中都有变法革新。
而在科举方面也是如此。
现在除了要递交卷子,还要在笔试结束之后,休养三天,再去和主考官谈谈人生理想。
这一关被称为“面试”。
只不过贡院的考试太折磨人了,很多身体情况一般的举子,三天的休养根本不够,所以面试环节很容易出现问题。
针对这个,贡院那边也让他们这些举子填了意向表。
身体弱的,休养一旬后再面试。
身体好的,三天后就能够见主考官了。
而往后,吏部派官,有些也会参照这些意向表的统计数据进行。
辛弃疾因为自小练武的缘故,身体情况不错,贡院的生活也只是让他看上去消瘦了点儿,剩下的完全没有问题。
所以,三天后,他很顺利的见到了自己的主考官。
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官员看上去相当的年轻。
顶多也不过三十出头的模样。
虽然,这些年朝廷各处改革变法,大力吸收新鲜血液,以至于各部的年轻面孔多了不少,但是能给科举当主考官的,一般都是三品以上的高官,且在文坛都颇有盛名。
这么年轻就能做上三品官员……
辛弃疾震惊不已。
以至于他答完问题,走的时候,都没忍住问了一句。
“学生观先生有些眼生,恕学生眼拙,不知先生是……”
主考官正在写记录评语,见他满脸困惑,对他微微一笑,道:“不必这么拘束,我也只比你大上一轮左右。”
他放下手中的笔,整了整袖子,正了正衣冠,站起来对他行了一礼。
“在下姓陆,名游,号放翁。”
辛弃疾愣了一下,连忙也拱手致礼,将自己先前说过的名字,再说了一遍。
“在下姓辛,名弃疾,字坦夫。”
两个人抬头对视一眼,不知为何,明明一人不曾有其他的交流,却竟有种遇逢知己的心心相惜之感。
仿佛是此前早已
见过,只是忘记了而已。
……
辛弃疾很顺利的通过了考试,成为了翰林院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