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当时的官员们都在使劲儿造国库的钱。”
万历除了福王以外的儿子们不禁落下羡慕的泪水。
呜呜呜,救命,他们也好想遇到这样的国库。
他们结婚亲爹都不肯给太多钱啊!
不止亲爹不肯给钱,户部那边也不肯批钱,再这样下去,他们只能光着身子去结婚了。
季驰光:“苏辙整顿财政后不久,朝堂上的冗费问题虽然没有完全解决,但是也好转了一部分,因为政绩卓著,他被提拔为吏部尚书。”
【二凤:升官第三重。】
季驰光:“元祐五年五月,苏辙被任命为龙图阁直学士、御史中丞。十二月,他担任了龙图阁学士。”
【二凤:升官第四重。】
“元祐六年二月,苏辙转任中大夫、守尚书右丞。”
【二凤:升官第五重……救命,还没有到中书省门下侍郎吗?我报幕都快报累了!】
季驰光:“元祐七年,这是苏辙最光辉灿烂的一年。”
“四月,苏辙代理太尉一职。”
“六月,苏辙升任太中大夫、守门下侍郎。”
“门下侍郎,这是当之无愧的副宰相之职。”
“以为这就完了吗?不,还没有。”
“十一月,朝廷因郊祀天地而特加苏辙为护军,进爵开国伯,实封食邑二百户。”
【二凤:升官第六、七、八重!】
季驰光:“可以说,做官方面,苏辙一个人领跑全家。”
苏轼一直笑着听着,听到最后,弟弟成了副宰相,他眼中的笑意更是多到快要盛不住了。
“真好啊!”他抚掌笑道,“子由没被我这个当哥的连累,自己坐上了门下省侍郎的位置,真好。”
“但是,”季驰光话题一转,“就是这么厉害的苏辙,却是个命苦的房奴。”
苏辙:“……啊?”
第166章 李世民这是什么神仙兄弟情?
房奴?
从来没有房子烦恼的嬴政笑道:“倒是个新鲜词儿。”
苏辙自己也有些茫然:“此意何解?”
季驰光:“众所周知,京城居,大不易。”
“虽然,我们跟苏辙所在年代隔了几百年,但是有一点都是一样的——国家首都的物价真的都很高。”
“唐代的时候,杜甫和妻儿分隔两地,需要跋山涉水才能够见上一面。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诗圣需要寻求自己的梦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京城的物价太高,当时只是个小官的杜甫养活自己都困难,更别说是妻子和儿女了。”
此时还算年轻的杜甫有些惭愧的低下头。
季驰光:“而在国人的血液里,似乎都有一种乡土情怀,我们需要一个能证明我们的家存在的东西——房子由此成为了很多都想要拥有的物品。”
“但是,买房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管是在哪个时代。”
【行八行四的福气:山一样的房贷压得我流下痛苦的泪水(落泪)。】
季驰光感同身受的抹了一把眼泪:“然而,最让人崩溃的是——宋朝的房价居然是历朝历代公认最高的。”
赵匡胤哥几个面面相觑。
赵匡胤迟疑:“我们大宋的房子价格……很高吗?”
从来没有自己花钱买过房子的赵光义也疑惑,非常没有ac数的回答:“没吧,每个朝代不都这个价吗?我们大宋还能高出多少?”
季驰光面无表情的举例:“根据清代的史料研究,汉朝的一个二线城市的房价大约在一万钱到九万钱之间上下波动。而当时一个佐史的年工资,将近一万钱,属于辛辛苦苦攒一年,能买得起一个老破小的程度。”
【二凤:!!!一年就能买一间屋?!这是什么天堂?!】
【柒夏:给我发定位,我立刻买空这一片的房子!】
【雨翊凌澜:汉代的房子好像是有限购政策的,再加上那个时候人口没有这么多,所以价格才会相对低廉。】
季驰光:“如果说汉朝的房子是努努力就能买上,那唐代的房子价格就没有这么友好了。”
“或者
说,盛唐的时候的房价还算比较友好,但是,等到安史之乱过去,整个帝国被掏空,物价飞涨,房子价格也跟着飙升。”
“韩愈就有一首诗,名为《示儿》,其中有一句‘辛勤三十年,以此有屋庐’,道尽了买房的辛苦。”
“韩愈的官位不低,虽然他前后上下波动比较厉害,但是也曾做到过高官,最高光的时候,甚至官至吏部侍郎,相当于今天的中|央人事部副部长,即使是这样的人,在首都长安买房也用了整整三十年。”
【花好月圆人寿:……为什么就算是大宋篇,也处处有李隆基的影子?!特么的,听到安史之乱就心率紊乱,又想骂李隆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