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刚刚当上官员没多久,就收到了生母病逝的消息。”
“守孝期满不久,他们的父亲也随之去世。”
天幕上,出现了一个看起来只剩下一口气的老人。
他病的只剩下一把骨头,但是那双眼睛却依旧明亮。
旁的人不认识他,但苏轼和苏辙并王弗却是在一瞬间惊呼出声:“
父亲!”
不错,天幕上的这个病入膏肓的男人,正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三苏之首的苏洵。
天幕上的苏洵显然已经到了弥留之际,他断断续续的道:“《太常因革礼》已经完成,我是不操心了……《易传》……罢了罢了……公务上的事情都已经交割完了,我现在唯一忧心的……就是你们两兄弟。”
他用力的喘了两口气,微微抬起头:“当初给你们取名为轼和辙……一是望大郎你默默无闻,不重声名却不可或缺。”
他看了一眼大儿子,突然嘴角一抽,伤眼一样的把头别过去。
天幕下的苏轼:“……”
爹,你这样就伤儿子的心了。
苏洵把殷殷期盼的目光放到小儿子身上:“……二是盼你效仿、依循前人,稳稳的度过一辈子,平安免祸。”
苏洵想到了什么,突然又陷入了沉默。
这个小儿子好像也不怎么靠谱的亚子……
苏辙无奈的笑了笑。
别看他现在谨慎小心,可实际上他年轻的时候张扬着呢。
要不然,当年的科举文章中,他也不会把仁宗皇帝骂得狗血淋头,引得文官们议论纷纷,都要治他的罪。
天幕上的苏洵:麻了,这俩儿子看起来一个能抢救的都没有。
但有什么办法?
他总共就这俩儿子,还能怎么做?
凑合着用吧。
苏洵自我开导:算了,反正我都要死了,就不操心这些了。
他咳嗽了两声,把两个儿子的手握到一起,声音温和而饱含鼓励:“……答应为父,你们俩以后一定要携手共进,相互扶持,一起平平安安的度过这一辈子。”
苏辙:“好的,父亲,儿子知道了。”
苏轼:“好的,父亲,弟弟知道了。”
苏洵:“嗯,那我就放……嗯?”
第163章 王弗:沈括?
天幕上,苏洵明显被他的好大儿噎得不轻,整个人看起来都不好了,捶着胸口连着咳嗽了好几下,咳得上气不接下气,还是苏辙上去帮他顺气才缓过来。
而天幕下,观众们和苏洵基本一个表情。
不是……你要不要听听你在说什么鬼话?
天幕下的观众苏轼面色严肃,握紧拳头,看起来很想要反驳什么的样子。
但是他认真的思考了片刻后……
王弗幽幽道:“主君难道就没有什么辩解的话要说吗?”
苏轼沉痛扶额:对不起,给大家丢脸了,他居然真的想不到什么可以拿来反驳的话。
他和子由……额,或者说是他可怜的冤种弟弟,好像一直都是属于“虽然我是哥哥,但似乎他才是哥哥”的情况。
天幕上,苏洵眼睛一瞪,吹胡子瞪眼:“你弟弟知道了有什么用?你知道吗?你知道还会让我这么不省心吗?”
苏洵被气到说话都麻溜了不少。
苏轼摸摸头,讪讪一笑。
苏洵目光复杂的看了他们两兄弟一眼,最后深深的叹了口气,看向站在两个儿子身后的儿媳们:“以后就要让你们俩多操心了。”
这俩儿子是指望不上了。
二郎也就罢了,虽然说张嘴就是得罪人,但是好歹平时说话少,得罪人的机会也不多,就算得罪了,那得罪的也基本是不会和他计较的君子大人物,不容易和小人对上。
大郎……
唉,他那张嘴可真是……君子和小人平等的进行得罪。
天幕上的王弗和弟媳妇史氏对视一眼,皆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无奈。
两人上前一步,齐齐应道:“是,公爹,我们二人以后会注意的。”
苏洵觉得自己总算能放心些了。
他又把几个出嫁的女儿叫过来,仔细叮嘱了一番。
做完这一切,他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眼睛半睁半闭的看着床顶的帷幔:“那就好……那就好……这样我也能放心了……也有脸去见你们的母亲了。”
老妻去了已经许久,想必也等急了,既然这几个孩子如今各自都有了自己的
出路,那他也该去找她了。
恍惚中,苏洵的视线慢慢模糊,只觉得自己的身子越来越轻,不似病中的沉重。
他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片光,光芒散尽,他看到妻子牵着三个孩子,遥遥地站在远处笑着看他。
她眉眼温润,笑容秀美,仿佛还是初见时的模样。
而那些孩子,也蹦着跳着朝他跑来,笑着喊他阿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