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句话来说,六大宰相,六个人才都是被阿武发现的。”
“当然了,阿武去世的时候他们的官位其实都不太高,能在茫茫人海中精准的定位到这些人才,那也是李隆基的本事——他确实是有点识人的水平在身上的。”
“仅限于前期。”
【英年早逝李隆基:其实我感觉后期应该也有,毕竟脑子不可能随着时间门的流逝就丢了,但是后期的李隆基已经飘了,所以……嗯,他更喜欢听他话办事的人,不喜欢忠言逆耳了。】
【秦北有艽:其实这也算是皇帝的通病了……要是他前期没有这么厉害,或许我们后期也不会这么意难平,啊啊啊啊救命,越说越想去刺杀他了,这货能不能早点噶?】
季驰光:“这六位丞相,全部都是非常可靠,也非常尽忠职守的人,李隆基的眼光非常好,选的全是优质人才。他们兢兢业业的帮着李隆基稳定朝堂政局,恢复经济。”
“李隆基在这个时候,那真是最典型的明君模板。”
天幕上的影像再次发生了变动。
李隆基穿着一身明黄高坐在龙椅之上,他身边的高力士用他尖细的声音一字一句的读着圣旨:
“从即日起,建制谏官,恢复谏议制度,众臣皆可向朕行劝谏之事。”
“从即日起,由丞相张说、张九龄等人,编写《大唐六典》,以明法度。”
一道道圣旨从李隆基的笔下流出,一道道圣旨从高力士的口中念出,一道道圣旨从朝廷中发出,飞向民
间门。
原本因为武则天要打击世家而被扶植起来的大地主们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原本被迫依附他们的农民,也重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
原本敲诈勒索、横行乡里,甚至大放高利贷的王公贵族被人抓捕,几场杀鸡儆猴下去,原本的风气顿时一新。
侵占良田,广蓄奴仆,过着呼奴唤婢的潇洒生活的佛教势力,早已被世俗的繁华迷花了双眼,侵蚀了心灵,在此刻,他们也受到了重重一击。
赋税上的旧账被厘清了,大批劳动力被解放,农民沉重的赋税被减轻了,粮道也重新得到了修建,灾荒地区得到了更迅速有效的救援,百姓那黢黑麻木的脸上也慢慢重新有了笑容。
他们笑得那么高兴,笑得那么满足,让每个做官的人看得都心中发酸、发甜。
天幕之下的人们甚至还能听到他们在说什么。
“真好啊,陛下登基后,我们的日子好了不少。”
“陛下真是个好皇帝啊!”
“真希望这样的日子能持续下去。”
甚至连天幕的观众们也开始议论纷纷。
“真的不是主播弄错了吗?”
“俺觉得那个什么李隆基,他是个好皇帝啊!”
“又减赋税又救命,这不就是个好皇帝吗?怎么还能说他不好呢?”
“看看那些被送到家里库房的粮食,一粒粒的多饱满,白花花的亮眼睛……真好看,比宫殿还要好看,俺们家要是能这些东西,俺家的一娃子也不至于没了……”
“可惜不是这个皇帝管我们的……要不然,哪至于各家各户都饿死了这么多娃?”
“主播一定是弄错了,可惜我们联系不上她,要不然一定要跟她说,怎么能骂这么好的皇帝呢?骂他也太亏心了吧,这是个好人啊!”
百姓们议论纷纷,还有不少面露憧憬和希望的。
他们都希望自己能成为李隆基手底下的百姓。
但是李世民却笑不出来。
或者说,他原本是在笑的,因为当时的李隆基确实有明君之相,他高兴,高兴自己能有这样一个好曾孙。
能忧百姓所忧,能急百姓所急。
但是现在,他已经反应过
来了,反应过来,为什么季驰光要讲这么多了。
李世民眼眶一酸,眼中甚至慢慢涌上了泪水。
长孙皇后正在照看李承乾兄弟,没注意到这边。
因此还是趴在他身边的秦小政第一个发现的问题,他不解道:“苏苏,你怎么哭了?”
这个苏苏好爱哭啊,政儿才来两天,他都哭了好几次了,比政儿还喜欢哭。
爱哭鼻子的苏苏。
李世民看着他那双天真无邪的眼眸,想想那场安史之乱还有多少有着同样眼神的稚子可能丧生,不禁越发伤感,悲从中来,眼泪掉得越来越多。
李世民胡乱擦了一把眼泪,然后把秦小政抱起来,顺手拿走了长孙皇后先前放在秦小政腰间门的手帕,擦了擦脸上的泪水。
“没什么,”他鼻音浓重的道,“只是觉得主播真的很过分呢。”
这么美好的盛世景象,这么欢欣高兴的人们……可惜都不长久了。
真是过分啊,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