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死之后的平阳公主以军礼葬之,看起来像是李渊对女儿极大的恩典,可是,那样一个有本事的公主,本该像他们的陛下李世民一样光芒万丈,耀眼夺目的,却终是因为她是女子,竟然被夺去了军权,只能由着人困在方寸之间,以令大唐痛失人才。
沈悠有句话说得没有错,生荣死哀,对,那是一个人最好的结局,然而人活着的时候,知道那么一个人有本事,有能力,倒是任人唯才啊,让人可以一展抱负啊!
人活着的时候把人困住,不许人再碰兵,更不让人再出现在
朝廷之上,死后再以军礼给人下葬的意义不过是做给后人看罢了,对平阳昭公主来说还重要吗?
“臣以为可行。想必天下有才之女子但凡听闻陛下诏令,定能明白陛下用心,她们会有勇气面对
众人的阻止。房玄龄以为此事可为之,正好,把一些人的视线转移,好些事他们做起来就更容易了!
李世民听到房玄龄的话,目光与房玄龄相触,都从彼此的目光中看到了然。李世民嘴角弯弯,能有懂他的臣子,更愿意随他并肩而行,甚幸也。
第42章 宗泽
赵匡胤终于是撑过来了,虽然在沈悠提起下一期节目时,很是以为让他痛苦的内容并未结束,可现在至少他可以拨乱反正。
从现在开始,彻查朝中上下与晋王有所勾结者。朕的天下能让晋王轻易夺了去,绝不可能只是晋王一人的手笔。另,召诸位将军回朝。”赵匡胤要查人,同时也得把他手下那些能打仗的人弄回来,一个个的将军中大权交给他们。
“同时,开科举。”赵匡胤也不是那不懂得取人所长的人,天幕都说了,赵光义打仗不行,可是在稳定局势方面有一手,他的手段赵匡胤该学就得学。
科举取才,看看他赵光义为大宋取了多少人才,要不是因为赵光义不行,他的儿孙也不行,就那么多的人才,何愁大宋不兴。
“之前天幕提起的变法,拿来给朕细看看。”赵匡胤是极聪明的人,想通了好些事情之后,他也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变法是针对各朝的情况操作的,虽然有一定的问题,但他们可以取长补短,总而言之,绝不能放任不管。
“陛下。”听着赵匡胤要掌变法的内容来看看,可把人吓得不轻。他们想要赵匡胤推行变法吗?当然不想。
“朕只是看看,放心,朕还没有要变法的心。”赵匡胤太清楚眼下如果推行变法,那对大宋而言并不是一个好时机,故而,他不会做的。
一群人虽然无法确定赵匡胤是不是在骗他,但赵匡胤都把话说白了,他们要是再捏着不放,岂不是显得他们太急切?
应该,暂时,赵匡胤确实没有变法的心。时机不对。
朱元璋挑起眉头冲朱标问:“咱们也都读过宋史,怎么后面的子孙做不到引以为诫?”这个问题,朱标道:“天下安,人心亦安。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居安思危。”
正是因为太多的人做不到,因此能够做到的那个人就显得尤其可贵。
“我们大明,现在到底该怎么办?”朱元璋早有疑惑,沈悠讲完了大明的专题后,偏又不告诉他,究竟为什么会是建文帝登基,最后又成了朱棣为皇。
最要命的是,沈悠竟然不告诉他们建文帝姓甚名谁。以至于让朱元璋都不知怎么才好!
朱元璋有理由怀疑,天幕就是故意的,故意不说名字!
沈悠!!!冤枉啊,我能知
道你们不知道建文帝是谁吗?
【叮咚,大家好,我是沈悠,又一期的新节目来了,欢迎大家收看。】间隔了几天,天幕终于再次亮起,已经摸到一定规律的人们,准时的等着。
不出所料,七天一个周期,第七天这天幕就亮了,莫不是这个七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嗯,对于一切都算有所好奇的人,满心的疑惑,可惜无人能为他们解答。
【提起抗金英雄,大家肯定对我竟然讲梁红玉将军而不讲岳飞将军有所不满吧。毕竟要说家喻户晓的抗金英雄,谁能比得上岳飞将军?别急啊,我虽然讲的是梁红玉将军,又不是只讲梁红玉将军。这开始,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好呢?还是从南宋的开国皇帝完颜构怎么在“靖康之变”中逃之夭夭,再建南宋开始吧。】
额,这个开始,怎么说呢,其实大家伙也好奇,赵构是怎么跑掉的。沈悠前期的节目中说过了,宋朝的皇室几乎尽落于金朝手里,这种情况下,赵构哪里来的本事跑出去的?
【上期说到,金军两围开封,第一次赵构为质,但因他的表现冷静,让金朝以为他是假的,因此被金人送了回来。赵构这就算是立了大功了,自然得到了奖赏。等到第二次金军再围开封,宋钦宗有意再派赵构出使金营求和,赵构别管愿意不愿意,都只能奉命前去,在他抵达黄河边上的磁州时,知州宗泽好意提醒,那一位被送去金营的肃王已然一去不复返,赵构他要是再去了,未必见得能再回来。因此,宗泽邀请赵构留于磁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