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历史直播](473)

作者:行而不辍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如今看来真就是有一个张良为刘邦联合各方,如同当年范增为项梁计,助项梁可以联合各方势力灭秦一般。

项羽本来得了天下,却因不听范增所言,最终葬送天下;反之,刘邦是处处都听张良的,夺得天下,并将天下传承下来。差距由此而生。

瞧瞧,都是有能的谋士,眼神不好挑了个坑货,天下没了不说,自己也要给坑死。

皇帝们为能得张良而喜,有多少文人士子听完之后只想说,他们挑主子须得挑好了,别眼瞎的挑了个坑自己的。

对此,唐贞观时期的一干臣子觉得,他们用不着羡慕张良的呢。

【事实证明张良相当的高瞻远瞩,一眼看破关键,谁是项羽的对手,谁能牵制住项羽,张良了解于胸。至此,楚汉相争的战略计划由此展开,想刘邦能够从一味的防备转为进攻,不正是从他联络彭越、英布,以韩信为将独当一面出征开始的吗?最终的结果也如同张良所料,项羽被他们二方闹得焦头烂额,自顾不暇,刘邦一点点蚕食,为大汉的胜利赢得准备。兵围垓下打败项羽,主要依靠的正是这二支军事力量。张良啊张良,后世谁人不羡慕刘邦得一个张良。如此惊世绝艳之人,怪不得能入武庙十哲。】

此刻的沈悠又是星星眼,谁也不会觉得张良不配。

【不过都是后话,刘邦想解决项羽非一朝一夕,倒是眼下他须得好好想想,该怎么样才能生存下去。汉二年冬,楚军兵围汉王于荥阳,双方久战不决。楚军竭力截断汉军的粮食补给和军援通道。汉军粮草匮乏,渐渐难撑危机。刘邦询问群臣有何良策。】

【郦食其大家都记得的,这位早已入刘邦麾下,对于困局之下,他确实有想法,初初听起来法子似乎很是不错,长远来说,项羽的前车之鉴过去不久,大可不必抛之脑后,什么主意呢?】

【郦食其让刘邦分封。他觉得秦之亡是亡于废诸侯国,于是他就建议刘邦效仿商周的分封之制,复立六国之后。】

???秦始皇第一个傻眼,郦食其没疯吧。他是觉得眼下的天下不够乱?想让更多的人来参与争夺天下,最好能让刘邦一败涂地?

复立六国之后,傻不傻呢?

本来六国已灭,不甘心的人叫项羽杀得七七八八,刘邦不再封王,就算迫不得已要封王,凭的也是军功,复立六国之的算怎么回事?又靠血脉?真要如此,秦是不是也可再复立?

哼,真要如此,大秦有说话的人吗?

啊,真没有!秦始皇你儿孙都被胡亥杀光了!!

第256章 馊主意不可取

唯一的独苗子婴,不好意思,项羽入关后也把人干掉了!

秦始皇

扎心,太扎心了!

刘邦就不太好意思了,没办法,当时郦食其说得太好了,他一时听着觉得办法极妙,于是就同意了。

【郦食其夸夸其谈,把刘邦唬得一愣一愣,当下让人去刻六国的印玺去。而且定下让郦食其赶紧前往各地说服各国诸侯的打算。好在,刘邦没把事情定下,张良外出归来了,刘邦见着张良自是万分高兴,赶紧倒豆子的跟张良细说他得了好计策,不忘问问张良觉得如何。】

【难为刘邦记得问一问张良,真要是让刘邦按郦食其说的办了,春秋战国动荡数百年,战火不歇,必将重启。张良听闻刘邦生出此等糊涂的念头,赶紧向刘邦陈明利害:

其一,从前商汤、周武王伐夏桀殷纣后封其后代,是基于完全可以控制、必要时还可以致其于死地的考虑,然而如今刘邦能控制项羽并于必要时致其死地吗?

其二,昔日周武王克殷后,杀了商纣王得到了他的头颅,如今刘邦能得到项羽的头颅吗?

其三,表商容之闾,封比干之墓,释箕子之囚,是意在奖掖鞭策本朝臣民。眼下是刘邦旌忠尊贤的时候吗?

其四,武王散钱发粟是用敌国之积蓄,现刘邦军需无着,粮草短缺,还有能力救济饥贫吗?

其五,把兵车改为乘车,倒置兵器以示不用,今与楚汉鏖战正急,能效法吗?

其六,过去,马放南山阳坡,牛息桃林荫下,因为天下已转入升平年代。现今激战不休,能偃武修文?

其七,如果把土地都分封给六国后人,则将士谋臣各归其主,还能有人随刘邦左右助刘邦争夺天下?

其八,楚军强大,六国软弱必然屈服,怎么能向刘邦称臣呢?】

八问啊,就这八个问题问来,刘邦敢封六国之后?能封六国之后?

秦始皇眼中对张良的赞许藏都藏不住,如此人才,实在难得。

【刘邦何等聪明人也,立刻明白其中关键,大骂郦其道险些坏他大事。不说刘邦,想想张良先前的复韩行为,张良当时是处心积虑,无所不用其极,可现在的张良却反对刘邦听从郦其道的建议分封各国,不得不说在多年的经历中,张良的思想也成长了。此时的张良或许才意识到秦始皇的做法有多高明。封土赐爵本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奖掖手段,赏赐给战争中的有功之臣,用以鼓励天下将士追随汉王,使分封成为一种维系将士之心的重要措施。如果反其道而行之,不打仗都封完了,刘邦靠什么激励将士从而取得胜利呢?】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