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赘婿又在硬饭软吃(546)

作者:菇菇弗斯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最重要的是,仁生堂的撤出,闪了好些给他们供货的外地药商一个跟头。

周澜就是这时趁机而入,联合县城内好些个药商一道,把这些货源分吃一空。

有了信心,他也有胆子多投钱出去,扩大经营。

不久前还来和喻商枝商量过,合伙多包些山头田地种药材的事宜。

喻商枝分身乏术,手里也没有那么多闲钱,唯独有的却是种药材的技术。

他试着提出按照朱家食肆那般,“技术入股”,吃分成红利。

这不是小事,周澜本还想回去考量一番。

直到喻商枝抛出手里最重磅的底牌,那便是他知晓如何通过人工辅助,培育“半野生”的铁皮石斛。

需知铁皮石斛有“仙草”之美誉,数量却稀少得很,而且生长的地方很是刁钻,常见是悬崖峭壁,采一株得赔上半条命。

也有人试过移栽到山下平地之上,结果要么种不活,要么药性有损。

说明铁皮石斛对环境的要求极高,那么若能够通过人工栽培,在野外想办法种活铁皮石斛,就和枸杞田一般,想也知道多有赚头。

周澜当场答应了喻商枝的要求,迫不及待地开始差人去寻觅合适的山头。

现在更是愿意派人借着程家商队的东风,去南方闯闯,接下来怕是县城也安放不下周澜的雄心壮志。

这么一看,当真是没有人会始终原地踏步。

大家都想着如何往前走。

有人身上担的是家族荣辱,有人身上担的是商号兴衰。

也有人像喻商枝一般,不求飞黄腾达,但求尽己所能,济民安乐,为善一方。

因忙着医塾之事,还要兼顾医馆,眼下的秋收之季喻商枝未曾回村,温野菜独自带着人回去看了看。

二妞掌管的城郊农庄,之前夏收时播了些菜种,还有土豆、花生、豆子等到地里,这会儿赶着秋日也可以收。

秋收之后连上秋播,农庄就算是正式进入正轨。

那批春雏的鸡鸭都已经可以下蛋了,每日流水一般地从庄子里往城里送。

温野菜给食肆采买的那部分,也都正经跟温二妞算账,支付银钱。

这农庄家里人都商量好了,算是温二妞作为一个姐儿傍身的东西,就算以后出了嫁,成了亲,也照样是她的生意。

亲兄弟尚且明算账,绝不能稀里糊涂地了事。

多出来的蛋和菜蔬等,一部分供应了广聚轩,还有些品相差些的,除去留着自家吃的,就拿去街市上散卖。

许狗蛋,现在该叫许淼了,兢兢业业在城里武塾里上着学,得了闲就去庄子上逛一圈。

不过他也知道规矩,从来不和温二妞独处,总是当着庄子上那些做事的婆子以及雇农的面。

这小子年岁长了,比小时候也乖觉多了。

因为练武的缘故,个头窜得快,也晒黑了不少,可但凡见到喻商枝和温野菜,都是好端端的叫人,忙前忙后献殷勤。

温二妞始终没撒口,可两人都知道,未来许淼八成是要做温家的女婿了。

说回秋收。

一国一朝尚有运势,这看天吃饭的农户自也一样。

前一年的秋收大旱,冬日大疫,连着令人叫苦不迭。

足足一年,土地休养过来,总算以好收成回报。

再加上朝廷依着惯例,考虑到詹平府上一年的遭遇,下旨减免了两成秋税,也免了詹平府今年一度的徭役,一时间四下都喜气洋洋。

虽说从前也可出钱免徭役,可省了这笔银子,谁能不开怀。

温野菜回村统共没待几日,赶着中秋前回来,马车后跟着付家兄弟和黄雀,往县城送来大批新鲜河蟹。

一连好几天,温野菜都在家忙着做秃黄油,搞得墙里墙外尽数弥漫着蟹黄的味道,把添福巷的住户们香得半夜走在做梦吃螃蟹。

他们买不起秃黄油,可螃蟹还是买得起。

听说温家有门路,便纷纷想要也从付家采买。

这事越传知道的人越多,已经不是替熟识的街坊捎带几只那么简单的事。

喻商枝听闻后,索性在食肆门前立了个牌子,派了卷柏去盯着,记下想买蟹子的人所需的数量,定下固定的日子让付家来送货。

付家的螃蟹虽是河蟹,却养在蟹塘里,好吃好喝供了快两年,其肥美远胜河里捞的野河蟹。

经此一役,付家蟹算是在县城打响了名气。

付家挑了一筐最大最好的蟹,专门送到温家,好让他们仲秋当日吃着赏月。

如此,温家也迎来了年年出生后的第一个仲秋节。

作者有话说:

上章结尾改了点细节

今天也来晚了,给大家掉落红包!

以及本文即将正文完结,正文未尽之事,详见番外分解~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