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如风听罢无奈道:“这丫头……嗐,二位千万别放在心上,如墨绝不是冲着二位去的。她患病这几年里,向来如此,虽说过去也伤春悲秋了些,可如今几乎是坐着坐着就要掉眼泪,想来是久病之下,心情郁结的缘故。问她究竟如何不开心,她也说不明白。”
韦如风关心小妹,请了喻商枝和陶南吕去一旁屋内暂坐后,就急吼吼地进去寻韦如墨了。
这却刚好给两个郎中留出了商谈的时间。
落座后,陶南吕直接问道:“商枝,你有何想法?”
喻商枝初时本有些想法,可在看到韦如墨后来的表现后,却不急着开口说了,而是转而问道:“听闻前辈先前给韦二娘子开过一个方子,可能给晚辈一观?”
陶南吕点点头,“你不说我都差点忘了,自然是可以,不过这方子也是他父亲快两年前书信一封同我求的,我参考的仅是其他郎中写下的脉案。那时候,韦兄在京城就任,而我则不便前往京城,故而迟迟未能为如墨面诊。后来说这方子渐渐无用,他们一家子也就换了药,所以现在看,应当是没什么参考的价值,可我倒还记得,给你看一看也无妨。”
当归在桌上摆开笔墨,陶南吕信笔写就,接着由喻商枝接过,细细看过。
韦如墨脉象沉细,苔白微腻,舌质红。
而陶南吕几年前所开的药方,则显然是针对阴邪入体,从而阴盛而寒所写就的。
其中白芥子理气散结、鹿角片温补肝肾、川桂枝平冲降逆,可化阴寒,除此之外,还有七八味其它的药材,均是相辅相成。
陶南吕有国手之才,开出来的药方自是十分对症的。
但是为何起初有用,而后又无用了?
陶南吕认为,这是未曾面诊的误差在作祟,喻商枝却不这么想。
因此当韦如风回来时,喻商枝提出,想要问韦如墨的贴身丫鬟几个问题。
其实应当问韦如墨本人更好,但看起来她本人并不多么乐意配合。
事关妹妹的病症,韦如风很快就叫来了韦如墨身边两个服侍她多年的丫鬟。
“奴婢夏露。”
“奴婢秋夕。”
两个丫鬟年纪都不大,梳着双髻,有些局促地站在屋中。
韦如风在一旁道:“一会儿陶先生和喻郎中问什么,你二人都要如实回答,不得有误。”
“奴婢遵命。”
嘱咐完后,韦如风本想留在原地听一听,哪成想却被当归客客气气地请了出去。
因为有些问题,难免涉及姐儿的私隐。
就算是亲哥哥,听起来也多有不妥。
喻商枝公事公办地铺开纸张,一边询问一边记录。
“二娘子的月事可正常?”
一上来就是询问姐儿的月事,两个丫鬟顿时红了脸。
你看我,我看你,支支吾吾半天。
喻商枝无奈道:“此事涉及二娘子的病症,还望二位姑娘据实回答。我等乃是郎中,询问这些事宜,皆是为了治病,绝无冒犯之意。”
名为秋夕的丫鬟才道:“我家娘子……实则已有日子没来过月事了。”
喻商枝眉头皱起,这是他此前并不知晓的,甚至柳宁都没有同陶南吕提过。
“这个有日子,是多久?”
喻商枝本以为至多几个月,哪知秋夕却咬了下嘴唇道:“算起来,已经两年多了。那时候二娘子尚未患病,却得过一次崩漏,治好之后,就迟迟不来月事了。”
一名适龄的姐儿,却足足两年未曾来过一次月事,说明事情远比想的还要严重。
尤其是细问之下才知,原来柳宁也不知晓此事,是韦如墨要求贴身丫鬟瞒住的。
喻商枝:……
着实没想到韦如墨一位娴静的小娘子,居然这般胡来。
待又问过大小便这等依旧令夏露与秋夕难以启齿的问题后,喻商枝话锋一转,却是问起了韦如墨平日里的情绪变化。
说起这个,从进门后一直寡言少语的夏露,骤然开了口。
“其实和月事一样,有些二娘子说过的话,也都让我们瞒着夫郎和老爷。”
喻商枝抬头看去,心有所觉。
“二娘子都说过什么?”
秋夕看了夏露一眼,示意她莫要多言,可夏露却横了横心。
“秋夕,咱们若是为了二娘子好,就断不能再替她遮掩了!”
秋夕面上依旧纠结万分,但终究还是没有阻拦夏露。
夏露遂接着喻商枝方才问出的问题,回答道:“二娘子她……不止一次说过厌世的话,奴婢们怎么劝,好似也无用。且有一回,房里的小丫鬟剪完烛花,把铜剪子落在了屋里,奴婢打水进去侍候二娘子的时候,瞧见二娘子举着剪子,对着自己的手腕比划呢!奴婢吓得不轻,二娘子还说她就是比划着玩的,奴婢却不信,后来就嘱咐秋夕她们,不敢留这些能伤人的物件在屋子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