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两天的还好,要是接下来四五个月都要这样,那云秋可真是受不了,再这么憋下去,他可就真的要发芽了。
小陶说话气人,点心和远津都闷闷的,管事和白嬷嬷都长辈都说不了什么俏皮话。
有王妃陪着,云秋还能跟她分享好吃的、好玩的。
——他又不能成日成日要小邱和张昭儿进府来陪着,他们也各自有各自的事情。
不,不成。
云秋觉得自己不能再这样待下去了,必须想点办法偷溜出去,再这样拘着他真的要咬人了。
——第一个先咬小和尚!
于是,在凌铮和徐宜去江南后的第二个月,云秋就气呼呼地开始暗中规划他的“逃跑”路线——
这会儿已是十月,京城的天已经转凉,街上偶尔还会结霜,王府众人也大都换上了冬衣。
云秋的小腹已渐渐显怀,很明显能看出来是怀了孩子。但他饮食控制得好,也一直有人盯着,所以云秋看着并没胖多少,身条都还很纤细。
凌铮离京,许多事情要交割,为了明年一年都能陪在云秋和崽崽身边,李从舟只能被迫勤政。
——趁着现在离产期还早,给政事尽快解决。
不过这样一来,云秋自己一个人在家的时间也就增多了,他越待越无聊,每天都在盯着院墙看。
小陶实在担心云秋这样憋坏了,跟那些生完孩子就性情大变的妇人一样患上产后病,便是认真找李从舟谈了谈。
李从舟这时候,才真感受到了宁王从前的那份身不由己,思来想去实在无奈,李从舟只能是尽量都带着云秋,不能带的时候、比如上朝,他就尽量早回家。
这么坚持了一个月,到十二月里,云秋身子渐重,出行不大方便,李从舟也不敢带着他折腾了,只能请小邱、张昭儿这几位特别能说会道的人,轮流陪着云秋。
还在这两位的建议下,又请了戏班、杂耍,各家分茶酒肆的茶博士、酒楼里的说书先生,每日不重样地哄着云秋。
但……收效甚微,点心偷偷告诉李从舟,云秋还是每日想着要出去,像是成了一种心结、执念一样。
李从舟前世今生两辈子,也是第一次遇上这般棘手,他无法应对的事儿,真是焦头烂额、无奈得很。
最后他实在没辙,又两个月后,还专门上报国寺请了圆空大师下山,和云秋坐在一起聊了一整天,但也收效甚微。
到承和十七年的年底,李从舟愁得头发都掉了不少,云秋这小没良心的还捡着他落在枕头上的头发嘲笑他——
“嘻,小心又变成小和尚。”
李从舟瞪他一眼,却还是认真坐在床边给他揉捏略微有些肿胀的小腿。
“阿娘说,当年怀你的时候腿肿得老厉害了,”云秋披着厚绒毯,怀里抱了个枕头、脚丫在他大腿上不安分地踩来踩去,“不过说阿爹是笨蛋,总找不准穴位。”
按摩揉捏需要用劲,李从舟嗯了一声,抬手蹭掉脑门上的汗,重新倒出药油在掌心融化,并示意云秋换一条腿。
这药油是柏夫人从苗疆辗转托人寄来的,还附带了一张配方,小陶看过里面的成分觉得很对云秋的症状,就直接找人在京城里调配了。
乌影当时守在旁边好奇地看了一眼,瞪着那张纸好半天没说话,最后是叽里咕噜讲了一大串苗语后,闭上眼睛、将双手交叠在胸前。
云秋都看呆了,偷偷扯李从舟一下,“中邪了?”
李从舟摇摇头,以他这两辈子对乌影和苗疆的了解,他声音压低,“这是祷词,在向圣山和大巫。”
云秋咦了一声,突然瞪大眼睛像是发现了什么惊天大秘密,他转过头来看向李从舟,刚想开口说什么。
李从舟就嘘了一声点点头,让他不要声张。
苗疆有走婚习俗,孩子只知其母、其舅而不知其父,而且蛮国的大巫本就不可以婚配,一生都要献给神明。
不过乌影也告诉过他,说历代大巫都会用走婚留下自己的后人,这些孩子,最后都会被称为圣山的孩子。
柏夫人用来写配方的信纸,就是蛮国大巫才能用的花草纸,上面还有代表圣山的雪花。
给云秋两只小腿都揉捏好,李从舟洗手、熄灯上床歇下,告诉云秋明天常参,他要去上朝。
云秋似乎还在想着柏夫人的事,他一连说了两遍,小秋秋才“啊?”了一声回应了他,而且之后还眼珠乱转,似乎在想什么坏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