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什么?”
“这成婚到底不是儿子一个人的事,”李从舟笑着看向王爷王妃,“再是要挑日子,那也得两家人一起商量不是?”
王妃愣了愣,而后用历日书一拍脑袋,“瞧我,是我高兴糊涂了。”
说着,她伸手给宁王,让宁王给自己扶起来,顺便也拉李从舟,让这父子俩都起来。
“那这历书你拿着,”王妃给书塞到李从舟手上,“那几个好日子阿娘都圈好了,你好好给秋秋说。”
宁王也点头,“宁心堂一切如旧,每日都有人洒扫浇花除草,暖阁的地龙也都经年通着。”
他揽过妻子,“我们等他回家。”
李从舟抱着历书,动容地看着宁王和王妃,然后他拱拱手,“爹娘的话,儿记住了,一定带到。”
王妃笑笑,脑袋一歪靠到丈夫肩膀上,挥挥手,“那快去,晚上我们就不等你吃饭啦。”
李从舟看着他们夫妻,倒像乐滋滋给他赶出去似的,他摇摇头,心上却很舒畅,揣了历书、喊远津。
“公子。”
远津刚才是跟元光、青松一起候在门廊下的,听见李从舟唤,便小跑着过来。
“你去沧海堂包上我案上那几牒公文,然后我到马厩外等你,我们去一趟陈家村。”
远津点点头,手脚伶俐地去了。
不过李从舟这趟跑的并不顺利,到田庄上时,贺梁告诉他云秋正巧今日不在。
“不在?”李从舟看看天,这时候天还凉,依着云秋那般怕冷又懒性,竟然会不在田庄窝在暖阁上?
贺梁点点头,给钱庄上招纳厨工的事说了一道,“东家这些天可忙呢,又是迁户、又是引介。”
“今日一大早,东家就带着陈乐进城见工,也给吴龙那小猢狲领了去要到官牙签身契。”
贺梁抬头看了看天,然后与李从舟拱手道:
“东家临走的时候交待过,说过了晌午他还没回,今日就是不回来了,让我不留饭。”
原来如此,那想必是正好错过了。
李从舟谢了贺梁,转身打马又带着远津回到京中。
可他们到云琜钱庄门口时,却发现钱庄门前又围了好些人,而且还有好几个防隅巡警跪在门厅上。
李从舟挑眉,还以为又有人闹事,正准备找来银甲卫清场料理,没想点心先看着他、忙叫小邱给他们引到院内。
“世子您怎么来了?”点心一边前头引路,一边解释眼目前的状况,“不是生事,是钱庄上的生意,您莫急,公子一时抽不得身,不如您到楼上宽坐?”
李从舟担忧地看了一眼板壁的方向,“没事?”
点心摇摇头,想笑,可是神情有些哀戚,倒做出一副不哭不笑的表情来。
他吸吸鼻子,先引了李从舟上二楼,又瞧见远津背着个行囊,便主动给云秋桌案上堆着的账本书籍收开。
“公子没事,是……蒋叔他们回来了。”点心一边收拾,一边给墨盒、水洗取出来方便李从舟用。
蒋骏是点心的同乡,早些年对云秋也多有照顾,去到西北后十分骁勇、屡屡立功。
若没记错,朝廷封赏西北大营的主将、副将、从将,蒋骏在其中也有一份儿,不是七品就是八品。
“蒋大叔回来不是好事么?”远津在旁帮忙,也跟着搭腔问,“点心哥哥你怎么看起来好像很难过。”
点心擦了擦桌案,又走到旁边泡了一壶茶,“蒋叔回来我自然高兴,只是……罗大叔去了。”
“罗大叔?”远津认不得,倒是李从舟一下明白过来,“罗虎?”
点心点点头,“他和蒋叔一起归京,在真定府染病一直未好,又牵扯出从前的沉疴旧伤,最后不幸重病去了……外面那些城隅司的长官只是伤心落泪,并不是闹事,您不用担心。”
“至于公子——是因为罗大叔生前在庄上存了六千八百两银子,经过这么些年生利,已合共生出一万两,如今罗大叔没了,公子他们正在商量这笔钱的事。”
罗虎这名字,李从舟有些印象。
他是西北大营的老兵,当年裁军时被裁换下来,到京城又谋了城隅巡警之职。
后来西北战事急、朝廷大点兵,罗虎又再次应征到了军营里,如若军中谱牒没记错的话——
这人登记造册的信息里,记录的是:父母双亡、无有兄弟姊妹和妻妾子女。
点心见李从舟记得罗虎,便解释云秋在楼下就是商量这事,“您稍待宽坐,我下去帮公子。”
李从舟点点头,摊开来要处理的公文却半天没落笔,他又站起身推开门走出去,倚到楼梯上侧耳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