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山?!
云秋的眼睛一下亮起来:还能包山?!
然而还未等他细问,食肆外就传来一阵疾驰的马蹄声,来人还未进来就急急跪倒在店外:
“统领,不好了!那孙衙役叫他们杀了!”
第067章
孙衙役是乡上的班差, 也是叫桃花关灰户扣下的两个官差之一。
这位班差在乡上勤勤恳恳干了一辈子,是远近闻名的好人,年逾五十本可回家含饴弄孙, 但乡里告求,他还是亲自带着徒弟去了昌丰村。
结果, 竟是这般下场?
萧副将一听就动了真火,拍桌子就往外走。
走了两步才想起来云秋还坐在这儿,便给食肆的大叔大婶叫过来,塞给他们两锭银子, 要他们照顾好人。
萧副将离开后, 大叔大婶却抱着银子神情哀戚, 大婶更捏着手袖轻轻擦拭眼角。
“您这是……怎么了?”云秋问。
若换别的公子小姐, 大婶是不敢跟他们多话的, 可眼前的小公子看着很面善, 还会声音软软地给她道谢, 她就忍不住,讲了孙衙役的事。
说他是个热心肠的人, 一点儿也不摆官老爷的架子,谁家上房要搭梯、谁家打井架辘轳, 孙衙役看见都会过去帮忙。
若是在路上遇着谁提了重东西,他也帮忙搭把手;年轻时候,碰着村里的其他长者都会上前搀扶让路, 还会帮人代写信、借自家的耕牛。
“这么好的人, 怎么说没就没了……”大婶抹抹泪,眼种又闪出愤恨, “都怪山上那群挨千刀的!”
云秋听她话中有话,而且还是个本地的知情人, 便探出脑袋看了看食肆里——这会儿也没别的客人,大叔在刷锅,看起来不是很忙。
所以他问大婶坐,说想听她细讲讲。
“诶?”大婶还是第一次遇见这种会让她同席上桌的城里人,犹豫再三后询问地回头看大叔。
大叔点点头后,她才小心翼翼陪着坐。
“大娘您别紧张,”云秋主动给她倒了一盏茶,又看看那边大叔,“您手里的活儿要是能放放,不妨过来一起坐?”
他可注意到了,自从他说要邀请大婶一起坐,大叔就一直担忧地偷偷往这边看,好像生怕他会对大婶怎么样似的。
云秋他们坐的是一张八仙桌,刚才正好是他、点心、贺梁和萧副将各占一方,萧副将走了由大婶补上,大叔过来没地儿坐。
云秋边往旁一挪,“点心过来跟我挤挤。”
人家盛情,大叔犹豫再三,还是放下锅刷子坐了过来。
不过大叔明显比那大婶想得周全,他走过来之前舀了瓢水净手,然后又掏了一小盆烤花生和炒瓜子。
云秋瞧着这老两口觉得有趣,谢过大叔后也给他倒了一盏茶,然后才闻起来冷水峪上的事:
“我听人家说,这冷水峪一片其实有很多烧灰的人,但为何只有这桃花关闹出这般大的冲突?是——其中有什么特别之处么?”
“嗐,”大婶嘴快,“还不是因为那片桃林。”
“哎你别乱讲,”大叔踩了大婶一脚,分辨道:“那片桃树林在这儿少说几十年了。”
大婶反应过来,看着云秋不好意思地道了句抱歉,“小公子,您既然问了,那……我们丑话说在前头,待会儿我们要是……要是说了什么难听的,您、您可别往心里去。”
云秋:“……?”
大叔跟着点了点头,“也不是针对您,只是这桃花关变成现在这样,多少是和你们城里那帮少爷小姐喜欢来这儿踏青有关。”
踏青?
云秋一想就明白了:浑山上的桃林已经在此生长多年,甚至因之得名,但京城百姓是近十年才喜爱到冷水峪踏青。
而且,刚才明义大师也提到过,说冷水峪这一片不许烧灰,是被一位来桃花岭踏青的公子给检举了。
所以,朝廷才会责令乡上立保山护林碑。
说简单点儿,那些灰户烧了数百年的灰,就因为城里公子踏青瞧不得白山和白烟,便一纸公文告到州府。
明面上架着的是保护山林的名儿,实际上却是一刀切下来,断绝了许多灰户的生路。
“那桃花关上的桃花看着是好看,又不能吃、又不是私地砍伐不得,百姓们一代代的早给附近能开垦的土地开垦光了。”
大婶摇摇头,“这一下断绝了他们的生路,他们能干么?”
“不过他们挖的也着实是太过分了,”大叔补充道,“本来这浑山上是有三条水,在我们小的时候,那水都是汇到镇上成大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