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等到了饭点儿,云秋他们都没等着陆商回来。
“要不要去找一找啊?”其中一个护卫大哥问,“老人家别是在京城里出了什么事儿?”
云秋想了想,正准备托护卫大哥往防隅司说说——毕竟他们都是罗虎的旧部,平日不轮值时还会聚在一起喝酒,请他们巡逻时留意再合适不过。
然而还没开口,陆商就醉醺醺地从外面晃悠回来,看见众人还未开饭等着他竟然也没半点愧疚,反而是嘿嘿笑了两声:
“你们、你们吃呗?我、我醉了,我回去躺躺……”
说着,也不管云秋同不同意,直接走到云琜钱庄那个小房间里,咕咚一声躺倒在床上,然后就发出了打呼噜的声音。
众人虽有怨言,但他到底是东家请回来的“神医”,也只能当做没看见、各自坐下来准备“抢饭”。
唯有朱信礼冷哼一声,声音不高不低,却恰好足够能传递到楼梯的位置,“杏林世家代代出名医,哪怕是六国乱世时,他们也敢横穿战场、救治伤员。”
“太|祖时,陆太医能直言死谏、所以没酿成兄弟阋墙的惨祸;明宗时,陆院判能以身入局、引宫妃上当,这才破除了夺嫡阴谋。”
“至于顺运朝,杏林陆家在钟山建立医馆,招收门徒、广济天下百姓;你们陆家更还出过一位皇妃,襄助永昌帝开启盛世。”
“陆家人无论在深宫、朝堂,亦或是江湖,都能找准自己的位置、用自己的方式悬壶济世,怎料如今到了某些人这里——却是瞻前顾后、裹足不敢前进?”
朱先生为人冷漠,倒是鲜少说出这样长的一段话。
云秋想了想最后没拦着——前世陆老爷子会被饿死,或许也是他自己钻了牛角尖的缘故,那日胡屠户一家和乐融融的样子,到底刺激着了他。
朱信礼说完这些,只眯着眼睛看了楼梯一会儿,见那边鼾声依旧,他便嗤了一声,“算了,装睡的人都叫不醒,我们吃我们的。”
自然,在开饭前,云秋还是让曹娘子单独给小陶盛了一碗。小陶还没弄明白原因,就瞧见钱庄上众人疯了一般的抢饭行径。
云秋耸耸肩,笑着告诉他来龙去脉,“别吓着。”
小陶撇撇嘴,低头扒拉一口饭后忽然瞪大眼睛,然后他拨弄筷子的动作都目所能见地快了好几倍。
——果然没人能拒绝曹娘子的厨艺。
不过在小陶在扒拉饭的时候,还是若有意若无意地看了好几眼那边的楼梯,脸上的表情复杂,是一种夹杂了许多种情绪的神情。
“怎么啦?”云秋捧着碗,带着小陶坐在院中石桌边,同桌的还有点心、张勇兄妹,见他频频抬头,便好奇发问。
小陶收回视线,哼了一声表示,“没、没什么。”
云秋挑挑眉,但还是选择不点破、继续啃自己的糖排骨。倒是旁边的张昭儿问了一句,“小陶哥吃得惯么?今天这菜是曹姐姐专门给你做的。”
“给我?”小陶的注意力立刻就被吸引了。
“曹姐姐听你的口音觉得你来自江南,所以就特地做了许多甜口的菜,”张昭儿舔了舔嘴唇,笑着咬了口糖排骨,“也是沾你的光,好些菜我们平常想吃还吃不到呢。”
小陶没想到回是这样,脸腾地一下红了。
最后瞪着云秋憋了半天,本想第三次骂他是笨蛋,但想到当着人家这么多伙计的面儿,只能咬牙,换了个稍文雅的说法:
“……你开济民坊啊?”
云秋却笑嘻嘻丢给他一颗雕花梅球,“你就安心住下来、好好备考,等十几日后去医署局应试,早日拿到凭引,才方便你们行医呐。”
小陶看着碗里的雕花梅球,最终红着脸、闷闷应了个嗯。
又两日后,恒济解当行开张。
出十五的京城终于恢复了往日的热闹,丰乐桥重新被各式各样的摊贩沾满,卖油纸伞的大叔还新从江南进了一批折扇、团扇。
云秋趴在钱庄二层的窗口,侧身看着长长一条聚宝街:
茶坊、酒肆、面店,彩帛铺、油酱食米铺、绒线香烛裹头铺,还有文集书坊、珠子花朵铺和青白瓷器馆。
云琜钱庄和恒济解当只在其中占据了很小很小的一席,云秋想着昨日曹娘子制的几道菜,准备在办完了陆商、小陶的事情后,找机会盘个食肆。
钱庄、解当,食肆、生药铺甚至是药局,他要一步步来,将来也跟周山一样,做成京城、江南、中原三地的大商贾。
正想着事情,张勇就穿过月洞门登上了楼梯,他还是跟之前一样恭谨有礼,站在房门外面轻轻敲了敲,叫了声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