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兄认得他们?”抱着李从舟的青年回头。
林瑕赶快叫住逃跑的众人,一阵火石敲击的脆响后,洞内渐渐有了光。
万松书院的学生们适应了一会儿,只见高出他们半人位置的洞口边:
站着个穿僧袍的年轻和尚,和尚身后,则是个耳朵上挂着银色大耳环的青年。
林瑕却拍拍背着他的师弟,让人带着他靠近洞边给众人介绍——
当时他被掳走,救他出山洞的就是眼前这个戴耳环的青年。
而送他从径山寺回家的僧人里,就有这位年轻的和尚:
“小师傅来自京中报国寺,法号明济。”
拦住李从舟的人一听,立刻放开了他。
那学生尴尬一笑,挠挠头正想给李从舟道歉,却见他忽然抽出一柄小刀、冷了眼直向他扑来。
“啊啊啊啊——”
年轻人闭眼惨呼,半晌后,却发现自己全须全尾、身上没一点儿受伤之处。
他试探着睁开半只眼睛,却发现僧人针对的根本不是他。
就在他们藏身的山洞另一侧,不知什么时候摸进来一个纹面武士。
武士身上披着黑甲,李从舟掷出的刀,直扎穿他的喉管。
书生们都被眼前这一幕骇得说不出话。
李从舟则蹲下身、快步上前拔掉那把刀,然后探出去看了看另一侧的洞外还有没有追兵。
乌影自不用他吩咐,也带人过去查看。
被李从舟一刀杀了的人明显落单,不过这群人训练有素,想必是进洞分头寻找。这人不见,很快会吸引来更多的人。
“林公子。”李从舟叫他。
“明济师傅?”
“此处山洞能通往西湖么?”
林瑕身边的老院士点了点头,“报恩寺藏经洞直通西湖雷峰塔附近,原先还作为暗道救过金陵的皇帝。”
李从舟了然,吩咐乌影——让他用口笛联络守在外面的人,请他们去雷峰塔旁找几条船来接应。
他们进山的时间是这一日的午后,算上爬山、寻人和在山洞里的这些时间,到西湖畔正好夜幕降临。
西子夜色,岸边可停放有不少画舫,就算有追兵,也不一定能在那么多艘船中分辨出他们。
算上两位老院士和林瑕,洞里合共有万松书院师生八十多人,分开来用大小画舫,两三条船就能运走。
绕过鹦鹉洲,转道往北入运河再折反清溪口,就能进入径山。
上径山后,走通径山道去天目山,山下是浙府南仓所在。
南仓是江南一带囤粮、存放重要物资的仓库,附近常年有江南两大营的士兵们轮戍。
两大营是独立于浙府外的军队建制,将士只听京城五军都督府调遣,不受浙府管束。
应当……暂时没有被襄平侯的人渗透。
将计划说与万松书院的人听,众人都没意见。
李从舟还担心一路辗转颠簸,会叫两位老院士吃不消。
结果两人只是摆摆手,直言逃命的时候不怕路远,就怕无路可走。
如此,李从舟一路带着众人下山,到西湖边上画舫。
本来一切都很顺利,结果大约是山洞中那具尸体被发现,岸边很快出现了一队黑甲纹面的骑兵——
他们匆匆追来,也不顾西湖边人来人往,燃了火箭就往船上放。
万松书院的学生们哪见过这样的阵仗,莫说是他们,就连湖畔的百姓都没见过,纷纷尖叫着逃离。
剩下停靠在岸边的几艘船,船老大见那群人来势汹汹,刚想吩咐起锚,胸前就被一把银亮的弯刀扎透,他咕噜吐出两个血泡、扑倒在地上。
“啊啊啊啊——”
“救命啊、杀人啦——!”
船上的惨叫声此起彼伏,没来得及逃跑的人都叫纹面武士残忍地杀了,几个机灵的水手纷纷扑通入水。
而远处的几艘画舫也被吓得立刻起锚扬帆——
书生们不会航船,乌影带来的人手也没有那么多,分在不同的船上,航船的速度就渐渐变慢。
李从舟只能一面防备那群穷凶极恶的歹人,一面指挥书生们下船舱帮忙。
前面两艘船都摇摇晃晃顺利过了清溪口,可轮到他们最后这艘时,岸上的灯塔却忽然亮了。
——是湖畔之人报官后、官府的人出动拦截。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李从舟本想指挥船只绕开,结果对面官府看他们不停船、反而加速后,竟下令开炮。
枪林弹雨如漫天流火,不仅击中了他们所在的画舫,也让追上来的那群人吃尽了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