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伯提到的那笔烂账,她也没掖着藏着。
“也是妾当时失了夫君,六神无主、涉世未深,轻信小人造成如今局面,他逃走后,是卷走了银号上一本簿子。”
盛夫人说完,荣伯也一边添盏一边补充道:“好在那是影本,并无东家的签字盖章,到底做不得数。”
“虽是影本,但也如实记录了七八家储户,若他们得着消息、拿上庄票都来提兑,我们也抵赖不得。”盛夫人坦言。
荣伯本来不赞成东家娘子这般倾囊相告,但转念一想——或者云家小姐买下来并不做银号之用,所以干脆也豁出去。
“历来银号清盘歇业都是有的,所谓新官不理旧账,若他们当真来提,云小姐不理会就是。”
顾云秋点点头,将这些话一一记下。
而盛夫人说罢,用了一口茶,让荣伯领顾云秋四下看看,她指了指银号门面上的小楼二层:
“那儿原是外子用来放奇石古董的,小姐若喜欢,也可改做书斋琴室。虽是临街有些喧嚣,但日光充足、风光也好。”
“对了,还有内库,荣伯你也带小姐下去看看。”
“下去?”
“是个地窖,”荣伯解释,还指指东院墙下那个平台,“老爷要做银号嘛,就给改成内库了,下面有点儿黑,云小姐若不方便,可请侍卫代劳。”
啊,原来内库在地下。
难怪从刚才开始,顾云秋就觉着有什么被遗忘。
内库是银号存放真金白银的地方,一般钱庄都会专门辟出一间房着专人看守。
像盛初这般直接用地窖改建,倒有几分巧思,顾云秋当然要下去看看。
荣伯这话本是客气,也顾着他是“小姑娘”才说的。
但却叫等在一旁的刘金财终于找着机会,他蹭地一下站直:
“云姑娘你可别下去,那里头黑黢黢的有什么好。再说了,谁知他们会不会坑你——地窖门一关,就给你关里头!”
“倒不如——”他搓了搓手,“本少爷陪你?”
“刘少爷!”荣伯恼了,上前两步就要和他吵。
顾云秋却伸手扯住荣伯衣袖,他款款一笑,不轻不重抛下一句:“少爷这是,以人为鉴了。”
这话,原是唐太宗痛悼贤臣魏征的名句。
说他此生握有三面宝镜,每每揽镜自窥,总能反省己过。
用铜镜正衣冠,观古史知兴亡,最后对着人体悟得失功过。
所谓以铜为鉴、以古为鉴、以人为鉴。
但顾云秋用在此处,却是暗讽刘金财以己度人,只有真正用地窖关过人的,才会下意识说出这般话。
不出他所料,刘金财愣了愣,分明没听明白。
荣伯却忍不住噗嗤一笑,摇摇头,不再和这小人纠缠,只管带着顾云秋下内库。
内库虽在地下,但并不潮湿阴暗。
看得出来,盛初当年确实下了一番功夫——
地下的库房说小不小,几乎覆盖了半个小院,四面墙壁都做了处理、涂上防水的琉璃漆,地上每隔几步,也会挖出排水的梅花孔。
看罢地下,荣伯又绕出来,带顾云秋上二楼。
二楼采光确实好,临街窗户一开,同样能将整条惠民河尽收眼底。
顾云秋站在窗边,微眯双眼,看着日光洒在河中的粼粼金斑,心中也有了决断——
不过,在同盛夫人最后议价前,顾云秋还是忍不住问了一个问题。
“盛夫人、荣伯,当年,盛先生他……是如何下决心做银号的?”
——难道真如茶博士所说,是听着西北客商说炭栈兼营钱业的缘故?
荣伯摇摇头,对这问题爱莫能助,“我跟老爷时,盛源银号已开起来了,有甚前缘,小老儿当真不知。”
而盛夫人想了想,“妾从前,确实听过夫君讲过一言,不知能否给姑娘解惑,他说——钱庄是富人的当铺。”
这话初听新鲜,往深里一想更有意思:
天下当铺千万,多是穷苦人家拿着家中值钱的玩意儿换钱应急,却少有针对富户的。
盛初能说出这话,足见他的洞见不一般。
这般厉害的人,当真是可惜了。
顾云秋在心底唏嘘一阵,这才问了盛夫人要价。
盛夫人和荣伯对视一眼,试探着说出个四千三百两。
她才说完,那边被蒋骏拦在院中的刘金财就叫起来——
“四千三百两?你可真好意思开口,盛源银号因什么歇业的?而且银号里的东西都被你卖光了,光买这空房子值几个钱。云姑娘,你可别信她。”
实际上,四千三百两的价格,是实在便宜。
像顾云秋之前看中那个小院,院落还没盛源银号的宽敞,就算抹掉官牙的抽头,要价也在五千两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