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锦和紧张了咽了咽口水,身体站的笔直,十分恭敬的弯腰颔首,“伯母晚上好。”
陈春霞早早就看到他,以前只是听女儿和王充说过他个子高,还以为他是个五大三粗的男人,没想到身材高大,模样长得也不错,怪不得会让女儿那么喜欢。
她也微笑着点头,“去里面说话吧。”
周锦和把人领到二楼,请她们入座,就连茶杯也是先用热水冲过一遍,才倒上茶水。
他一个大老粗平日里并不怎么讲究,这些讲究的法子还是和陆长安在一起养出来。
周锦和把菜单放在她们面前,“伯母和长安看看喜欢吃什么。”
每个市的粮票只能在每个市流通,所以来南城之后,周锦和就用钱高价给别人换了点。
陆长安把菜单推到陈春霞面前,“妈,你点吧。”
陈春霞笑着说,“不用这么客气,小周,你看着点两个就是。”
有长辈在,他一个小辈自然不敢造次。
推阻再三,陈春霞点了三个菜。
国营饭店的量很大,三个菜足够他们三人吃。
不过第一次见面,三个菜看起来有点寒酸,周锦和知晓是担心他没有钱或者赚钱难,又在菜单上写了几个陆长安爱吃的菜,凑了八个。
国营饭店的茶水是把炒好的大麦煮沸而成,味道很不错。
一时间,只余喝水的声音。
陆长安轻咳了一声,“妈妈,他叫周锦和,是我的...好朋友。周锦和,这是我妈妈。”
周锦和十分礼貌的叫了声“伯母”。
有陆长安在,根本无法冷场。
陈春霞今天过来本不就是找事,而是想见一见这个让女儿牵肠挂肚的恩人,目前看来,此人虽然生活在乡下,但教养很好人也很有礼貌。
三人聊起来倒还算热络。
菜一道接着一道上,陆长安刚才没看菜单,还以为他又加了一两道,没想到竟这么多,她看了周锦和一眼,小声说道,“怎么点这么多?”
周锦和神色如常,小声回她,“没事,我带的票子够。”
还完了一家借下的欠款后,每天的日子过得和苦行僧差不多,这几年他攒了不少钱。
只有和陆长安在一起后,他的开销才大了点,但也大不了多少,无非是买点肉和零食,他的力气大,有的是赚钱的办法。
陆长安没有不高兴,就是有点心疼他的钱。
在乡下赚钱实在是太难太难了!
知青下乡政策颁布的最初原因就是经济低迷,大城市找不到工作,年经人在城市越积越多,唯恐到最后会造成城市瘫痪,这才想法子把知青送到乡下。
可乡下赚钱的机会无非就是上工,没有别的出路。
要想赚多钱,就要多干活。
不少女知青们哪有太大的力气,为了生存只好找个人嫁了。
而周锦和又是个什么苦什么累都往肚子里咽的人,赚的钱自己舍不得花,大多都花在她身上。
早在让周锦和来南城的时候,就打算所有费用都由她来承担,没想到...
陆长安想着等这次回去后再把钱和票子给他,她的小金库钱多着呢,在乡下想花都花不出去。
陈春霞经历过大风大雨,自然知晓二人私下的小动作,先是给女儿买零食,点的这一桌饭菜还都是女儿爱吃的,可见此人对女儿的用心程度。
女儿在乡下那么远又那么艰苦的地方,有这么一个知冷知热的人照顾,自然是好的。
她之前还担心女儿在乡下受欺负,今日一看周锦和的个子,就知道绝对不会有人欺负女儿。
林林总总加起来,她对周锦和的印象极好。
一顿饭吃的一片祥和。
八个菜三个人没吃多少,最后都叫周锦和给打包了去。
因着今日还要先探探妈妈的口风,三人在饭店门口分离。
陆长安不时的回头看上一眼,陈春霞笑着调侃,“再看还能看出个花?”
陆长安脸色一红,“哪有。妈妈,你觉得周锦和怎么样?”
陈春霞点头,“是个好的。”
这句话太过笼统,陆长安又抱着她的手撒娇,“那你到底同意不同意我们在一起呀?”
自己女儿什么样子她还不清楚?
刚才吃饭的时候眼睛都快黏人家身上去了,哪还有往日矜持的样子。
陈春霞拍了拍她的手,“等五号你爸爸哥哥他们都见过才好。”
知道女儿可能不高兴,但有的话她还是要提前说。
“囡囡,婚姻并不是只要喜欢就可以,结婚之后还有一堆的柴米油盐,等以后有了孩子,花销更是少不了,什么上学的费用,衣食住行等等,再有的头疼发热的就更麻烦,生活中的琐事多了,再好的感情都会消磨个干净。”陈春霞面色担忧,“再说,我和你爸爸就你一个女儿,怎么忍心让你一直待在乡下。以后有个头疼脑热的,身边没有个帮衬的人怎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