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被迫害过的知青倒是能认可文章中女方的态度,要不是特殊时期,那个女子又怎么可能嫁给这样的男子。就算女子曾经依靠过男子,女子也有付出,男子怎么能这么伤害女子,一个大男人一直揪着过去的那点恩情不放。
“这男人是做了好人,这女人就得受苦了。”
“离婚,就该离婚啊,不离婚的话,等着一辈子为这男人填补窟窿吗?”
“我不知道别人,反正我做不到这男的这个地步。”
“同样都是男的,这男的怎么就这么优秀呢?”
……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就看他们代入谁了。
还有的人是觉得事情没有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发生在别人的事情,那么他们就配合着感动一下呗。
这样的文章能登在报纸上,也许就是夸赞呢。
何晓雅要的就是这样多方面的态度,她就是客观阐述现实,哦,可能她有那么一点刻意。毕竟她是何美丽的妹妹,是女方这边的亲戚,又不是男方的,她也受过委屈的,她当然要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委屈。
瞧瞧,她狠起来连自己都没有放过呢,她也把自己写进去了。
男主人公都养别人的女儿了,怎么妻子就不能养跟她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呢。
做人不能太双标啊。
正因为男方养了别人的女儿,所以那些看报纸的读者也不觉得女方养妹妹有什么错,何况,女方的父母还会寄钱啊。男方只会寄钱给父母,他的父母都没有给他寄钱。
能跟何美丽共情的人太多了,特别是那些家庭妇女。她们在家里的时候没少被婆婆碾压,婆婆就是要她们各种牺牲,丈夫也会说她们对婆家人不够好。
当她们看到文章里的女人的付出时,她们觉得太可怕了。女方对自己的亲妹妹差一点也就罢了,她对自己的亲生儿子还差,亲生儿子不比养女更好吗?
甭管那个养女是什么身份,不是亲生的就不是亲生的,那个养女对女方也没有恩情啊。
太可怕了!
这样的男子哪里是无私奉献啊,他不过就是在慷他人的慨罢了。可以说那个养女就是女方养着的,是女方的父母养着的,男方根本就不需要付出什么。
这天底下竟然有如此不要脸的人啊。
好在女方最后离婚了,女方要是再不离婚,那些女人都要怀疑那个女人是不是封建社会的余孽,这么为男人付出。
事情在一点点的发酵,只不过在前面几天,这一条街区的人都觉得那一篇文章是对江大海的夸赞。江母还很得意,她原本想要去找何美丽要房子的,被这一篇文章弄得她都不好过去找何美丽。
她是英雄母亲,她哪里好意思去找何美丽,别没有要到房子还得被人嘲笑,那就太不划算了。
还是得想想其他的法子,比如早点让江大海跟吕萍结婚,让何美丽知道江大海多的是女人要。何美丽跟江大海离婚,是何美丽的损失。
“小萍在家里的时候就很照顾我,我最开始就是要她当我的儿媳妇的,就是拗不过我儿子,我儿子当时非得娶何美丽。”
“也不知道何美丽前世是不是狐狸精,把我儿子迷得分不清楚东西南北了。”
“曾经的错误,也该被改正。”
“兜兜转转,小萍还是得成为我家的儿媳妇。”
……
江母就在外面这么说,买菜的时候说,跟人聊天的时候也说,反正她就是喜欢吕萍,吕萍才适合当她的儿媳妇。
“那得恭喜你了。”许大婶道,“他们要结婚,还是得早一点。这一篇文章出来,多少人都说江大海好啊,何美丽就是挨骂的。指不定她就回头要跟你儿子复婚哪。”
呵呵,何美丽哪里可能回头复婚啊,许大婶就是故意这么说,让江大海早点娶那个乡下来的吕萍。
一个乡下来的带着儿子的寡妇,要是许大婶是江母,她就不让自己的儿子娶吕萍。儿子有工作,也有城市户口,儿子能在城里立足,那就让儿子去找别的年轻一点的女人,还能更好生孩子一点。就算女方要带孩子,也不能带一个儿子啊。
许大婶认为吕萍以后少不得为她自己的儿子着想,除非吕萍后面又生一个儿子。要是吕萍就只有一个儿子,她一定会想着把江家的东西都弄给她儿子,她一定会想她以后是得靠她的儿子给她养老的。
“对,你说的对。”江母一听,她就觉得自己得早点让江大海和吕萍去领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