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这时,桐灯节便到了。
“桐灯节?”孟沉霜缓驭灵驹,穿行在熙攘长街之中。
“嗯,灵桐花心亮至最盛时,即是桐灯节,裴汶说一般在夏至。”谢邙道,“这段时间里,会有许多修士赶赴桐都,共庆桐灯节。”
即使有人对这种只手遮天的做派颇有微词,裴家还是很会做面子功夫,摆出一副心系苍生的气派。
比方说裴家七十年前改任天尊时,又从春陵医谷分走一个名额给自家人,各方皆有不满,但念在三位天尊中,除了裴新竹脾气颇大,裴从雪与裴汶都是极温和的做派,大家慢慢也就认了。
“如郎来过吗?”孟沉霜问。
二人之前的两个化名为人所知,是用不得了,分别又该做萧如和李峥。
“未曾,桐都之中,不会有魔族。”谢邙意味深长。
就算有,裴氏也不会让外人插手。
孟沉霜回过头,笑道:“我是说,裴汶不曾邀请你来看看?”
“他与我刚结识时提起过,但接着又说自己蓬门荜户,会慢待客人,言下之意,恐怕只是随口客套。”
“他是料定你不会来。”
“为何?”
孟沉霜挑眉,转而问:“无涯仙尊如高山孤绝,杀伐果断、不近人情,可昭宗一代帝王,运筹帷幄,难道不善揣测人心之术?”
谢邙思索了一会儿,才道:“善。但他活七十年,我活六百年,即使想起一些事,也学不会什么。”
“好吧,那敢问谢督领去辑案台喝过几杯茶?”
“两三杯。”
“是了,辑案台与苍鹫台相隔不过数百步,谢督领都不愿移步,裴汶多谋善虑,肯定知道你不可能应邀去桐都。”
裴汶此人,长袖善舞,却又不是圆滑阿谀,反而言语之间不拘一格,总叫人记忆犹新。
裴练鸥与他相处的日子只有短短几月,那时还瞧不出汶天尊如今的巧舌如簧,不过印象总归是不坏,觉得这是个瘦小可怜,却坚毅聪明、重情重义的少年。
但听闻了裴汶后来的际遇,裴练鸥心中似乎升起了某种隐约的忧虑和犹疑,只是碍于家教,从未向孟沉霜说过。
其实很容易猜得到。
他担心裴汶是放弃了仇山英,从而换来了主家的培养和如今的权势地位。
裴练鸥做不出背后嚼人舌根的事。
但如果真是这样,仇山英如今的状况就恐怕是九死一生。
说话间,二人已策马穿过长街茫茫人海,一座巍峨山脉自北拥云揽雾而来。
此去蓬山。
第92章 此去蓬山
千年以前, 这座山分隔了桐都的南城与北城,裴氏先祖在阳面山脚下建立了宅院。
那时,这山还叫望海山, 裴氏主宅还叫静涛居。
后来裴桓飞升为文帝, 移走了桐都北城。
裴氏家族愈发兴盛, 枝繁叶茂, 逐渐在这片山上修筑了更多洞府仙阁。
望海山改名此去蓬山,裴氏主宅改称凤凰台,“静涛”二字匾额如今被悬挂在山脚南院正殿檐下,平日里裴氏家主与长老便在此议事。
北院设在峰顶, 是裴氏祠堂所在, 东中西三院则横贯整条山脉, 为裴氏族人日常居所。
南北两院守卫森严,非请不得擅入, 裴练鸥的亲弟弟裴练沙所住的东院则不同, 只要有裴氏族人的通行口令便可进入护山阵。
“白沙渡恶,飞鸥破障。”
半空中漾起淡淡水波纹迹, 透明护山阵上开出一道可供通行的裂口,孟沉霜与谢邙跨步而入后,裂口随即闭合。
一条青苔山道现于二人脚下,蜿蜒着向上, 又分出无数岔路口,没入林间湿润的云雾中。
灵驹不易走山道,被留在山下。
两兄弟的住所名作沧舟居, 裴练鸥在梦中画了张地图给孟沉霜, 然而五百年过去,无数楼阁起复塌, 山中景色早已改变,修仙者居所又爱加设各类障眼法,一眼望入林中,实在难辨真假。
只知道沧舟居在半山,楼阁二层,院中植一棵广玉兰。
孟沉霜与谢邙只得先往上走,一段路过后接连遇上几个行人。
他们没有裴氏子弟皆佩的衔桐飞凤佩,又无法在此御剑,甚至有些连修为也不高,爬山爬得气喘吁吁。
或许和孟谢二人一样,是来此去蓬山的访客。
又走了一段,好不容易遇上了一个年轻的裴氏子弟下山,孟沉霜立刻向他问路:“小仙君安好,请问沧舟居如何走?我与道侣来山中访友。”
这位裴家小仙君不知为何叹了口气,他还未开口,刚才还落在孟沉霜与谢邙后面几米的两个外来行人忽然朝山上拔腿狂奔,一溜烟儿就没了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