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这鱼肉可真鲜……”陈三先咬了一颗馄饨,再夹一口鱼肉,吃的不亦说乎。吃饱喝足了抱着肚子说:“还是家里的饭好吃。”
旁边剔着牙的陈大也忙不迭的点头。
只有腊梅在心底默叹,三婶在吃上头可真舍得,包了荠菜猪肉的馄饨了,还整那么一桌子菜。换了她家,她娘嫌馄饨费事又不顶饿,从来没包过。就连饺子一年到头也难得吃几回。
吃了饭,陈大领着俩孩子去前头说话去了。
陈三则把带回来的东西给家里人瞧,给冯氏的是一根镶着红宝石的簪子,给玉宽的是几本书和一盒湖笔,给绵绵的是一对金耳坠,就连小小的玉安都有一把桃木剑。
另外还有满满一箱子的特产等物。
绵绵看着手里的耳坠子,是小巧的银杏叶形状,做工精致秀美,看着可不便宜。原以为她爹顶多拿个泥人扇子啥的糊弄一下呢,毕竟上个月刚给自己买了一对珠钗。
冯氏也深知丈夫的性格,拿胳膊蹭了蹭他:“看样子,你这一趟挣了不少啊。”
“也没很多,就七八百两吧。不过好歹出去一趟,怎么也得给家里人捎点东西不是?”陈三笑呵呵的回道。
闻言,冯氏惊讶的抬头:“你一共才带了多少货,怎么挣了那么多?”
“也是巧了,这回也是托了宽哥的福。我到济州的时候,在码头遇到了冯小哥的亲信。他是去接江南来的货物的,恰好有一船布料被水淹了。他们着急回益州没空处置,就贱卖给我了。我以前在济州有个伙计也是做布料生意的,就托他帮着卖了,挣了六百,分给老大一百。剩下的就是卖茶叶得的。”
陈三笑呵呵的搓了搓手,接着道:“玉宽这师兄真是没有白交,以前我自个去卖茶叶,每回也就挣个辛苦钱。这回他家下人帮着牵了牵线,我直接把茶叶卖给了济州当地的大茶商,比以往多了一倍的利。关键是这条线牵上了,以后还能继续挣钱。这要不是看在玉宽的份上,人家能这么帮衬咱们?”
“照你这么说,咱们还得好生谢谢云琦了。”冯氏笑道……
爹娘继续在那絮叨,绵绵的心思则已经飞远了。都说冯二公子清冷孤傲,可她眼里的云琦哥哥明明有一副乐于助人的善心肠。
而被她当做热心肠的云琦兄,此时脸色却不怎么善。
他目光阴冷的问向同福:“你可瞧清楚了,沈家真的在跟史家来往?”
“奴才瞧的清清楚楚,一开始见到沈家管事还以为自己花了眼,后来跟了两天,在同一个院子里看到沈毅才敢确定。”同福忙指天回道。
这个沈毅,还真是不长记性!冯云琦恶狠狠的思量道。
第143章 偶遇
同福等了半天也没见主子回话,心里有些忐忑。又小心翼翼的觑着主子的脸色说:“也是因为这事,小的才没空处置那船进了水的布匹,正好遇到陈公子的父亲,就把货便宜卖给了他。”
也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同福觉得自己说完这话后,主子的脸色好了许多。
冯云琦轻轻的握了握手里的茶杯:“做的不错,先去歇着吧。沈家的事过后再论。”
他知道沈毅是不甘人下的性子,但端着这家的饭碗还惦记着别家的锅,可就有点不地道了。就算他想两头讨好,也得看自己答不答应。
不过,这回能帮到陈家,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回来以后,陈三并没有急着张罗作坊的事,而是私下里到处去收粮食。
嗅觉敏感的冯氏立马察觉到了不对:“好端端的,你收那么多粮食干什么?”
“我在济州的时候碰到许多从江南那边逃去的难民,听说那边遭了大水,许多村子都淹了。”陈三犹豫了一下,还是把事情告诉了媳妇。
冯氏担忧的说:“江南可是鱼米之乡,那边要是遭了灾,今年的粮食怕要涨价了。你做的对,咱们是该做些准备。除了小麦,其他的高粱谷子也多收点,那些存好了能放两三年呢。”
“是这个理,幸亏咱家买了这个宅子,那地窖里能放几千斤粮食……”陈三剩下的话被冯氏拿手捂住了:“你小点声,咱家地窖的事你没跟你哥说吧?”
“我跟他说这个干嘛?”陈三拍拍胸脯:“我又不傻,还能把家底透给他?那地窖的事就咱俩知道,我连宽哥儿都没告诉,怕他小孩子嘴不严。”
冯氏不屑的翻个白眼:“切,我倒觉得咱家这俩孩子比你懂事多了。”
腊梅也从她爹那听说了难民的事,忧心忡忡的跟绵绵说:“我爹说济州那多了好些难民,你说他们会不会逃到咱们这里来?”
绵绵想了想,摇摇头:“应该不会,济州是因为在运河边上,才会有人坐船到了那里。能做船的估摸着都是有些家底的,一般的百姓走可走不了那么远。咱们这离济州还差着好几百里呢,就算有逃过来的也不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