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自有她的天地,无需每个女子都必须擅长女红,拘泥于后宅。
一上午的时间倏忽而过。
马皇后领着诸人前往坤宁宫的小厨房,择菜做饭,自食其力。
常乐于烹饪一道,还是非常有信心的,想当年孤身到国外求学,吃腻了面包、汉堡,只得自个进厨房。
她熟练洗菜,切菜,热锅,翻炒,糖醋排骨、蒜蓉虾等相继出炉。
厨房里的太子妃也在发着闪闪的光,简直亮瞎了大家伙的眼。
马皇后更骄傲了,她的儿媳真是十全十美,万里挑一。
午饭过后,众人共同收拾了残羹冷炙,略作休息之后,再重新投入裁衣大业。
时至日暮,有些手脚利落的姑娘交出了完整的作品。
马皇后赞叹道,“妙云的翠竹自成风骨,秀儿的莲花栩栩如生。
徐妙云落落大方,吕秀儿微红着脸颊,两个正值妙龄的姑娘双双拜谢皇后娘娘的赞誉。
她们也的确优秀,如果生在六百年后,以她们的天资,再加勤奋,定能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可惜了。
暮色四合,马皇后宣布今日活动结束,诸人依次退出坤宁宫正殿。
外面竟然下起了朦胧的细雨,春雨贵如油,倒的确是春耕的好时节。
马皇后早得了消息,她早已命宫人准备了足够数量的油纸伞。
常乐立于众人之前,她自行撑开伞准备回春和宫。
可远远的,坤宁宫外的青石宫阶缓缓行来个人,伞沿低垂,遮住了他的面容......
宫灯摇曳,来人朱红绣金龙蟒袍,嵌宝革带,身姿挺拔如松,那便唯有太子殿下。
雨幕深深,烟波浩渺,太子朱标如同仙人临世,闲庭散步,及至近前,他稍稍抬起伞,露出那张俊秀温雅的脸。
春耕奔波忙碌了一整天,他不在春和宫好好歇着,急着来寻皇后娘娘做什么?
常乐收起手中的伞,她恐怕一时半会是回不去了。
朱标停步,此起彼伏的请安声响起,待两边见礼后,他把伞移至常乐头顶,道,“乐儿,回么?”
常乐抬眸看他,“你不进去?”
朱标摇摇头,“明儿再来给娘请安也不迟。”
他接过常乐手中的伞,随意递给了跟来的小全子,“我们走吧。”
常乐:“......”
一人一把伞,才最合适吧?
朱标:“怎么?”
常乐看他一眼,摇摇头,挽住他的胳膊,两人并肩走进绵绵雨幕。
太子与太子妃肩挨着肩,外袍宽大,从后面看,无人发现他们正不合规矩地亲密挽手。
可共撑一伞,已是非常亲密,尤其,太子是特意为接太子妃而来。
后宫诸妃看过一眼也就算了,纷纷撑伞离去,而情窦初开的姑娘们,或是艳羡,或是向往,谁不盼望日后也得个如太子般体贴温柔的丈夫。
人群后方的吕秀儿,透过缝隙瞧着那相携的背影,略有惆怅......
她不自觉地握紧了手心里的并蒂莲香囊。
春和宫遥遥在望,雨势渐弱。
朱标新奇地看着挂在自个臂弯里的太子妃,他不知道原来两个人还能如此亲密的并肩前行。
常乐点点他手背,“您好好看着路。”
可别摔了。
朱标重新目视前方,笑问,“听说太子妃给我做了件衣裳?”
常乐:“......可能,是吧?”
朱标微微挑眉,“那我可等着了。”
常乐:“......”
春和宫。
常乐回来喝了碗姜汤,泡过热水澡后,便要舒服的躺床。
朱标沐浴过后却是进了书房,瞧着还要继续挑灯干活。
太子之位,既是权利,更是责任。
他今儿先干了苦力活,又要接着干脑力活,还特意冒雨去接自己......
少年人的爱恋,灼灼如同烈阳。
常乐觉得自己应当给予点回应,他才有继续保持的动力。
于是,她亲自端了杯茶送进书房,聊表心意。
朱标还真有些受宠若惊,他楞了会,道,“太子妃有心了。”
常乐胡乱点点头,随意问道,“很忙么?”
朱标捏了捏眉心,“爹主持编撰的《祖训录》有了初稿,我瞧着有几处不太合适。”
祖训录?那不就是朱元璋的《皇明祖训》前身么?
常乐伸长了脖子试图一探究竟,那《皇明祖训》岂止几处不太合适,简直合适的没有几处!
朱标见她似有兴趣,直接把整本递了过来。
常乐给他抛了个表达谢意的眼神,翻开《祖训录》。
第一页是朱元璋亲自作的序,再有祖训首章、持守、严祭祀、谨出入、慎国政、礼仪、法律、内令、内官、职制、兵卫、营缮、供用,共十三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