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法甚妙!”
赞叹之余,夷光尚有疑问:“只是将士们若不善此道,该如何是好?”
能想到这一层,说明阿光已经开始学会往更远处看,很是不错。
齐微不禁朝他赞许点头,然后解释道:“先前我让人出海带回来的番薯和土豆你都见过了,这两样既饱肚子,又好养活,最适合她们种,到时候朝廷统一向她们提供良种,还会统一收购。至于畜牧,那是她们改善伙食的指望,我会派老道之人向她们传授经验,有心自然就能做好。”
想想杂交水稻,齐微就不由叹息,现在的百姓连吃饱饭都是问题,番薯和土豆至少能填饱肚子,还是先活下去最要紧。
之后还得多找些这方面的人才,支持她们研究实验,一次次努力,相信总能变得更好。
夷光听完,忍不住感叹道:“姐姐思量如此周全,阿光佩服!”
齐微笑道:“吾之所愿,惟愿天下人都有饭吃、有衣穿、有书可读。”
毕竟齐微来处人人平等,她自己从不觉得出身皇室就高人一等,更不希望自己成为别人悲剧的源头,即便现实如此,她还是想要尽己所能,在大家的心里种下“明天会更好”的种子。
第一次听到这种话的夷光却是楞了,姐姐的愿望竟如此宏大,让他感觉自己瞬间变得好渺小。
可不知为何,他就是觉得姐姐能行!
“我相信姐姐终有一日定能实现这些愿望!”
对上阿光坚定的目光,齐微握着他的手道:“吾与阿光共勉。”
一瞬间,夷光恍惚觉得自己肩上多了副沉甸甸的担子。
怕什么!夷光挺起胸膛,有姐姐跟他一起哩。
接下来,齐微又跟夷光解释了什么叫做试点。
“原来姐姐此去京营,并不是为了练兵,而是准备将京营当作试点呀。”夷光一脸的恍然大悟。
齐微点头道:“咱们先在京营试行,等效果一出来,只怕人人都争先恐后呢。”
“是呀,这么好的事情大家当然都抢着干啦!”
对此,夷光很有信心,他早就被姐姐描绘的那些画面给说服了,一想到人人称赞姐姐的场面,他就觉得美滋滋。
齐微有意锻炼夷光,于是便将此事交予他主管。
此事传出,最先有意见的不是军营那些人,反而是有名张姓御史直接在早朝弹劾君后。
“……后宫不得干政,君后理当以身作则,岂可抛头露面,与军营里那些下等士兵为伍!”
真是好臭的一双精神缠足!
之前齐微拒纳后宫,独尊夷光,本以为自己的态度已经表现得够明确了,没想到还有人敢打阿光的主意。
这是打着没了阿光其他人就能上位的主意,她们以为夷族与世隔绝,阿光便任由宰割么?
这些人哪里是在排除异己,分明是在挑战她啊。
齐微沉声道:“君后主管此事,乃朕亲自任命,能否干政,朕说了不算,你说的才算?”
面对质问,张御史挺直脊背,一派铁骨铮铮的模样:“陛下,祖制如此,后宫不得干政。”
文武之间一向彼此看不惯,更何况张御史言语之间如此看不起夷光,自有那些曾经与夷光并肩作战的同袍替他不平——
“张御史此言差矣,君后伴陛下征战沙场,立下赫赫战功,难道还没资格主管京营事务么?”一位曾与夷光并肩攻城的乡主站出来为夷光说话。
其余武将闻言,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臣附议。”
齐微冷眼看向张御史:“你方才口口声声称军中士兵为下等,难道你便是上等么?若无你口中这些下等士兵卖命攻城,焉能有你今日立于朝堂之上的安稳日子?”
此人既然敢出头,齐微就不会手软,自然要杀鸡儆猴。
“臣绝无此意!”见局势不利于己,张御史已心生退意。
然而不等她服软,齐微就先一步宣布了自己的决定:“张御史以下犯上,德不配位,杖一百,罢职不叙。”
“陛下……”
见有人想要出列求情,玉和率先站出来道:“陛下英明,张渠诋毁君后,身为御史却立身不正,合该免职不用。”
有玉和带头,众臣无论愿或不愿,都齐呼“陛下英明”。
下朝后,夷光得知此事,也没放在心上。
姐姐说了,他既做了君后,自然有与他利益相冲的人看不惯他,然而那又怎样,只要姐姐心里有他,他的地位就稳如磐石。
这些人,不过跳梁小丑,蹦跶得越欢,死得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