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长安开食肆(46)

“是这个理。”

反正,店里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吃食。

————————————

马上八月了。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转眼,秋又凉了一度。过了白露,暑气渐消,草木染黄,长安顿生几分秋意。

萧懿盘算着时间,该准备中秋的特色菜了。但在此之前,她还有一件事要做——腌制大酱。早先就计划做一碗大酱汤送给崔明远,当做小店墙面题字的谢礼。

奶茶也多亏监生们的宣传,在年轻学子间也小有名气,“觅知音”这款饮子的诗句征集也有了眉目。选定宋姓才子的作品后,萧懿就批量生产杯签广而告之了。

制作大酱不算难,但是耗时。必须提前挑选颗粒饱满、没有虫蚀的黄豆,浸泡于清水中。

萧懿取了一颗泡着的黄豆,双指碾压,豆子立马破碎。她点了点头,黄豆完全泡软了,开干!

黄豆清洗沥干,上锅蒸熟后转入坛子中捣碎,撒上盐搅拌均匀,这就是酱坯。她将大酱坯揉捏制成方块状,放置在阴凉通风处风干。

怎么着也得三天,后面还需要晾晒、发酵,没半个月是别想成了。萧懿掰了手指头数,应该就是中秋前后的事儿吧。她也只能等了,谁叫时间的魔法它不接受快进呢。

“唉,还要等好久呢!”

“女郎,这是做的什么吃食?”阿田给萧懿端来清水洗手,不明白女郎忙进忙出的为了哪般,“只用豆子,能做出什么好吃的来呢?”

“豆酱?”在一边观摩的吴三提出猜测。

黄豆酱古来有之,芜荑盐豉醯酢酱,传说还是范蠡发明的呢。

“差不多吧,据说是新罗人惯常吃的。之前有崔郎君赐墨,筹划送他一份谢礼。”

萧懿对韩国食物认识有限,差不多就韩式烤肉、石锅拌饭、大酱汤这些了,会制作大酱还是托了韩剧——《大长今》的福。

“女郎连新罗人的吃食都知道!”阿田的崇拜快从眼睛中溢出来。

“咳咳咳,略知一二。”萧懿羞赧一笑,深藏功与名。

既然都要等,萧懿索性把另一件事儿也提前了——酿米酒!

中秋就要来了,桂花还会远吗?院子里的桂树已经隐约可见黄色花蕾了,她期待已久的桂花酒酿圆子、桂花乌龙奶茶、桂花酒酿牛乳等等,就要成真了。

作为餐饮人,桂花经济她肯定得蹭上呀,宣传语都提前想好了:让桂香再留久一点。潜台词是,把桂花吃进肚子里最保险。

做米酒吴三也很有经验,两人一起忙活,事半功倍。不肖半个时辰,蒸好的米已经拌好酒曲密封静置,就等两天后开坛。

第29章 桂花

初秋的夜,凉风如水,轻轻涤荡去了白天的喧嚣和浮躁,院里处处弥漫的桂香沁人心脾。烛火微微摇曳,向水缸中散落无数星光。

人群拥挤在暖黄的、小小的庖厨中,随着甜品的逐渐成型赞叹不已。白白软软糯糯的一团,煞是可爱,都能想象捏上去的弹嫩触感。

“阿方端去桌案上吧。”

“唉,好!”

萧懿将手中最后一个面团捏出窝窝,轻放到垫有油纸的托盘中,又掐起一小撮干桂花,点缀在窝窝中间。

桂花经济第一弹——桂花酒酿软酪,要颜值有颜值,要滋味有滋味,酸酸甜甜,奶味十足,不怕食客不喜欢。

和雪媚娘做法类似,只是馅料不同。为了能将桂花的香气融入软酪中,桂花晒干后和酒酿、淀粉一同加热。

饼皮是用糯米粉、牛奶、糖等混合而成,薄薄一片奶味十足。将放凉的桂花酒酿包围在奶油中,再用包包子手法裹上饼皮,剪去尾部褶皱就成了。

“女郎,圆子已经飘起来了。”阿田守着炉子,看到小白团子争先恐后地在沸水中激荡,立马挤近萧懿周围禀告。

“加酒酿进去,水沸后立马盛出。”萧懿头也不抬地下着指令。

酒酿圆子比较简单。糯米粉用桂花茶水勾兑成面团,而后在案板上搓成长条,切小段。经过一一揉搓,小段面团全成了玲珑的小圆子。

锅中放水放入糖煮开后下入圆子,待圆子飘起则说明圆子已经煮熟。此时加入酒酿,或者撒上红枣、枸杞,不仅颜色能丰富些,还更营养。

萧懿继续做第三件桂花产品。将冷泡好的桂花乌龙茶分装到木杯中,另外注入同等多的牛乳,再添两勺糖,迅速搅匀。

紧接着,她在浓白的饮子上挤上奶油,撒上桂花,插入芦苇管,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桂花乌龙牛乳也好了。”

“唉,女郎,我来端。”早等候一旁的方宇高举双手,自告奋勇。

半人高的人儿蹑手蹑脚地托起木盘,一步一低头,时刻注意杯里的饮子是否摇晃洒漏。小心翼翼的样子让萧懿以为他捧着世间珍宝。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