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娘娘悠闲日常(493)

作者:瀛洲玉羽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沈菡又问都和嬷嬷们学了什么。

宁楚格回忆起来:“嬷嬷们教的东西很多,从穿衣打扮、言谈举止、宫廷礼仪,到刺绣女红,都有教导。”

她还说起了件趣事:“去年家中食秋蟹,我手笨,不会用蟹八件,嬷嬷们见我吃螃蟹竟是用牙咬着吃,吓了一跳。后来还让阿玛专程去买了两篓子青壳蟹,专为教我练会这个……”

沈菡喜她自在不怯场,笑着问:“那最后学会了没有?”

宁楚格不好意思地笑笑:“没有,我用那蟹八件把螃蟹都弄散了,也没挑出多少蟹肉来。最后扎了手,螃蟹也不能吃了,倒是白饶了阿玛好些银子。”

她一笑起来,腼腆中带着三分俏皮可爱,叫人看着心里高兴。

沈菡安慰她:“不要紧,我也学不会用那个。”

其实她以前没人伺候的时候,也都是用牙咔嚓咔嚓咬着螃蟹壳吃的,她觉得那样吃螃蟹才更香呢!

沈菡:“不用勉强自己学这个,吃得开心就好。”

宁楚格一愣,见皇后娘娘眼带笑意看着她,面上一红,带了点儿赧色:“是。”

皇后娘娘好漂亮啊,美得好似一泓春水。

两人相谈甚欢,宁楚格临走前,沈菡赏了她两大攢盒御制点心:“我见你挺喜欢的,也带回去给你家里人尝尝。”

宁楚格跪下恭敬道:“谢主子娘娘赏赐。”

第205章 示弱

玄烨听她形容完西林觉罗氏, 听起来是个不错的姑娘。她喜欢这姑娘的长相也很正常,当父母的,谁不想给自己儿子最好的呢?

不过虽说如此, 但这家世又确实薄弱了些。

玄烨有些犹豫:“这个家世,做侧福晋倒是够格,做嫡福晋……委实太委屈老四了,老三的福晋娘家是三等公, 老四福晋不说家世一样,也不好差得太多。”不然之后福晋走出去, 岂不是落老四的面子?何况老四还是嫡子。

沈菡却不这么觉得,胤禛又不需要结党, 妻族家世不过是用来撑门面的。家世薄弱又如何, 西林觉罗氏嫁进来, 她自然会给自己的亲儿媳妇撑腰。

而且沈菡自有考量:“我选这姑娘做胤禛的嫡福晋, 不单是因为她人好, 也因为她的家世。”

如果说她看好西林觉罗氏,百分之六十是因为她本人的素质,那至少还有百分之四十是因为她的家世。

玄烨不解, 西林觉罗氏的家世有什么可选之处?

沈菡提醒他:“西林觉罗家的情况很特殊, 他们家以军功起家, 如今族中男丁却是个个习文,汉学鼎盛, 皆追求以科举入仕。”算是这京里最努力武转文的家族了。

不然,鄂拜也不会坐到国子祭酒的位置上。而到了雍正朝,他们家更是借此一跃而起, 可见其家族眼光和布局之长远。

玄烨闻言回忆起西林觉罗家的谱系,如此说来……他想起来了。

玄烨亲政后一直以来努力在做的大事无非那么几件:一是国家统一, 开疆拓土。平三藩、收台湾、平东北、剿灭噶尔丹。

二是君主集权,努力削弱宗亲王公和军功集团的势力,通过内阁和南书房一步一步收回权力。

三是满汉融合,大力在满人中推广汉学。这种推广的目的并非是希望满人汉化,而是……学之、知之,方能用之,进而制之。

说白了,满洲入关后为什么不得不重用汉臣,赫舍里家为什么能在一众打天下的强兵悍将中异军突起,凭着精通汉学,给老板当‘秘书’,就能混上中枢的头把交椅?

因为满人想要治理汉人的江山,就需要用汉学,汉文化。可当初懂汉学的满人实在是太少了!

当年努尔哈赤的子侄中,竟只有皇太极一个人读书认字、精研过汉学,其他人再能打,但大字不识一个,怎么可能斗得过心机深沉,手段老辣,左右逢源的皇太极。

皇太极、顺治改变对汉人的态度,比努尔哈赤对汉人的态度更温和,并非是因为他们有心汉化。

只因为他们都曾学习过汉学,都明白这片土地孕育出的文化是多么厚重,远非满人用强权压制就能抹灭。所以他们不得不改变,不得不不去促进双方的融合罢了。

玄烨同样如此。他推广汉学,是希望能有更多的满人学习汉学、掌握汉学,继而为他所用。

——他们始终更相信“自己人”。

而西林觉罗家,正是军功世家尝试向科举世家转换的典型。

从皇后的立场来说,沈菡决定选这一家的女儿做皇子福晋,是觉得这对引导军功世家学习汉学确实是有利的。

玄烨点头:“有理,要不是你说,朕还真是想不起这一家。”

这家的作风确实和他的政策极为吻合。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