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大盛朝,女孩们也能上学,也有资格入朝为官。
七杀厘清思路,整理好身上所穿的儒袍,走出宿舍。
哦,这里不叫宿舍,叫风斋。
大约三十平米一间,两人共住,有床榻衣柜,书桌屏风,布置得颇为雅致。
原身名叫郑巍,今年十六岁,是江南琅嬛书院的学生。
她已在琅嬛书院上了三年学,上个月,刚刚晋升到新秀。
儒家弟子共分六个等级,学童、新秀、儒生、儒士、儒师、大儒师。
前三者都是学生,到了儒士这一级别,就可以选择继续念书,或者参与朝廷的科举。
儒师这一级,能开书院教书育人。
并且不需要通过科举,就能入朝辅佐君王。
——君王召不召他是另一回事,但资格是有了。
朝中若无空缺,可以留下名号,排队等候。
至于大儒师,极为罕见,原身印象中,世上仅存三位。
据说他们已非凡人,有移山填海之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七杀很想见识一番。
但以原身现在的等级,还不够格走到大儒师面前。
她七岁开蒙,十六岁才达到新秀,资质不说鲁钝,也绝不出众,就很平常。
平常得像个充数的路人甲。
好在心胸豁达,意志坚定,多少跟她一批的同窗已是儒士,她也不嫉妒不惊慌。
心态很稳定。
七杀喜欢这一点。
穿过风景秀丽的庭院,来到后山校场。
校场里有很多人,都在练习儒家之力。
这边口诵“燕燕轻盈,莺莺娇软”,满天飞起燕子黄莺。
那边喊着“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一阵狂风袭来,吹得那人东倒西歪。
但没有出现舟楫,显然是儒家之力不够。
七杀找了个僻静之处,念道:“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儒家之力是如何通过圣人之言、诗词歌赋具现的,她很好奇,万分好奇。
这是和修真完全不同的力量体系。
也不同于修真界的言灵之术。
她迫不及待想要感受。
尴尬的是,数息过去,什么都没发生。
没有刀光剑影,也没有侠客疾行。
她猜测是原身儒家之力太弱,不足以驾驭这杀气十足的诗句。
那就换一个。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还是没有,黄鹤没有,黄鹤楼也不见踪影。
七杀一咬牙,换首更简单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白毛浮绿水,红掌拔清波!”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直换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艳阳高照的天空,忽然出现一轮皎洁的明月,月光中,有松林若隐若现。
耳旁似乎还能听到山间小溪流过石头的潺潺声。
此景极美。
七杀却没空欣赏,忙着捕捉方才那一瞬间,周遭气场的微妙变化。
她确信,就在那一瞬间,她的心灵似乎与诗句发生了共鸣,这共鸣改变了天地间的某种规则,使得异象出现。
为何如此?
她百思不得其解。
1618 大儒师(3)
七杀制造出来的异象没有维持多久,很快就消散了。
但还是有人注意到。
一个梳着双螺髻的女孩跑过来,拉着七杀的手叫道,“巍巍,你已经能领悟这首诗了?真厉害!”
不等七杀答话,自顾自说下去,“我背了静夜思几百遍,还是悟不出其中的儒家之力!好烦啊,这次考核又要垫底了!你说李白当时到底在想什么?我怎么就体会不到呢!”
七杀:“......静夜思,应该是思乡罢。”
诗里说得明明白白,低头思故乡。
来者是原身的舍友施雯春,水平和原身差不多。
比学渣强一点点,离学霸九万八千里。
她也是原身最好的朋友,因帮着原身,被带累得声名狼藉,家族嫌恶。
原身离世前,她被家族送到家庙,也不知后来如何了。
但肯定不会好。
原身的愿望之一,是保她平安。
施雯春顿足,“我也觉得是思乡!可我怎么思都没用!”
发了一通牢骚,又胆大包天地道,“哼,就算李白重生,让他来领悟,也未必能领悟得出来!”
001总算撕下了嘴上的封条,赞同道,“这倒是。原作者考阅读理解,都不一定正确。”
七杀:“不要气馁,加油!”
施雯春面露疑惑,“加油?什么意思?”
她们又不是在炒菜,为什么要加油?
七杀:“......我的意思是,加把劲儿!”
“嗯嗯,是得加把劲儿!”
施雯春也不纠结于此,握着拳头道,“圣人言,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咱们不大聪明,但只要肯努力,总有一天能够如愿!”
001嘟囔,“不大聪明的是你,不要带上我们宿主大人!”
七杀觉得这女孩很可爱,笑道:“你说得对!”
见她赞同,施雯春很欢喜,亲热地挽着她离开校场,“该用晚食了,我们早些去,免得好菜被点完。”
001嗤笑,“呵呵,原来是个小吃货,难怪理解不了李白的乡愁!”
众所周知,吃货心宽,哪有什么惆怅?
七杀:“能吃是福。不像某些小智障,吃个饭都吃不利索。”
001:“......宿主大人,你是在内涵本系统吗?”
七杀:“自信点,把问号去掉。”
001恼羞成怒,撒娇撒泼,哼哼唧唧打滚,再一次被静音。
原身的记忆中,琅嬛书院每年束脩三十两银,包含四季衣裳鞋袜、铺盖书箱等等。
但不包括吃食。
书院有饭堂,如需在饭堂用饭,另外付费。
分为甲、乙、丙三个类型。
原身和施雯春家境相仿,都是地主家的闺女,家中出过小官,选的是乙等,每年二十两银。
有鱼有肉,营养丰富。
某些家境不太好的,会自带干粮,吃饭时用小炉子热一热。
家境特别好的,也不在饭堂吃,而是租下书院小厨房,交由家下仆人打理。
据说小厨房的租金高得离谱。
但租的人还是很多。
为啥?
因为琅嬛书院历史悠久名气大,吸引了全国各地的高官后裔、富家子弟。
那都是些只图风雅,不把银子当银子的主儿。
吃食方面不亏待自己,住宿方面讲究的也是精益求精,另有奢华小院,租金也很高。
光这两项收入,每年就让琅嬛书院赚得盆满钵满。
也才有财力开出各种奖项,奖励那些表现突出的学生。
若是家境贫寒又勤奋好学的,还能申请助学金。
是的他们就是称为“助学金”,七杀梳理原身记忆,发现这个极有现代气息的名词时,还有点吃惊。
但细想之下也觉得没什么,“助学”二字,本来就古今通用。
回到风斋拿了食盒,施雯春拽着七杀往饭堂跑。
“快点,我听张大娘说,今日有淮山炖排骨!”
原身记忆中,这是饭堂做得最好的菜色之一,美味无比。
七杀便也迈开脚步,跑到施雯春前头。
两人你追我赶,路上遇到查仪态的师兄师姐,被逮住训了一顿。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尔等无故疾行,慌乱失仪,不成体统!”
“仪容行止篇抄上十遍,有异议否?”
两人哪敢有异议,认错表态,这才被放行。
静音中的001差点笑掉大牙。
叫你不让我说话,遭报应了吧?该!
这种事施雯春可能遇多了,并不放在心上,一出师兄师姐的视线,拉着七杀又跑。
到了饭堂门口,已有些学生吃好离去。
幸好今日用餐的人不多,淮山炖排骨还剩一大盆,施雯春这才松了口气,让分菜的张大娘多给点排骨。
张大娘边念叨着“姑娘家不要吃那么多肉”,边给她盛了两大勺。
七杀也是满满两勺。
大娘手很稳,半点不抖。
七杀心里正夸着,就听施雯春小声道:“不枉当日我让她到书院饭堂做工。”
“?”
七杀头顶冒出个小问号。
施雯春笑道,“你忘了?张大娘是我奶娘的表姐,天天在家里跟婆婆斗气。我正好听说饭堂要雇人,就让她来碰碰运气,谁知真成了。不然哪有这般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