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王绝非贪生怕死之辈,答应他的条件并不全是因为恐惧。
夸奖了几句,道:“去金銮殿吧,为师猜测有人在等你。”
此金銮殿,便是原来的县衙大堂。
苗修:“谁?”
一夜没睡,他现在只想好好睡一觉。
七杀:“不必多问,去了就知道。”
要问了,那可就说来话长,她懒得说。
苗修一头雾水,命方勇前头引路,摆驾金銮殿。
一进去,便有许多人跪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苗修呆住。
如果他没看错的话,其中还有他的座师和同门师兄弟。
可他们不是在京城吗?
什么时候来的?
又为何这么快就投诚?
001:“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嘿嘿,便宜你小子了!”
苗修要是能听到,会告诉它,朕惊喜万分,意外万分,乐得有点遭不住。
1446 逃荒一家人(60)
一夜之间,大钟朝的文武班子意外凑齐。
至于苗同初和几个儿子是如何劝服当初的老同僚们,不必多言。
一边是昏君无道,一边是神助大钟。
该怎么选,大家心里都有数。
接下来的造反工作要怎么开展,不用七杀指手画脚,多的是专业人才。
她只需安安稳稳呆在永阳,就是大钟的定海神针。
原阁老高灏,也就是高慕刚的三叔祖,被亲眼看着长大的昏君伤透了心。
待伤势稍好,含恨写了篇雄文,《讨石烁檄兼告天下书》。
石烁,就是昏君的姓名。
文章用词犀利,文采斐然,历数昏君十八罪状,盛赞天佑大钟,号召百姓弃暗投明,另择仁主。
高灏在士林间声名极盛,文一出,便被四处传扬,天下皆知。
这其中苗修也用了点手段,他在搞宣传上是把好手。
001叹道:“这就是铁粉回踩的后果。”
七杀:“自作自受。”
001:“高灏这篇文章,抵得十万大军!”
七杀:“不止。”
确实不止十万,而且能起到的作用,远胜粗暴的武力摧毁。
因为它给大钟带来了一样很重要的事物,民心。
换言之,此文如同射向昏君的利箭,掀起了推翻大思的浪潮。
各地反王纷纷响应,无论他们是真心还是假意,都造成了浩大的声势,仿佛大思马上要完蛋。
七杀通过神识看到,昏君急得吃不下睡不着,连李贵妃都无心宠幸了,逼着大臣们想办法。
但此时还留在朝中的大臣,基本都是些没用的东西。
吃喝玩乐、阿谀奉承有一套,干实事却全都抓瞎。
昏君再怎么发怒,他们也拿不出什么计策,又怕被砍头,悄悄跑了一批。
气得昏君打杀了几个素日喜欢的小太监。
大思日薄西山,大钟却日益兴盛。
每一天,都有文人慕名来投。
而随着永阳的降雨,附近几个县的百姓、流民也仿如看到了生路,呼朋唤友,蜂拥而至。
永阳热闹得不像个小县城,人挤人人挨人,苗修不得不扩建了几十里,暂定为大钟都城。
趁着人多,已被封为平乱大将军的罗征立大钟旗号招兵买马,不到一个月,就招了六万人。
葛平林则统率旧部,以及被打败的东贤军残部。
两支队伍加在一起,约有八万,对外也能号称十万大军了。
苗修的意思是再大胆一点,十万不好听,五十万才配得上新朝的吞天气魄。
反正又没有人会一个一个数,何必那么较真呢?
001嘲笑道:“他这都不叫兵里渗了点水分,叫水分里渗了点兵。”
七杀护短,“你懂不懂什么叫号称?本来说的就不是实数,历朝历代都那样。”
001:“可他这也太离谱了!翻两、三倍还行,他足足翻了五倍!”
七杀:“呵呵,不要在意那些细节,看效果。”
效果好得出乎她的预料。
凭着这莫须有的五十万大军,雍州各县闻风而降。
不能怪他们懦弱,在这个有两万兵就能称王的时代,五十万这个数字压迫感太强了。
而且大家惯性思维,都觉得夸大兵力有一个范围,苗修哪怕没有五十万兵丁,至少也有三十万。
照样打不过,还不如早点归顺。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昏君大失民心,朝廷似乎要完,大家不想跟着它一起沉没。
圣人都说了,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偶有不降的,罗征、葛平林率领所有将士打过去,也就降了。
001抚额,“这还真是一个敢说,一个敢信!”
他们也不算一算,苗修哪来的五十万大军?
哪怕永阳全民皆兵,连襁褓幼儿都加上,也没这么多。
七杀:“可能他们数学不好。”
不得不说,苗修是有点气运在身上的。
001:“哼,本系统看他就是胆子大。不是有句话这样说吗?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七杀:“......这可不是什么好话。”
到得六月份,大钟双喜临门,一是尽纳雍州,二是冬麦丰收。
站在城墙上,看着四方田野里沉甸甸的麦穗,苗修雄心万丈,文武百官也心中激动。
新朝初立,粮食就大丰,此乃吉兆!
更叫人欢喜的是,麦子刚刚收割回家,雍州竟然下雨了!
还不是一场两场,而是像正常年景那般,进入了雨季。
这可不是老娘娘求来的雨,是老天爷自己下的。
而这也意味着,持续了三年的旱灾终于结束!
这几年来,不仅西北,各地百姓都深受其苦。
说一句普天同庆并不为过。
......但有这么巧的事儿么?
苗修称帝,风调雨顺!
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上天钟爱,民心所向。
众人对苗修的态度,比往日更为恭敬。
某些另有打算的大臣,也收起了小心思,真正把自己当成大钟的臣子。
就连苗同初都在暗自寻思,莫非这孙儿真有些来历?
他一立朝,不但粮食丰收了,连旱灾都没了!
1447 逃荒一家人(61)
苗修不会放过这个宣扬自己的机会。
在他的操作下,“雍州下雨,乃是上天庆贺奉圣帝登基”这个消息,就像长了翅膀,飞向各州各县。
他还给云岭王也发了一封信,问他是否兑现承诺?
云岭王回信,“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随后改易旗帜,通告天下,云岭军投诚大钟朝。
苗修大喜,封他为云岭公,领亲王俸禄,并保留云岭军的称号。
又给姨父辛将军去了一封信,劝他归顺大钟。
辛将军回信,归顺可以,但宁西卫守土卫疆,不可轻动。
言下之意,只能口头答应,休想让老子替你征战。
这也符合辛将军的一贯作风,他最烦内部战争。
哪怕争天下的那个人是他内侄,也不愿掺合。
苗修并不失望,他要的就是个名义。
再对各方势力发战书时,宁西卫十万精锐也加上了。
这一支兵力没法夸大,天下皆知是十万。
后来师徒间又有过一次深谈,七杀明确表示,自己该做的已经做完了,接下来要退隐。
她的神通,也最好不要再提起。
苗修惊问是不是上面的意思?
她也不知道他所以为的上面是指什么,含糊点头。
苗修面色凝重,回去跟文武大臣开了会,严禁谈及老娘娘的神通。
大家都觉得很奇怪。
要知道,在座一大半人,都是因为老娘娘的神通才投到大钟,怎么就不能提了呢?
陛下你自己,以前不也最爱跟人讲这个?
想问个清楚,又见他讳莫如深的样子,不敢多言。
因此,除了最初那一批亲眼所见或亲身经历者,后来的那些人,都以为老娘娘通神术是吹出来的。
但那又如何?
能让人相信,就是好本事。
何况,老娘娘是陛下的老师,陛下对她十分尊重,国号因她而立,钟家一门四王,谁敢对她不敬?
又不是嫌命长。
八月,势头一片大好的苗修决定踏出雍州,御驾亲征。
跟七杀道别时,信誓旦旦地道:“老师,您在永阳等着,弟子接您到京城过年!”
大思的京城,也是他选定的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