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姨妈说要认黛玉为干女儿,帮她主持婚姻大事,把她说给宝玉。
紫鹃一听,高兴得从屋外跑进来,说“姨太太既有这主意,为什么不和太太说去?”
薛姨妈不接她的话,反笑她催着姑娘出嫁,是想自己找个小女婿,把紫鹃羞走了。
潇湘馆的婆子们也向着黛玉,拥过来跟薛姨妈说,“姨太太虽是玩话,却倒也不差呢。到闲了时和老太太一商议,姨太太竟做媒做成这门亲事是千妥万妥的。”
薛姨妈没有正面回答,只说“我一出这主意,老太太必喜欢的。”
她出这主意了吗?
没有。
认干女儿、帮黛玉说亲什么的,也只是随口一说,事后没了动静。
但潇湘馆一干人等,大约还眼巴巴地指望着这位慈姨妈伸出援手呢。
001叹道:“她们也是天真,金玉良缘正是薛姨妈的手笔,她怎么可能帮黛玉!”
薛姨妈还跟王夫人说过,宝钗有金,有玉的方可结为姻缘。
这就差直接报宝玉的身份证号了。
而且,薛姨妈在贾府住了这么久,如果想亲近黛玉,早就亲近了,为什么非要在紫鹃试玉之后才突兀地跑来?
那是因为贾府上下都知道了宝玉对黛玉的心意,她担心黛玉借着这股势头,逼宝玉定下婚事。
因而匆忙赶到潇湘馆,用言语稳住黛玉,好为自家争取更多的时间。
事实证明,这招很有效。
七杀:“潇湘馆众人,是病急乱投医。”
大家不见得真信了薛姨妈,只是没有别的办法。
以黛玉的为人,不可能像薛姨妈所担忧的那样,私下里向宝玉逼婚,必须光明正大。
可贾母又顾虑太多,迟迟不能定下。
这种时候,就需要有个人点破局面。
薛姨妈是最合适的人选。
她主动前来,黛玉也就顺水推舟。
可这注定不会有结果。
1217 守护林妹妹(60)
一人一统正聊着,就听黛玉约妹妹去看王熙凤。
七杀当然不会拒绝。
姐妹俩到贾母处请过安,带着丫环婆子去往王熙凤的院子。
王熙凤听说她们来,亲自迎出屋外,笑道:“难怪一大早的喜鹊叫个不停,原是有贵客临门。”
一手一个拉回屋内。
落坐上茶,闲话几句,黛玉便道:“凤姐姐,你可好些?”
王熙凤笑道:“劳你们费心,这两日好多了。”
七杀:“你快好起来,我们等着跟你玩呢。”
王熙凤亲昵的点一下她的额头,叹道:“果然还是孩子,一门心思想着玩。”
其实她不是生病,是怀了孕。
怀相还不大好。
因月份尚浅,谁都没说。
她本想强撑着掌家理事,快过年了,府里事儿多,她不能躺下。
但贾琏问她,是管家重要,还是生个儿子重要?
她一思量,就向姑母告了病,丢开手上的杂事,专心养胎。
家是大家的,儿子可是自己的!
就算生的还是女儿,那也是喜事一桩!
七杀对王熙凤的肚子也很关注。
原著中,王熙凤抓着权力不放,忙前忙后,透支身体,导致小产。
如果这次孩子顺利生下,将是红楼梦中唯一的新生儿。
也代表着原著可以被改变。
更重要的是,这孩子和林如海不同,跟黛玉没有什么牵扯,ta的出生,对黛玉渡劫并无影响。
001:“贾琏这是改邪归正,回归家庭了?”
七杀:“暂时是吧。”
王熙凤能放下权力,是因为感受到了贾琏的关怀,贪权之心淡了。
以前,贾琏闲暇时就爱风月之事,或找清俊的小厮,或找出挑的仆妇,也常去外面逛个青楼楚馆。
但自从林书伙着他做生意,时不时请教一二,他就没那乱来的精神了,忙完正事只想回家。
宁府里贾珍那两个小姨子,也没心思去招惹。
仔细想来,这世上容貌、出身及得上自家母老虎的也不多。
因而倒安分起来,和王熙凤有了些新婚时的光景。
也因王熙凤放下了家事,王夫人不得不亲自管理,不到三日,就累得不行,让李纨、探春、宝钗帮着料理琐碎之事。
除夕、元宵,以及之后的很多活动,也都是她们办的。
王熙凤称病躲在自家院子里,贾母那儿去得都少了,万事不管,把自己养得白白胖胖。
心情也是前所未有的舒畅。
却说协理家事的这三人,李纨知道自己只是个陪衬,便不肯较真,能敷衍的都敷衍过去。
探春欲一展才干,宝钗也想让贾府上下见识见识自己的管家之能,两人都很尽心。
曹公称探春为“敏探春”,这倒不是反讽,探春确实目光敏锐,有格局、有魄力,是个实干家。
正如她自己所说,如果是个男人,必能做出一番事业。
至于宝钗,也不能说她没有管家能力,可她的确管得一塌糊涂。
在她理事期间,贾家出了许多引奸偷盗、赌博吃酒、争吵打架等混乱事件。
举个例子。
王夫人交给宝钗的主要工作,是大观园的安保事务。
她早知道园里的婆子们逮着时间就吃酒斗牌,白日睡觉、夜里聚赌,不能忠于职守,因而让宝钗负责照管。
王熙凤在时,是用严刑酷法镇压恫吓着,大家不敢放开胆的玩,只是偶尔玩上几把,打发时间。
但宝钗是怎么做的呢?
“每于夜间针线暇时,临寝之先,坐了小轿带领园中上夜人等各处巡察一次。”
说起来是挺勤快,可这有什么用?
别说巡察一次,巡察两三次,也管不了贾府这些刁奴。
这都不是无能了,而是可笑。
她每夜巡察结束,就等于告诉婆子们,现在可以放心赌了。
乱世用重典,想要管理贾家这样的大家族,也需用重典。
像她这种流于表面的管理方式,也就免不了有人半夜跳到怡红院,把宝玉都给吓着了。
且她万事从宽,对下人没什么威慑力。
不是说宽厚不好,只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若一味顾着宽厚好名声,不讲规矩,就会乱了套。
玫瑰露和茯苓霜事件过后,她跟宝玉说,这两件不算什么,还有比这两件更大的事,如果被揭发出来,不知连累多少人。
王熙凤管家的时候,咋没这些破事呢?
何况,明知有事,她想的是遮掩,而不是解决。
这根本不是一个优秀管理者应该有的思维方式。
若说她是一个做客的姑娘,不好管贾府这些事儿,那为什么又答应协理大观园?
说到底,是既想展示自己管家的才能,又不想得罪人。
好处都想占全了。
1218 守护林妹妹(61)
001:“宝钗更过分的,难道不是破坏了探春的改革?”
七杀叹道:“是啊。”
她是真心为探春感到遗憾。
探春想要开源节流,充分利用大观园里的资源,出售花儿朵儿果子之类,每年给家里增加四、五百两银子的收入。
这钱也不用入外头的账,直接入在大观园里,可以给姑娘们买头油脂粉,发月例银子。
宝钗却说,管园的婆子们“既辛苦闹一年,也要叫她们剩些,粘补粘补自家。虽是兴利节用为纲,然亦不可太啬。纵再省上二三百银子,失了大体统也不象。”
寥寥数语,就将大观园的收入散分给了婆子们。
可她这几句话是有问题的。
首先,管理园中的花木,本就是婆子们的职责,自有一分工钱在里面,并不需要另给辛苦费。
其次,二三百银子并不是小数,可以买下好几间取租的房子,添几亩薄地。
就以贾府为例,贾母的月例银子,也只是二十两,宝玉、三春和黛玉等,都只是二两。
这样一看,二三百银子还少吗?
何况,这不是她的钱,也不是薛家的钱,她没有处置的权利。
这就等于慷他人之慨,成就自己的好名声。
001:“哼,没有半点分寸!”
七杀,“不,她有分寸,只是她的分寸很灵活。”
遇上得罪人的事情,就以自己是客人,不好管太多为理由避嫌。
要邀买人心的时候,就忘了自己不姓贾。
宝钗这建议,探春应该是不赞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