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有人身自由,可日日忙着生计,又哪有钱有闲去逍遥自在?
时运不济的,连温饱也混不上。
刘姥姥一家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紫鹃:“姑娘,莫再提这话,打死我也不出去。哪日你出了阁,我便给你做个管事娘子。这一辈子,我就跟着你了。”
她无亲无故的,出去也难活。
林姑娘这样的主子,不是谁都能遇上,她得惜福。
黛玉又是感动,又是脸红,“什么出阁,什么管事娘子?羞也不羞!”
七杀:“我也一辈子跟着姐姐,哪儿也不去!”
黛玉笑中含泪,“好,好,咱们永世不分开!”
老天爷待她不薄,怕她孑然一身,给她送了姐姐妹妹,幸甚!
棣华院中,连粗使的丫环和婆子都是林家的,一切井然有序。
院里还有个小厨房,苏州带来的厨娘,做的饭菜极合黛玉心意。
她再也不用像在贾母身边那样谨慎小心,少思少虑,身体便没以前那般娇弱,逐渐康健起来。
七杀没给她用过什么灵药。
黛玉的病,主要是心病,心病没了,身体也就好了。
何况,绛珠草本来就是一味灵药,不需要她画蛇添足。
宝钗、三春经常来她院里玩耍,宝玉也想来,但林家的婆子守门守得紧,态度虽恭敬,就是不许他进院。
被他骂了,便皮笑肉不笑地说:“姑娘的院子,哥儿怎好来?林家没这样的规矩。”
倒把宝玉闹了个没脸,越发觉得年轻的女子千好万好,乃是水做的骨肉,上了年纪的女子则像死鱼眼珠子,观之可憎。
001:“他有没有意识到,他将他娘他奶奶也骂了进去?哈哈!”
七杀:“管他呢!”
她们去南方这段时间,贾家发生了一件大事情。
宁国府的少奶奶秦可卿死了!
怎么死的?是一个丑闻。
明面上是病死,实际上死于宁国府的腌臜事。
秦可卿的身份,在原著红楼向来是个谜团。
书中说她本是弃婴,被养生堂收养,营缮郎秦业因当年无生育,抱养了她。
那么问题来了,营缮郎只不过是一个小官,秦家又没什么基业,很是贫穷,营缮郎之女,何以能嫁给宁国府的继承人贾蓉?
贾母又为何视她为重孙媳中第一得意之人?
等级森严的古代,光凭美貌和性情,可跨越不了阶层。
因而有人怀疑秦可卿另有高贵的出身。
在这个具象化的红楼世界里,她的身份倒很清晰,乃是义忠亲王的庶女,不少人都知道。
她死后所用棺木,是义忠亲王给自己备的,这就是曹公的伏笔。
义忠亲王又是谁?废太子。
当初与司空烨争夺储位,行了不法之事,获罪后自杀,他的嫡出子女也相继出了意外,庶女流落民间。
秦业曾受过太子的恩惠,便冒着风险将太子之女抱回家抚养。
贾珍也知道这一层,才会为儿子上门提亲。
倒不是他胆子大,而是当时太上皇还在位,又后悔对太子的手段过于凌厉。
他觉得奇货可居,有利可图,才走了这步棋。
为何他敢欺辱秦可卿呢?
一是因为男人天然的劣根性,女子出身越是不凡,对他们越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二是因为司空烨坐稳了皇位,这棋子算是废了,不用再当菩萨似的供起来。
可他也没想到,秦可卿竟然韶华早逝!
又担心太上皇怪罪,才大张旗鼓地为秦可卿办丧事,哭得比他爹死了还悲伤。
001:“宿主大人,你觉得秦可卿知道自己的身份吗?”
七杀:“应该不知道。”
如果知道了,不会屈从于贾珍,也不会郁郁而终。
而宁国府办的这场丧事,顺便敲响了贾府败亡的丧钟。
1182 守护林妹妹(25)
司空烨未必不知道秦可卿是谁,不管,是因为她没有威胁。
可她一死,在没有圣旨的情况下,镇国公之孙、理国公之孙、齐国公之孙、治国公之孙、修国公之孙、南安郡王之孙、西宁郡王之孙、忠靖侯等等,还有许多王孙公子,纷纷前去吊唁。
各王府也都设了路祭。
还有北静王水溶,竟然亲去祭奠,还与贾府公子贾宝玉相谈甚欢!
他们这是想干什么?!
从这儿之后,本就看老臣不顺眼的司空烨肯定盯紧了这一党。
因此曹公才会说“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虽然荣国府也不清白,贾赦为了二十把扇子,逼得石呆子自尽身亡,王熙凤也弄权敛财。
可这些问题,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并不会导致一个大家族突然间连根拔起,只会慢慢腐烂。
真正掉脑袋的事儿,出自宁国府。
001一听到北静王就来了劲,“水溶好帅!宿主大人,让他当林妹夫怎么样?”
七杀:“绝对不行!”
北静王水溶,在原著中出场不多,但因其俊美的相貌,人气很高。
可这就是个坑货啊!
听听他邀约宝玉到府中读书时说的话,“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是以寒第高人颇聚。”
你一个王爷,还是异姓王,家中聚集着众多海内名士,你说你只是谈论学问,说出去谁信?
反正当朝皇帝不会信。
七杀当过几次帝王,又近距离接触了很多皇帝,对皇帝这种生物的心思很了解。
无事还要疑三分,何况真有事。
书中虽没写,但七杀可以断言,北静王的下场不会好。
林妹妹不能跳出火炕又入煎锅。
秦可卿丧事过后,贾府迎来一件大喜事。
早已入宫的贾元春被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宁荣两府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无不得意欢欣,一派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相。
宝钗、三春来找黛玉,也多提及此事,面上都是与有荣焉。
这日她们走后,黛玉轻轻叹了口气。
七杀:“姐姐,怎么了?”
黛玉看看屋里,只有紫鹃和雪雁,都是自己人,便道:“大姐姐入宫这些年,无甚音讯,忽然就从女史晋为贤德妃,却是为何?”
宫中女官和妃嫔是两个体系,想从女官越至妃嫔,需有盛宠。
可她从未听说元春受到皇帝的宠爱。
“更奇怪的是,既已晋为贤德妃,为何还是凤藻宫尚书?”
凤藻宫尚书,服侍的是凤藻宫主位,也就是元春自己。
皇帝莫非连个尚书都不给元春配置?
这又哪里像有宠的样子!
七杀:“或许,大姐姐有功于圣上?”
林妹妹真的很敏锐,贾府无人注意到的事情,她注意到了。
黛玉:“宫中女子,最大的功劳便是为圣上孕育子嗣,大姐姐显然没有。”
若有,皇帝不会不说。
何况就算怀有龙胎,也该从嫔至妃,一步步封来。
现在就封贤德妃,诞下龙子该封什么?
七杀:“姐姐,我听过一句话,天欲令其亡,必先令其狂。”
黛玉吓了一跳,忙来捂她的嘴,“不许胡说!”
要被贾家人听到了,可了不得。
然而接下来的事情,真让黛玉觉得外祖家欢喜过头,有些狂妄。
皇帝下旨,每月逢二、六,妃嫔的家人可进宫探望。
太上皇则说,眷属入宫,有国体仪制管着,母女不能惬怀,因而大开方便之恩,凡家里有重宇别院,可以驻跸关防的,便可奏请妃嫔出宫省亲。
这旨意一下,贾府便忙着要盖园子。
黛玉深觉不妥。
一则,皇帝提倡节俭,父亲曾说过,圣上比古之明君还爱惜物力。
二则,这旨意是太上皇下的。
贾府如此这般,就不怕惹怒皇帝?
奈何她人微言轻,跟外祖母说了,外祖母却不以为然,还说皇家重孝道,听太上皇的话,皇帝只有高兴的。
黛玉无话可说。
数日后,王熙凤在她面前提家计艰难,园子盖得吃力。
她当晚便送去二十万两银票,并言明这是父亲留给她的家底。
本来想送一百万两的,七杀拦着不许。
“姐姐,财不露白!你一下就给出一百万,人家还以为你有上千万呢,定然算计咱们!”
黛玉觉得有理,点了点七杀的额头,笑道:“小机灵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