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女剑修开始快穿/快穿一时爽,一直快穿一直爽(715)

作者:一品红楼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紫鹃火大,横眉怒目,还不忘压低声音。

“这可真是疯了!什么事不能明日再说?惹得姑娘睡不着,仔细我捶你!”

姑娘有不寐之症,天一黑,大家说话都轻声细语的,就怕惊着她。

七儿可倒好,专程在姑娘睡前来跟她说事情!

小丫头恃宠而骄,被姑娘给惯得不成样子了,得好好管一管!

林黛玉捂着嘴笑。

她有种感觉,七儿不仅将她当成小姐,也当成自家姐妹,因而有了好玩的事,便巴巴的来告诉她。

这小模样,真是可亲可爱。

“说罢,何事让你一晚上都等不了?”

七杀:“金玉良缘!”

紫鹃:“什么金玉良缘?”

虽然反对七儿来扰姑娘,但她也有好奇心。

林黛玉则道:“你又不是讲书的女先儿,莫绕弯子,快些说来!”

七杀:“白日里,宝二爷不是去看宝姑娘了么?宝姑娘赏鉴宝二爷那块玉,发现了玉上那八个字。”

林黛玉也看过玉,自然知道那八个字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当时她就有种奇怪的感觉,似乎自己与这玉有所牵连。

但她对谁都没说过,因为不庄重。

紫鹃很是疑惑,脱口而出:“这还要她发现?家里每个人,不都知道么?”

宝二爷的玉是奇物,上面的字也是奇字。

虽然老太太、太太不许下人仆妇多说,但大家你传我,我传你,也就全都知道了。

宝姑娘虽是客人,却是太太的外甥女,她的母亲薛姨妈是太太的亲妹妹,这等稀罕事,怎会不知?

七杀感觉紫鹃这姑娘很是犀利,有林黛玉的一两分真传。

笑道:“宝姑娘知不知道,并不是重点。重点是,莺儿立时说宝姑娘的黄金璎珞上,也有两句吉谶,和宝二爷那八个字是一对儿。”

紫鹃目光中流露出一丝轻蔑,“这丫头真该打。”

身为小姐的贴身大丫环,竟然敢跟外男说自家小姐的私密事,还说什么“一对儿”,她以为自己是红娘?

红娘也是坑害小姐的贱婢。

再想深一步,莺儿敢如此,未必不是薛姨妈或宝姑娘的授意。

商贾之家,当真没什么规矩。

合府上下,还都赞宝姑娘品格端方,紫鹃真要笑了。

林黛玉:“什么吉谶?”

七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又道:“宝二爷也说,是一对儿。”

林黛玉慢慢揉着帕子,过了半晌,笑道:“一对儿好。”

七杀:“可不是呢,天生一对!”

薛姨妈、宝姐姐母女使出浑身解数,想当宝二奶奶,贾宝玉对宝姐姐也不是无意,那就成全他们罢!

001:“宿主大人,你真是个助人为乐的好姑娘!”

七杀:“那当然!”

1166 守护林妹妹(9)

紫鹃还以为,姑娘睡前听了那么出格的事儿,会睡不着,不想她一夜安睡,次日精神极好。

不过,七儿还是该提点提点,免得她得意忘形。

要是被管事们抓到错处,可就不好了。

趁着雪雁伺候林黛玉用饭,拉着七杀到房里,道:“七儿,这府里人多口杂,你须谨慎些,不要论他人是非。”

七杀:“姐姐是怪我昨晚说了宝姑娘么?”

紫鹃:“她毕竟是太太的至亲。”

都说府里管事儿的是琏二奶奶,可琏二奶奶也是太太的亲侄女,琏二奶奶掌家,也得看太太眼色。

老太太又年事已高,总不能什么事都去烦扰她。

若得罪了太太,在这府里多有不便。

七杀:“紫鹃姐姐,你若知道她们还说了什么,就不会怪我了。”

紫鹃:“哦,还说了什么?”

七杀:“莺儿说,宝姑娘那句谶语,是一个癞头和尚送的。姐姐听听,可不有意思?”

紫鹃怔了下,猛然想起,林姑娘进府第一日,曾说过她三岁那年,有个癞头和尚要化她去出家,说是若不出家,她的病一生也不能好。

“......宝姑娘这是何意?”

七杀:“我怎知道?宝姑娘还说,日常服用冷香丸。”

紫鹃不能不想到林姑娘的人参养荣丸,“这宝姑娘,怎地样样要和姑娘比!”

七杀:“我也不解呢,想说给姑娘听,又恐她生这闲气。紫鹃姐姐,你现在知道了,往后心里有数罢!”

紫鹃:“这是自然!”

夸了七杀几句,又道:“宝姑娘如此作为,定是嫉妒咱们姑娘了。”

七杀笑道:“有理!”

抛开谋算金玉良缘一事,薛宝钗的确也有理由嫉妒林黛玉。

论家世,薛家祖上只是紫薇舍人。

紫薇舍人是个啥?原著没有细说。

但如果参考隋唐官制,相当于皇帝的秘书,掌书写诰敕、制诏、银册、铁券等,正五品。

到了明清时期,也有舍人一职,工作和隋唐时期差不多,品级则是从七品。

可奇怪的是,如果薛公只是正五品或从七品,根本就不能名列四大家族,也做不到“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因而还有另外一种解读,“紫薇”指的是皇帝,紫薇舍人,就是皇帝的家奴,专司皇家采买。

这和薛家皇商的身份相吻合,也解释了薛公明明没有爵位,却为何能与四王八公平辈论交。

宰相门前七品官,皇帝信任的家奴,四王八公当然也不敢得罪。

只是人走茶凉,薛公和服侍的皇帝去世后,下一任皇帝未必还会继续信任薛家,因而薛家的没落是注定的。

薛姨妈的哥哥王子腾正是看出这一点,才懒得搭理薛家,任薛家去了贾府。

按理来说,薛家进京应投靠王家而不是贾家。

出嫁的女儿,有事找的自是娘家,长年累月的住在姐姐家算怎么回事呢,就不怕姐姐的婆家有意见?

明面上,是王子腾升了九省点检,无暇顾及妹妹。

可九省点检这个官儿,需要出都查边,总不能把老婆孩子全都带出去吧?

偌大个王家,还接待不了薛家三口人?

真正的原因,就是王子腾看不上薛家。

所以,薛家在四大家族里,有滥竽充数的嫌疑。

反观林黛玉,祖上三世列侯,到林如海的父亲,也就是林黛玉的祖父时,皇帝又额外加恩,多袭了一世。

列侯是什么爵位?

秦时称为彻侯,乃二十等爵制之首,到了后世泛指诸侯,和紫薇舍人不在同一个层次。

林如海本人更是了不得,不像贾府那样躺在祖先的功劳薄上,有才有颜,一举考中探花。

换言之,林家既是钟鸣鼎食之家,也是书香门第之族,尊贵又清贵,贾家望尘莫及。

林如海的官职是兰台寺大夫,这官职属于杜撰,大约是都察院御史,品级不算太高。

但能当御史的,都是皇帝亲近信任的人。

更何况林如海后来还被点为巡盐御史。

封建时代,凡是与盐、铁有关的官员,那都是皇帝的亲信,通俗点说,叫简在帝心。

可以想象,这一趟历练回来,林如海又能升职加薪。

虽然林如海最终倒在了任上,可皇帝对他的提拔重用之意,是那么的明显。

退一步说,就算他倒下了,政治遗产犹在。

盐政很复杂,皇帝都轻易动不得,但他不可能不去想,林如海是病死的,还是被蛀虫害死的?

只要他想这个问题,定然恩泽遗孤林黛玉。

原著中皇帝没有表示,估计也和林如海的想法一样,黛玉在自己亲外祖家,能有什么事?

要给恩惠,也该在她婚后,将恩惠给到她的婆家,或者夫婿。

父权社会,姑娘家都不算一个独立的人,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因而,谁娶了黛玉,谁就能接收到皇帝的一份善意。

也只有王夫人这等无甚见识的内宅妇人,才不想娶林家之女进门。

贾母支持宝黛姻缘,既是为了外孙女林黛玉,也是为了亲孙子贾宝玉。

然而王夫人眼睛只盯着内宅那一亩三分地,完全意识不到贾母的苦心,还以为贾母想压制她。

黛玉一死,贾家彻底玩完。

从玄幻意义来说,这是天定的木石前盟被金玉良缘取代,该有此劫数。

从现实意义来说,则是压倒贾家的最后一根稻草。

皇帝未必是为黛玉报仇,只是没有了忍耐贾家的理由。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