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女剑修开始快穿/快穿一时爽,一直快穿一直爽(464)

作者:一品红楼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令项籍带着一列虎贲,亲自去范家迎接。

到范家之前,项籍暗想七十岁的老头子了,还不好好在家颐养天年,非得像年轻人一样搏前程,可见这老头不安分。

对范增不以为然。

但见了范增的面,不知为何,心里发虚,比幼时见到祖父还拘谨。

范增一个眼神过来,项籍就下意识检讨自己哪里出错了,哪哪都不自在。

......这不对劲啊!

我项籍顶天立地的汉子,怕过谁来?

怎见了这糟老头就心慌气短?

项籍越想越觉得蹊跷,不信这个邪,故意横马立在范增马车前。

范增挥手:“甲士莫挡路。”

项籍色厉内荏:“兀那老头,竟敢对项某施妖法!”

范增皱眉:“你这竖子好不晓事,你家皇太女派你来接老朽,你却说老朽对你施妖法,是何道理?”

从他说第一句开始,项籍就有点慌,想认错让路,但他这辈子认错的次数屈指可数,强撑着。

等范增说完,撑不住了,以谁都听不到的声音说了句:“小子无礼,老丈莫怪。”

打马让开,头前带路。

心里懊恼得想给自己几巴掌。一个破老头子,有什么好怕的?

为何发自内心的觉得,不听他的话就会有很严重的后果呢?

想不通,只能归结为这老头有鬼。

特意先回去,向皇太女示警,“殿下,楚地盛行巫术,那范老头似也懂巫,见他时定要小心!”

七杀惊奇:“何出此言?”

楚国巫风盛行,这个她知道。

为后世留下端午节的屈原大夫,据说就是世袭的大巫,就算他两度被贬,楚国君也不能抹去他大巫的身份。

《楚辞》中的《礼魂》、《招魂》等篇章,描写的就是祭祀亡灵的仪式。

但是,范增也通巫术?没听人说过呀。

项籍迟疑了一下,道:“此前项某从未见过他,可一见之下,总觉得欠了他似的。这不是巫术是什么?”

原来是因为这个。

呵呵,你可不是欠了他!

他都是被你气死的。

项梁、项羽叔侄刚起事时没有谋士,全凭蛮干,范增听闻后,不顾年老体衰,前去投奔。

立放羊娃熊心为楚王,就是他出的主意。此计很有效,短时间内凝聚了大批反秦志士。

项羽对他也很尊重,称为“亚父”,但尊重归尊重,范增的建议,他不一定听进心里。

范增一再提醒他小心刘邦,还力主在鸿门宴上杀刘邦,奈何他就是不听。

后来陈平施以反间计,项羽果真疏远了范增,还收回了部分权力。

范增一气之下辞官归家,路上背生毒疮发作而死。

倘若项籍真有冥冥中的感应,这一世见了范增就觉羞愧也是正常。

七杀:“退下。”

项籍还不放心,又道:“要不,找几名大巫做陪。”

七杀:“不必。”

说话间范增颤颤巍巍的到了,项籍管不住自己的手,亲自去扶。

弄得蒙毅一阵侧目,阿籍怎么了,不是还在告范增的状么?怎地见了范增又这般客气?

001:“哈哈,就像得了精神分裂症。”

当日,七杀跟范增相谈甚欢,范增也明明白白的说了,愿意事秦,是因为大秦得到了九鼎。

九鼎在手,才算是正统。

要是早知道九鼎还有这种功效,七杀可能刚到大秦就琢磨着怎么打捞了。

而被九鼎吸引来的不只一个范增,还有韩信和陈平。

765 大秦女皇(66)

皇太女车驾过淮阴县,举县围观,行宫外挤满了人。

七杀晚间歇息时,还能听到外面的喧哗声。

001:“......宿主大人,想让你听不到也难啊!”

神识一放,这片土地上蚂蚁搬家的动静她都能知道。

七杀:“闭嘴。”

然后她听到了一个名字,韩信。

有人大声嘲笑:“韩信,你这竖子也配来拜九鼎和皇太女?还是操心明日的饭食罢!”

另一人笑道:“韩信,男儿汉连自己都养不活,东家混到西家,也亏得你有脸。”

又有几人相继嘲讽,韩信却一言不发,默默承受。

001:“啧啧,果然是能忍胯下之辱的韩信,人家骂到脸上了,他都能忍住。”

七杀:“人家说的也是真话。”

韩信和刘季有相似的地方,都是不事生产,不拘礼节,常常依靠别人接济度日,被乡邻们所厌恶。

而且,正如刘季被吕太公所赏识,也有个乡南昌亭长觉得韩信不是凡夫俗子,时常让他来家里吃饭。

不过,亭长夫人很讨厌他,某次故意不给他准备饭食。

他没有刘季那么厚的脸皮,便再也不去了。

落魄时期的韩信,唯一比刘季强的地方在于他只拖累自己,不拖累亲友。

也可能是因为亲友都离世了。

还有胯下之辱这件事,也不是很符合七杀的价值观。

倒也不能说韩信不对,如果他当时冲动了,杀了屠夫又逃不掉,很可能被官府判死罪,也就没有机会建功立业。

忍一时之辱,换来海阔天空,这才是正确的。

美玉也不该与瓦砾硬碰硬,不值。

但如果是七杀,哪怕没有修为,拼着小命不要,也得弄死那屠夫。

如果是项籍,嗯,屠夫只是坏,不是蠢,怎么敢招惹项籍这种人。

韩信跟她和项籍,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前者理智隐忍,后者快意决绝。

因而就算韩信是军事天才,在汉朝“国士无双,功高无二”,她也没想着招揽。

可是,他既然自己来了,那就是缘分,不能错过。

而且韩信和项家叔侄不同,虽也是原楚国人,却对大秦没什么不满,只要给他舞台,他会尽情表演,很省心。

“阿籍,阿籍!”

项籍应声而来,“何事?”

七杀:“行宫外有个人叫韩信,去把他带来。”

项籍狐疑地道:“你怎么知道?”

他从早到晚都在嬴伊婳身旁,没听谁跟她提过韩信这个人。

七杀:“本宫知而你不知的事情很多,快去。”

不多时,韩信被项籍带回来了,是个高瘦的青年,长得平平无奇,穿着灰色的布衣,整个人都灰扑扑的,毫不起眼。

难怪刘邦没在最初赏识他。

以貌取人,是很多朝代的通病。

例如,张良相貌出众,刘邦一见就觉得此子不是寻常人,一番交谈,引为知音。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信见了刘邦很多次面,刘邦都没发现他的不凡。

要说韩信言之无物,或者不懂话术,那不太可能,他跟萧何说过几次话,萧何就上演了一出月下追韩信,说什么都要将他追回汉营。

夏侯婴也是跟韩信交谈过一次,便将他推荐给了刘邦。

可见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长相。

刘邦那厮,可能是个颜控。

但七杀可以确定,项羽不赏识韩信,与韩信的外貌无关,而是他太自负,谁都不赏识。

韩信和普通村夫的区别在于,背着把大宝剑。

001:“剑,在秦汉时期是士人的标志,由此推测,韩家祖上也曾阔过,只是到韩信这一代没落了。”

七杀:“这不是显而易见吗?韩家要是不阔,韩信哪能读书?”

按照礼仪,面君不可携带武器,储君也是君。

因而,韩信的大宝剑在殿外就被卸下了。

七杀以神识观之,就是把普通的青铜剑,无甚特殊之处。

进得殿内,韩信恭敬地行礼,“草民韩信,拜见皇太女殿下!”

七杀瞥一眼项籍,道:“免礼,赐坐。”

心中暗暗纳罕,从刘季、萧何、张良、范增等人身上,可以看出项籍对那一世的仇敌和战友有所感应,怎么见到韩信还这么平静呢?

韩信心里很激动,自己何德何能,竟能让皇太女殿下单独召见?!

他此次来县城,也只是想远远看一眼传说中的九鼎,没想着能面见皇太女啊!

上天待他不薄!

七杀提了几个军事上的问题,韩信的回答极为出彩,眼睛也越来越亮。

一旁听着的项籍却觉得那种打法太窝囊太麻烦了,他还是更喜欢大开大合的战术。

不过,并非人人都有他这般神勇,谨慎些也没什么不对。

想到这里,项籍也就原谅了韩信的畏手畏脚。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