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世的吕娥姁,毕竟不是史上的吕雉。
正如这一世的刘季,不是史上的刘邦。
他们还没走到那个位置。
754 大秦女皇(55)
吕娥姁这事儿一了,吴鸣就赶紧去皇太女面前请罪。
“殿下,臣有眼无珠,误荐狂徒刘季,请殿下责罚。”
七杀:“刘季巧言令色,善于蛊惑人心。吴令一时不察,被他蒙骗也是有的,下次谨慎些。”
这是本次不究的意思。
吴鸣一颗心终于放回了原处,感激地道:“多谢殿下!”
七杀:“据本宫所知,吴令并不看好刘季,为何又荐了他?”
吴鸣一怔,这种小事都知道,皇太女真是神通广大!
“不敢隐瞒殿下,举荐刘季,是主吏掾萧何提议的,臣鬼迷心窍,信了他的话,惭愧,惭愧!”
001:“呵呵,宿主大人,你说萧何是用刘季试水呢?还是真心想帮刘季?”
七杀不理他,对吴鸣道:“宣萧何!”
吴鸣:“......诺!”
殿下宣萧何做什么呢?
莫非要杖责?不,应该不会,都没打刘季和他,就更不会打萧何了。
说来,皇太女殿下真是仁慈啊!
若是陛下......若是陛下也不会怎样,最多革他几月俸禄。
吴鸣也不派衙役,自己去找萧何,路上交代他慎言慎行,不可惹怒皇太女殿下。
萧何胸有成竹,见了七杀深施一礼:“沛县主吏掾萧何,拜见皇太女殿下!”
七杀:“免礼,赐坐。”
萧何:“多谢殿下!”
说着不卑不亢地坐到下首。
站在门前的项籍忧郁地看天,沛县真是个奇怪的地方,随便出来个人,都有让他想杀的冲动。
比如这个萧何,几乎和刘季一样令他厌恶。
七杀:“本宫既未重用刘季,也未惩罚他,更没有因此而怪罪吴令,萧吏满意么?”
什么意思?同来的吴鸣诧异地看向萧何。
萧何不防皇太女会这么直接,冷汗唰地下来了,也不狡辩,立刻下跪请罪。
“草民小肚鸡肠,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请殿下责罚!”
官吏官吏,官和吏可不是一回事儿。
秦汉时期的吏,不在朝廷正规编制,依附于官员,类似于门客,没有自称为“臣”的资格。
七杀:“萧吏想试试朝廷的胸怀,也是人之常情,起来罢。”
001不解:“宿主大人,咱们都没有监听到萧何的心声,你怎么确定他用刘季做试探?”
七杀:“因为本宿主有脑子。”
萧何与刘季的友谊,开始于吕太公嫁女。
他相信了吕太公的眼光,以为刘季前途无量,才跟他成为朋友。
在此之前,萧何根本看不上刘季。
换言之,萧、刘二人的友谊充满了功利性。
如果刘季没有崛起的迹象,萧何还会一直跟他交好吗?
七杀不太相信。
倒也不能怪萧何势利,人生在世,谁不想跟有上进心、有前途的人一起玩?
难道非得跟在烂泥里打滚的人当朋友,才算有情有义?
那叫有病!
001:“喂,说话就说话,不许内涵本系统!”
七杀将它丢入小黑屋。
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萧何已经发现,皇太女虽然纤纤弱质,却说一不二,有杀伐果断之气。
战战兢兢地站起来,不敢说话。
七杀看向瞪大眼睛的吴鸣,笑道:“吴令放着萧何这等贤才不举荐,却用各色庸才搪塞父皇与本宫。”
吴鸣:“......臣有眼无珠,识不得萧何之才!”
好你个萧何,什么时候入了皇太女殿下的眼?!
还拿刘季做试探?
你把本官当做什么?
本官平日对你的信任与栽培,白白付之东流!
萧何向着吴鸣拱手,满面羞惭:“草民辜负了大人,认打认罚!”
对于众多有着远大志向、家境平常的人来说,朝廷广纳贤才是一件大事,都激动不已。
萧何也不例外,并不满足于当个小吏,也想走上朝堂,一展胸中抱负。
但是,秦始皇坑杀方士一事,给他造成的心理阴影太大了。
方士是该杀,但换个立场想一想,方士被杀的最根本原因,是未能为始皇陛下寻来长生不死药,陛下觉得受到了欺骗。
假如他被举荐上去了,却没有达到陛下的期望,陛下会不会也觉得受骗?是不是也只有死路一条?
不弄清楚这些,萧何不敢出头。
755 大秦女皇(56)
可萧何没想到,皇太女会这般聪慧。
就连认识他多年的吴鸣,也只以为他是为刘季着想,压根想不到他是为了一己之私,推刘季出去试水。
如果皇太女放过刘季,也不迁怒于吴鸣,就说明陛下比当年仁慈,他可以放手一搏。
如果刘季、吴鸣受罚,那他宁愿继续当小吏,混个温饱足矣。
萧何不觉得自己狠毒,他只是越来越烦刘季这个朋友。
除了吹牛说大话、哄骗小寡妇,刘季还有什么能力?
本以为吕太公真有相人之能,被他看中的刘季有大才,可这几年看下来,萧何死心了,刘季真的就是个乡间浪荡子。
妻儿、老父、兄长嫂嫂、侄儿侄女们在家辛苦劳作,他倒有脸在外充大哥,还带狐朋狗友回家吃饭。
一饭一粥,都来之不易,刘家就算比旁人稍好一些,也没有余粮。
没成亲之前,他大嫂就因为他总带人去吃饭恼怒不已。
有一次,他又带着一群人去了,他大嫂远远的看到,急中生智,跑到厨房里用力刮锅,众人听到,以为她家已经吃过饭,转身走了。
唯有刘季多了个心眼,闯进厨房一看,饭摆得好好的。
此后,刘季就恨上了他大嫂。
多次跟朋友们说,大嫂刻薄,不是贤良女子,有朝一日他显贵了,肯定不让大嫂沾他的光。
每次听到这件事,萧何都觉得心寒。
刘季的大嫂守寡多年,带着个孩子过活,刘季不说帮衬,还去打秋风。
打秋风不成,恨上了人家。
这叫什么人呐!
萧何不想再跟他做朋友,免得带累自己名声。
至于吴鸣,才德平庸,若不是他在一旁提醒,早犯了秦律。
实在不堪为一县主官。
若被换下来,对于沛县百姓和吴鸣自己,都是一件好事。
但私下里吴鸣对他其实不薄,这般算计,着实不该。
听他认错,吴鸣阴阳怪气地道:“本官可不敢。”
萧何唯有苦笑。
他深知吴鸣的为人,自己得罪了他,这辈子别想和好。
可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再来一次,他还是会选择这么做。
但会做得更隐蔽一些,不让皇太女察觉。
七杀不管萧何、吴鸣在想些什么,道:“吴令,你苦寻不到的贤才,就在眼前。”
吴鸣也没蠢到家,狠瞪了萧何一眼,颇为无奈地道:“殿下,臣举荐萧何。”
七杀笑道:“萧吏若能通过朝廷的考核,你也有功。”
又对萧何道:“可愿与本宫一起返回咸阳?”
萧何哪有不愿之理?大喜道:“草民愿意!”
还以为殿下看破他的小聪明之后,会恼了他,没想到竟不在意。
始皇陛下若与皇太女殿下一样心胸,他就什么都不怕了。
能得萧何投效,七杀也是喜悦。
刘邦建立汉朝,定萧何为首功,封为酂侯,给他的食邑最多,还准他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萧何因而被称为“开国第一侯”,最后也得了善终。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刘邦力挺萧何,大约也是为了压一压张良和韩信。
萧、张、韩并称“汉初三杰”,可三杰中,张良和韩信都是半路投奔的,只有萧何与刘邦相识于微末之时,彼此知根知底。
以刘邦的多疑,不可能全然信任张良和韩信。
而在才智方面,他的老班底中能和张、韩打擂台的估计也只有萧何。
萧何也不负刘邦所望,一直是刘邦最坚定的战友。
韩信是他推到刘邦面前的,他等于是韩信的伯乐,但当韩信威胁到汉王朝的安稳时,他毫不犹豫地与吕雉合谋,弄死了韩信。
但是,要说萧何对刘邦有多忠诚,只怕也未必。
七杀觉得,萧何是一个聪明人,很懂得审时度势,还有点胆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