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成为皇太女的虎贲,以后能做的事就多了。
项籍一脸懵,没反应过来。
叔父是在骗她啊,她怎么就信了?嬴政选的储君这么蠢?
那他们还反什么秦,等着暴秦自己亡就行了呀!
可惜了,这么美,却是个傻子。
蒙毅忙道:“不可!”
李信慢了一步,也极力阻止。
随便来个人就能当虎贲,大秦虎贲是那么好当的么?
虎贲乃宫廷近卫,半数来自嬴家亲贵,半数来自军中骁勇,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
忠心、战力,都经得起考验。
一个原楚国余孽,不杀就算仁慈了,还想当虎贲?美得你!
七杀:“蒙上卿,李将军,我大秦朝堂,难道只能有秦人?大秦虎贲,难道不敢容山.东之人?”
蒙毅:“自然不是!但您是皇太女,身系天下安危!怎可让来历不明的人近身?”
项籍:“谁来历不明?”
项梁:“蒙上卿,项氏也是名门!”
倘若楚国未灭,阿籍迎娶嬴政之女都使得,何况只是当她的护卫!
七杀也知蒙毅和李信的担忧,对项籍道:“本宫要试试你的气力!”
项籍一挺胸膛,“尽管来试!”
七杀便看向殿前青铜大鼎。
项籍会意,走过去俯身抓住铜鼎两足,暗暗运气,大喝一声,竟将铜鼎举过头顶,绕着正殿走了一周,方放回原处。
项梁目露得意,大声喝彩。
蒙毅和李信半天才回过神来,也不能不竖起大拇指,真心道一声“彩!”
心下都十分惊异,这只青铜大鼎,目测应超过千斤,项籍竟就这么举起来了!
据传武王所举之龙文赤鼎也重逾千斤,与这青铜大鼎相差无几。
但武王举龙文赤鼎,脱手砸伤了自己,不治身亡。
项籍却易如反掌,毫不吃力!
难怪皇太女看重他,此人若诚服,大秦多一猛将!
就算他不通谋略,放到阵前也能震慑敌人!
七杀则赞道:“力拔山兮气盖世!项壮士好神力!”
项籍暗想嬴伊婳虽是嬴政之女,还有点傻,说话却中听得很。
他也时常自得于这身拔山填海的神力,自觉有英雄盖世的气概。
“多谢殿下!”
七杀含笑起身,来到青铜大鼎前,蹲下去握住一只鼎足,道:“这鼎好重呀。”
项籍好心提醒,“殿下莫弄伤自己。”
蒙毅却有一种荒诞的想法,不会罢?不会罢?皇太女不会是要举鼎罢?
上一个举鼎的秦王,墓前绿荫深深。
“殿下不可......”
“殿下住手......”
李信也想到了,跟蒙毅同时奔向皇太女。
两人的惊呼声中,七杀单手,稳稳地举起了那只大鼎。
她倒没像项籍那般绕场一周,只是抛绣球一样,往上抛了抛,又接住,放下。
李信捂住自己的心脏,靠着柱子坐下。
臭丫头,回去非禀报陛下好好教训她一通不可!
蒙毅也是双腿发软,顺势坐在阶前。
心里和李信想的很像,皇太女被陛下宠坏了,任性妄为!
大殿中静了许久,宫女、虎贲们个个呆若木鸡。
项梁也呆了。
......这是哪里跑出来的女壮士?!
这种女壮士还需要虎贲护卫?
她一个人,万军丛中都去得!
侄儿在她身边,真能找到刺杀嬴政、颠覆暴秦的机会?
项梁表示怀疑,很担心白白给暴秦送个大侄子。
项籍的眼睛却很亮很亮,亮得惊人。
从进入行宫开始,他一直是懒洋洋的,这时兴奋起来,大笑道:“草民不及殿下!”
七杀看向蒙毅和李信,“现在放心了么?”
两人漠然回望。
并不想跟她讲话。
项籍:“能够侍奉殿下,是草民的荣幸!”
七杀:“从今往后,你便是本宫的虎贲甲士。”
项籍:“诺!”
殿中有很多人,他眼里却只有七杀一个。
七杀眼中,项籍的色彩也比别人浓重得多。
西楚霸王,名不虚传。
于千万人中,别人最先看到的也会是他。
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身高异于常人,更因为他天然生就的一股锐气。
别看他此时身着布衣,那锐气冲天而起。
譬如锥处囊中,终会显露头角。
上天生人,常有异种。
七杀还看出,项籍禀承着天道中的一丝杀戮之气,注定大杀四方。
001:“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人形战争机器?”
七杀:“你才机器,他是人。”
744 大秦女皇(45)
过了崤山没多久,七杀就察觉项氏叔侄隐隐绰绰的跟着。
之所以选在彭城揭穿他们的行踪,是因为彭城对于楚霸王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钜鹿之战中,项籍破釜沉舟,以五万楚军,大败章邯、王离率领的四十万秦军,坑杀二十万降卒。
当时虽有数十万反秦的诸侯联军就在附近,但秦军积威甚重,诸侯联军根本不敢直撄其锋,只作壁上观。
直到楚军大胜,才跑出来抢人头。
这种战绩,就算七杀是修真世界的元婴剑修,也为之动容。
至于坑杀降卒,属于特定时期的常规操作。秦将白起,也曾坑杀了四十万赵国降卒。
七杀没有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上,不会高高在上地指责白起或项羽。
漫长的华夏历史中,有过很多惨烈的大战,但若论古之战争,钜鹿之战定然名列其中。
因为那是一个奇迹。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兵力几乎是决定性的因素,否则韩信也不会说出“多多益善”这句名言。
大家身体素质、所用武器都没有质的差异,拼的就是人数。
以多胜少是常态,兵力相似就要小心,若是对方比自己多,那主帅该考虑的就不是打胜仗,而是逃跑。
《孙子兵法》上都说,“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项籍跟着叔父学过兵法,不会不懂这个道理,可他还是选择跟秦军硬拼。
这种勇气很难得,也正合了狭路相逢勇者胜之意。
此战,奠定了项籍在义军中的超然地位。
战后他召见诸侯,诸侯“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后世很多史学家认为,这是项籍最得意之战。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描述此战最为详细,那一篇被认为是“太史公最得意之文。”
这一战可说是敲响了大秦的丧钟,胡亥再也无力组织有效的反击,秦王朝走向坍塌。
很多人都以为,项籍将是下一个秦始皇。
然而他画风跑偏了。
或者说,他的思想还停留在战国时代,未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项氏叔侄起事之初,打出了复国的旗号,为了名正言顺,找到正在放羊的楚国宗室熊心,立为怀王。
复立的楚国建都盱眙,后来项籍担心秦军乘势南下,危及盱眙,请熊心迁都彭城。
就是七杀眼下所在的这座城池。
按照套路,无兵无权的熊心只能是项氏叔侄的傀儡。
可事实并非如此。
随着楚国旧臣,以及陈涉旧部吕臣的投奔,熊心居然有了实权,并且对项梁、项籍极为防备,丝毫不念他们立自己为王的旧情。
他也不想想,若非项氏叔侄,他还在给地主放羊呢。
掌握实权后,熊心与所有反秦的诸侯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关中富庶,又是秦都咸阳所在地,大家都想去,项籍也不例外,跟熊心申请西行入关。
他本以为熊心是自己人,肯定同意。
但熊心拒绝了,让他去救被秦军攻打的赵国,钜鹿之战因此而发生。
同一时间段,熊心以刘邦为主帅,进攻关中。
换言之,“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几乎是为刘邦量身定做的。
秦军主力都被项籍打完了,他只要不是猪,就能进关中。
按照与诸侯的约定,先入关中的刘邦当为关中王。
但项籍极为恼怒,出力最多的是我,摘取胜利果实的却是你!
婶婶可忍,叔叔不可忍!
项籍一怒之下,设下鸿门宴,要宰杀刘邦,却被另一个叔父二五仔项伯说动,放过了刘邦。
刘邦狡猾,后来一再示弱,表示不敢为关中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