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定邦如此宠爱于贵妃、徐鸿睿母子,临死前叮嘱魏长青等老臣关照他们,段晴安怕他还留有什么后手。
新帝登基,要的是四方安稳。
直到那时,段晴安都没想过要于贵妃的命。
可她还没怎么样呢,徐鸿民就跳了出来,三番五次让她放了于贵妃,说话越来越过分,甚至说她恶毒。
恶毒。段晴安被这两个字砸得头昏眼花,她拼了命的跟徐定邦和于贵妃斗,想尽办法才保全了他,他却说她恶毒?!
天底下,有这样做儿子的么?
任何人都能说她恶毒,唯有徐鸿民不能!因为她是他的母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
他怎能享受着她保下的权势地位,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责她?
段晴安看着干干净净、不染尘埃的儿子,心如刀绞。
这就好比,她趴在污泥中,让儿子踩着自己到达彼岸,他反过来嫌她手脏。
母子俩多次争吵,关系越来越紧张。
有一天,忽有大臣悄悄跟她禀报,说是天子曾给禄王徐鸿睿送信,让他千万不要进京,否则会被皇太后杀害。
可她明明没想过杀徐鸿睿!
在儿子心里,她竟是个这么心狠手辣的人!
那天晚上,段晴安一夜未眠,眼泪都哭干了。
好,如他所愿。
第345章 进击的皇后娘娘(30)
你不是说我要害徐鸿睿么?行,那就害了罢。
你不是说我要害于贵妃么?行,害了。
于贵妃并不无辜。
徐定邦还活着时不用说,谋夺皇后、太子之位,见缝插针地离间徐鸿民和段晴安的母子之情,要不是段晴安棋高一招,下场会很惨。
徐定邦死了她也不安分,想尽各种办法在徐鸿民面前诋毁段晴安。
母子俩几乎成了仇人,有她很大的缘故。
可想而知,段晴安有多厌恶她。将满腔的怒火都宣泄在她身上,狠狠炮制了一番。
然后,带着种报复的心理,让徐鸿民去欣赏。
在此之前,段晴安已经做好了儿子跟自己彻底翻脸的准备。大不了,她自封于宫中,再也不见儿子。
这种儿子,见了也只会让她生气。
可她万没想到,徐鸿民竟然心灵崩溃,差点吓疯了。
更为奇葩的是,他认为母亲如此狠毒,作为母亲的儿子,他也无颜见天下人了。整日借酒浇愁,颓废度日,不愿理政。
段晴安失望至极。她的儿子,竟是这么个懦弱无能的软蛋!
哪怕他为于贵妃报仇,哪怕他施展阴谋诡计跟她斗,她都不会有这么难过。
徐定邦私德不修,至少心志坚定。可徐鸿民,竟懦弱至此!
这样的人,如何担得起天下?他连他自己都担不起!
段晴安无奈,只得站出来帮他执掌朝政。
徐鸿民醉生梦死,作了将近十年,终于把自己作死了。
之后段晴安扶持年幼的孙子登基,开始了临朝称制的生涯。
所以,七杀如果想对付徐鸿民很容易。
都不需要对他做什么,只要照着段晴安的路子,折磨于贵妃或别的什么人,再丢到他面前,就有可能把他吓成个神经病。
但七杀不想那么做,她想堂堂正正的来。
因而又一日大朝时,有人提议应让太子上朝习政,七杀同意了。
而这也是徐鸿民盼了许久才盼来的机会。上了宣正殿,他提的第一件事,是请母后回宫,还政于父皇。
所有大臣,都以惊异的目光注视着他。
见没有人回应他,徐鸿民直接奔到乔云松面前,跪下哭道:“乔公,就连您也不帮父皇么?”
乔云松赶紧拉起他,“使不得使不得!太子快请起,老臣担不得!
徐鸿民顺着他的力道站起来,抓着他的手急切地道:“请乔公主持公道,匡扶大义!”
乔云松叹道:“太子殿下,陛下重病,下了圣旨让皇后娘娘监国摄政,臣等是遵旨而行啊。”
徐鸿民急道:“不是这样的!父皇身子一向健壮,怎会突然生病?是母后,是母后害了他!”
......太子殿下还真是奇特,既不像陛下,也不像皇后娘娘。
乔云松抬头看皇后,你这儿子是怎么教育的?
七杀:天生的,没办法。
当年段晴安对儿子不可谓不用心,跟他分析各种利害关系,与他交心深谈,可这叉烧儿子就认准了一个理:母亲包藏祸心。
他那叉烧脑袋,乃天然生就。
魏长青对皇帝和太子很是关心,忍不住上前道:“太子殿下,您说皇后娘娘害了陛下,可有证据?”
徐鸿民激动道:“我没有证据,但宫里众人都这么说!”
魏长青:“宫里众人,是指谁?”
徐鸿民:“......您别管是谁,反正有人这么说!”
他是去看望父皇时,偶然从宫女那儿听来的。但那宫女似乎是于贵妃所用之人,他不想牵连到于贵妃,便不能说。
于贵妃对父皇感情极深,不辞辛苦地照顾着父皇,母后却只顾着掌权。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一眼便知。
正如那宫女所言,看一件事情,不能只看表面上的过程,得看结果,谁得的利益最大,谁就是主谋者。
母后,只因为父皇宠爱于贵妃,竟然就对父皇下此毒手!
他徐鸿民,以有这样的母亲为耻!
然而大臣们理解不了他百转千回的脑回路,只觉得太子是不是也有病?仅凭宫中的捕风捉影,他就能断定母亲害了父亲?
这也太草率了罢?
魏长青则担心太子上了谁的当,着急逼问到底是谁在胡说八道。
徐鸿民本不想说,可他根本不是意志坚定的人,被魏长青一逼,不由自主的说了。
魏长青大怒:“于贵妃?太子,你糊涂啊!皇后是你娘,你怎能不信你娘的话,反而信一个小妾?”
徐鸿民反驳:“于贵妃是父皇心爱的人,岂是一般的小妾?何况又不是她说的,是她的宫女。”
魏长青:“......有区别么?如果不是于贵妃授意,她的宫女敢乱说?”
徐鸿民很生气地道:“魏叔叔,于贵妃不是那种人!她从来没说过母后半句坏话!”
魏长青张了张口,觉得这话没法说下去了,摇摇头,退回原位。
他记得鸿民这孩子挺聪明的呀,怎么越长大越愚笨?
第346章 进击的皇后娘娘(31)
徐鸿民也不气馁,继续寻找下一位大臣的支持。
七杀没有打扰他,饶有兴致地看他表演。这傻孩子,真是二十四K的纯傻啊!难道他没发现,大臣们看他的目光很怪?
那不是看太子的目光,而是看傻子。
001:“宿主真高,没有直接和大臣们说太子不行,而是让太子在大臣们面前卖蠢。现在看来,效果很好嘛!”
七杀:“本宿主的智慧,岂是你小小系统所能明白?”
其实,她也没想到徐鸿民会这么“给力”。
她的原意,是让徐鸿民在商议政事时逐渐露出软弱糊涂的一面,引起大臣们的反感。
慢慢的,再废他的太子之位,换徐鸿宁上。
谁知他从一开始,就把自己的智商和情商完全暴露了。
不辨是非、不明局势、不分立场、不尊生母。这样的太子,登基后就是妥妥的昏君。
大德初立,此时朝中站着的大臣们,都是从乱世中过来的,起初追随徐定邦,大多抱着崇高的理想。
这会儿虽有了些私心,却还不到奸臣那一步。对于昏君,打从心眼里就抵抗。
徐鸿民,你知道你现在很危险吗?很可能被大臣们抛弃哦。
显然,徐鸿民是不知道的。他这时已经走到了百官的末尾,大家都躲着他,不敢受他的礼,也不想搭他的话。
太子殿下为什么不明白?皇后娘娘有没有害陛下,有没有夺权,都已经是过去的事了。
现在,皇后娘娘已掌了朝政。识相的,就该紧随她的步伐。
话说回来,太子殿下这是闹什么呢?皇后是他亲娘,亲娘难道还会害他?
事实上,要不是皇后娘娘想方设法的保他,太子早换人了。陛下有多喜欢䘵王徐鸿睿,那是尽人皆知的。
有这样的母亲,是太子的幸运。
他却亲近陛下仇视皇后,令人无法理解。
回到大殿中央,徐鸿民泪如雨下,哽咽道:“满朝朱紫,都是贪生怕死、趋炎附势之辈,竟无一个义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