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后之事,也不是那么着急。他的确有意让兰儿之子继承大统,但孩子现在还小,不知长大后还有没有如今的聪明机灵,且再看罢。
徐定邦来了兴致,回忆以前相处时的趣事。
七杀表情逐渐僵硬,这破皇帝有完没完,快要演不下去了!
她的演技,只能在短时间内超常爆发,实在支撑不了长时间的唧唧歪歪。
也许,还是揍一顿比较省事?要是一顿不服,两三顿也行。
可是她已经决定了不走武力路线,中途崩剧本可不是好习惯。
何况她也是看过《甄嬛传》的人,挺想试验一下自己的宫斗技巧。
即将忍耐不下去时,终于有人来解救她了。
“陛下,娘娘,于贵妃求见。”宫女轻声禀报。
七杀一喜:“快快请进!”
徐定邦暗中观察她的神色,真是如她所言,无一丝芥蒂。
他以一介草莽夺得天下,自信有识人之能,不会看错。
于贵妃娇媚柔弱,款款上前行礼,“陛下万安,皇后娘娘万安!”
徐定邦笑道:“起来罢。都是一家人,不必在意那些俗礼,皇后不会在意的。”
于贵妃还不起,低眉顺眼地等着皇后发话,一副饱受主母欺凌的模样。
以往,她如此作态总会引得皇后生气,也会让皇帝以为皇后欺负她,对皇后更不满。百试百灵。
但这次她失算了,皇后没生气,皇帝也没误会。
七杀笑道:“陛下您看,于贵妃总是如此守礼,别说是您了,就连我,也觉得她可怜可爱。”
于贵妃:???
皇后端庄,爱妃知礼,徐定邦心怀大慰:“晴安,兰儿是个好的,但你也不必纵着她。该守的礼还是得守,非如此不能为天下之典范。”
于贵妃:你们到底在说什么?谁纵着我了?
总感觉哪里不对的样子!
第320章 进击的皇后娘娘(5)
帝后二人又你来我往说了几句。
于贵妃心里大骂皇后,不是说我可怜可爱么?你倒是让我起来啊!维持半蹲的姿态很难受啊你知不知道!
过了好一会儿,七杀才像是突然想起来似的,亲自过去扶于贵妃起身,嗔道:“你说你也是,非得我发话?陛下都说了,咱们是一家人,不必多礼。”
于贵妃强笑道:“兰儿不敢恃宠而骄。”
眼泪汪汪地看向徐定邦,陛下,你该为我做主了罢?你看皇后当着你的面就敢磋磨我!
徐定邦愣了下:“兰儿,你怎么了?”
于贵妃有苦说不出。暗想陛下果然是泥腿子出身,根本不懂女人之间的眉眼官司。
皇后嘴上说得好听,却没让她立刻起身,不就是故意折腾她?
这么简单的事,他竟然看不出来!
七杀关心地道:“是过来的路上累着了么?快坐下歇一歇!梅儿,用本宫特意收着的那套青竹杯,给贵妃上菊花茶!”
说着看向徐定邦,笑道:“于贵妃人淡如菊,喝菊花茶最是相宜。”
徐定邦点头称是。兰儿常说爱菊之清远淡泊,晴安考虑得是。
于贵妃却气得银牙暗咬!可恶的段晴安,又是梅儿,又是青竹杯,还上什么菊花茶!
梅兰竹菊,这不就是在讥讽她如奴婢之流、用具之属么?
只恨陛下不能明了段晴安的险恶用心。她也不能说破,因为她在陛下心中,是个不识人间险恶的单纯女子。
被人欺负也不会反抗,只能等着他出头那种。
七杀默默欣赏她的表情,觉得这也是位有资格角逐影后的资深老演员。
于贵妃心态转换得很快,懊恼也只是一瞬间,她可没忘了今天来皇后宫里的目的。
又起身给七杀行了大礼,羞愧道:“皇后娘娘,兰儿言语不当,请您责罚。”
他们方才一定是在吵架。自己的请罪,只会让皇后更加愤怒。
这人呐,一气过了头,就容易说出伤人的话,帝后的矛盾也就越来越深了。总有一天,椒房殿的主人会变成她。
七杀还没说话,徐定邦就笑道:“兰儿,这不关你的事,朕和皇后已经把话说开。朕都知道了,皇后没有为难你。”
于贵妃:???什么叫把话说开?
徐定邦又转向七杀:“晴安,云锦之事,并非兰儿言语不当,是朕自己想多了,你也不要怪她。”
七杀笑道:“陛下,我早就说过,于贵妃是您心爱之人,我也感激她无微不至地照顾您,怎会因为这种小事就怪罪她?”
于贵妃:喂,你们到底怎么了?这不是我安排好的剧本!
七杀再一次扶起她,假作生气道:“于贵妃,你再这样,陛下该怀疑我平时总是折腾你了。我有么?”
于贵妃扯扯嘴角:“皇后娘娘说笑了,您宽厚仁爱,宫中谁不赞您是贤后?”
徐定邦很高兴,他就说么,兰儿心善又有分寸,对皇后很是尊重。
一个男人,不管是不是皇帝,最想看到的不就是妻妾一家欢么?笑道:“兰儿,不用替你家皇后娘娘美言,皇后的好,朕早就知道了。”
于贵妃头上又冒出一排问号,很想问他一句,您是不是脑子有毛病?老娘是在为皇后美言吗?老娘在说反话啊!
你个榆木脑袋就是不开窍!
七杀在一旁笑得好欢乐,宠妃也不好当啊。
001:“哈哈,遇上这种直男皇帝,奸妃也没辙。”
接下来于贵妃又云里雾里的说了些中伤皇后的话,奈何她在徐定邦心里就不是那种人,因而全都正面接收,对着七杀好一顿夸。
于贵妃觉得,再说下去,她会被气死,含恨告辞。
不行,她得回去好好想想对策。
七杀赶紧让徐定邦送她回宫,又加深了她在徐定邦心里“懂事大方”的印象。
经过这么一出,徐定邦应该暂时不会废后了。
事实上,那一世段晴安就应付得很好,联合宗亲、老臣给徐定邦施压,保住了皇后之位。
真正让段晴安心灰意冷性情大变的,从来不是徐定邦,而是儿子徐鸿民。
001:“生子徐鸿民,还不如生块叉烧。”
七杀表示赞同。
第321章 进击的皇后娘娘(6)
段晴安婚姻不如意,把一腔心思全放在儿女身上,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抚育他们。
家里收成不好时,宁愿自己饿着,也要让他们吃饱,没让他们受过一丝委屈。
一双儿女成长过程中,徐定邦基本是缺失的,要么和朋友们在外游荡,要么逃亡外地。
偶尔回去一趟,儿女都认不出他来。
可以说是段晴安一个人把他们养大的。
徐定邦打败群雄即将登基,才将原配发妻和嫡子女接到身边,但那时他已经有了别的女人和儿女,跟嫡子女也没太深的感情。
立长子徐鸿民为太子,完全是因为礼法之所在。他若立幼子,开国大臣们都不会答应。
因而段晴安认为,她若和徐定邦产生矛盾,儿女肯定站在自己这一边。这点自信她还是有的。
可她错了。
或者说错了一半。
女儿徐鸿宁真是她的贴心小棉袄,孝顺明理,又极有主见,自始至终坚定地支持着她,视徐定邦为君王多过父亲。
对父母厚此薄彼,这违背了世间常理,却让段晴安极为欣慰。
孩子如同幼苗,她以心血灌注,徐定邦只是偶尔路过,探问一二。要是两人收获一样,那真的公平吗?
但儿子徐鸿民,十分崇拜父皇徐定邦,崇拜到了盲目的地步。
徐定邦哪天若给他一个笑脸,他能雀跃一整天。徐定邦若对他发了火,他便寝食难安,如丧考妣。
段晴安隐隐觉得这不太对劲。但是,从各方面来说,太子崇敬皇帝都是好事,徐定邦也因为长子的有意亲近而对他多了丝温情。
因为忙于讨好父亲,徐鸿民对母亲多有忽视,再不复乡下时的母子情深。
段晴安有些伤心。然而仔细想想,儿子这么做无疑更能坐稳太子之位,她不能有任何指责,还得欣喜他能看清形势。
女儿嘟囔兄长真不像话,有了父亲就不要母亲和妹妹,她还笑女儿小心眼。
后来才知,女儿说得一丝也不差,儿子的确是不要母亲和妹妹了。
001:“这小兔崽子良心大大的坏!”
七杀:“不但坏,还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