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有何不敢!”
马上唤刚传旨回来的王承恩奉笔墨,亲写诏书。
任命长平公主朱媺娖为锦衣卫都指挥使,主理锦衣卫一切事务,原指挥使骆养性降为副使,写完郑重盖上玉玺,递给女儿。
001:“这速度,啧啧,还真是说干就干,半点不拖延,爽快!”
七杀:“速度快也未必全是好事,好多个有用的大臣也被他一怒之下飞快杀了,后悔都来不及。”
但在此情形下,当然还是速度快点比较好。
七杀接过诏书,道:“数日之内,必还父皇一个全新的锦衣卫。”
朱由检:“父皇信你!”
他还有一个问题,“李闯会帮朝廷这个忙么?”
李闯虽答应休兵,对朝廷可没什么忠心。这一点朱由检还是很清楚的,并没有脸大到以为给个“靖宁王”的封号,李闯就真的臣服了。
七杀:“父皇多虑了。这种事情,李闯一定愿意。”
李自成、刘宗敏等人对土豪劣绅的痛恨,可不比他少。
朱由检:“那便由你与他交涉。”
他实在懒得理会李自成那帮人。
就是他不说,七杀也会主动揽过此事,“是,父皇好生歇息,儿臣现在便去找他们。”
现在才发现,女儿真是跟他一样性子急,朱由检欣慰地道:“我儿也不要太过劳累。”
七杀行礼告退。
她离开后,朱由检出神许久。
王承恩担心不已,大着胆子问:“陛下,叛乱已平,各项难事也都有了应对的方儿,您还为何事烦忧?”
朱由检转头看着他,缓缓问道:“世上真有南海神尼么?”
南海神尼这事儿,真是越想越玄乎。她是什么时候见到媺儿的?又是如何授艺?是长久藏于宫中,还是偶尔进宫传授?
无论哪一种,都不太说得通。
京城未乱之前,皇宫守卫森严,锦衣卫和金吾卫、羽林卫、虎贲、府军等12卫军将紫禁城守得如铁桶一般,南海神尼是如何做到多年不露行踪?
她又为了什么非得教武功给媺儿?
还有,此前可从没听说媺儿练武。
王承恩老老实实地道:“老奴孤陋寡闻,未曾听过。不过,公主说有,那定然有。”
朱由检饶有兴趣地道:“哦,为何如此肯定?”
王承恩理直气壮地道:“老奴斗胆请问陛下,若无南海神尼,公主的武功从何而来?”
这理由还真是很有王承恩的风格。
朱由检轻叹:“朕这女儿,厉害的可不只是武功。”
格局、眼光、谋略,媺儿都是上佳,如同铁血帝王精心培养出来的。
可问题是,他从未与她说过时事,更没教导过她政务。
不,他自己都没达到那种水准,又何谈教导?
种种疑惑,充斥在朱由检心间。
他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女儿的所作所为全是为了大明。
朱由检告诉自己,只要有此一条,其它的都不重要。
--
作者有话说:
三更继续~
第282章 大明公主(16)
太子所居的端本宫内,朱慈烺令人整治了一桌好酒好菜,热情款待李自成三人。
其实应该再找几位东宫属官来做陪客,但属官们有的跑了,有的躲在家中,一时找不到,朱慈烺只好亲自待客。
因为这两日惊心动魄的经历,他对义军大感同情,觉得他们也不是那么面目可憎,更不是故意跟朝廷作对。
况且,父皇悄悄交代过,让他务必与他们打好关系,不使他们再生反心。
只是李自成和刘宗敏多年行伍,虽已尽力收敛,还是自带一股彪悍杀气,让他本能的不喜。
还是跟举人出身的李岩更有话说。
李、刘二人也没有被冷落之感,两人喝酒吃菜、吃菜喝酒,听太子和军师讲些什么之乎者也。
没听懂,但不妨碍他们认为太子才华横溢,乃是他们生平所见最有学问的人。
七杀进门时,宴席正至酣时,喝多了的刘宗敏闹着要跟李岩拜把子,李岩十分无奈,暗想丢脸都丢到大明太子面前了。
朱慈烺没空笑话他,警惕的看着李自成,担心他也想跟自己拜把子。那可不行,他比父皇年纪还大。
“媺儿,父皇有何旨意?”七杀的到来,可算是帮朱慈烺解了围。
七杀一说来意,李自成和刘宗敏果然乐意之至。
刘宗敏拍着胸脯大笑道:“不就是杀贪官么?老本行!公主殿下放心,保证一个也不放过!”
李自成没喝醉,只是略微上头,比较含蓄:“公主说杀谁,咱们便杀谁。”
七杀:“也不能提刀便杀,得先礼后兵。”
朱慈烺也道:“没错,不可不教而诛。”
李岩:“请公主明示。”
七杀:“先在京城试行。”
朱慈烺和李岩:“试行?”
七杀:“对,以京城作为演练,若可,再推向各府。若中途有什么差错,也能及时弥补改进。”
李自成和刘宗敏:“还是不明白。”
七杀:“呵呵,听说你们制定了助饷定额?”
义军不向老百姓征收税赋,也没块固定的大后方,粮草后勤很成问题,军费基本都是吃大户。
因而进京后要求明朝官员“助饷”,并且根据职位规定了标准。
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卫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或三万,翰林三至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勋戚就不一定了。
但规定是规定,实际执行起来也不按规定走,主要看扛揍程度。
如果刘宗敏认为此官家中还有大财,便一直揍,扛不过去的,只好奉上全部家财,也许还会丧命。
扛过去了,就算暂时逃过一劫。
大顺之所以尽失人心,与他们进京后的这些做法很有关系。
七杀当然不会全盘照搬失败经验,与朱慈烺商量出了一个适中的数额。而那些之前已经捐尽家财的官员,则不在此例。
明日,便晓喻诸官,让他们三日之内按数额助饷。这是礼。
三日之内若不缴齐,锦衣卫和忠顺军联合执.法.队上门。这是兵。
忠顺军,就是义军。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目前已经取消,“大顺军”这个名号也不用了,但朱由检觉得“顺”字挺好,又加个“忠”字,赐号“忠顺军”。
七杀又给了李自成几个名单,说这几位家里有钱,让他特别注意。
第一位是大明首辅魏藻德,第二位是大明前首辅陈演,第三位就是皇后之父,原身的外祖父周奎。
明朝灭亡前夕,财政体系已经崩溃了,开不出军饷,导致军队节节败退,李自成步步进逼京城。
朱由检实在没办法,下令皇亲国戚、文武百官捐赠白银充作军饷,以帮助朝廷渡过难关。
首辅魏藻德为保住自家的财产,率先表示家无余财,反对征饷。有他带头,大臣们有样学样,没几人捐资。
朱由检无可奈何,将希望寄托在皇亲国戚身上,大臣靠不住,亲戚总能有点用罢?
命太监高定先跟周奎借钱暂时凑够饷银招兵买马,但周奎一毛不拔,说家里没有任何剩余钱财。
周皇后大怒,叫了他来狠狠训斥一顿,周奎迫不得已,答应捐五千两白银。
但回家之后,他又叫穷说没钱。
周皇后为了不让大臣们笑话,偷偷变卖首饰得了五千两,暗中派人交给周奎,让他以自己的名义捐赠。
周奎雁过拔毛,高高兴兴地扣下两千两,捐出三千两。
得知此事后,周皇后气得半死,可也拿他没辙,毕竟是亲爹。
还有陈演,也是误国的奸臣,尽出馊主意。
敛财倒是一把好手,也是因为家产太多,不便携带,又存着侥幸心理,他才没有及时逃离京师。
对于他们,真的用不着客气。真实历史中,陈演、魏藻德都投了李自成,也都被杀。
当然了,朱由检信任他们,也说明了他无识人之能,眼光很有问题。
第283章 大明公主(17)
次日,令文武百官、勋贵国戚助饷的圣旨当庭宣读。
大臣们有的应诺回去便筹资,有的大惊失色,连道家中无钱。
昨日担心危险,今日才上朝的魏藻德又反对,朱由检也不和他多说,直接撸了他首辅之职,哼,他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