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和刘宗敏两个大老粗,虽不太懂七杀话中的深意,也知这是把他们当自己人的意思,心里都想公主不但人美,说话还那么好听。
巩永固怔了怔,道:“公主,遵大明法度,听从大明官府管治的才是百姓。他们不是,他们是侵扰大明江山的反贼乱民!”
众臣附和,声音最大的就是范景文。
“那么,他们为什么反呢?”
七杀的目光掠过李自成、刘宗敏,看向李岩:“李军师,跟我们说说,你为什么要反?”
她可不敢让李自成说,万一李自成看不到深层次的原因,直接说是因为杀了与人通奸的老婆,怕官府治罪才造反,可不坐实了他“反贼乱民”的名号。
义军上层中,比较靠谱的就只有李岩,他应该知道怎么说。
李岩上前一步,先向龙椅上的皇帝行礼,又对大臣们团团拱手。
“陛下,诸公,草民李岩,原是河南开封府杞县青龙岗人,天启丁卯年举人。家境殷实富足,衣食无忧......”
范景文打断他的话,不悦道:“既是举人,又家境殷实,为何不补官为朝廷效力,反而从了贼?”
从贼?七杀暗想这两个字用得还挺妙。史书上说,李岩投义军,起初并不是自愿,是义军中有位女英雄红娘子看上了他,掳走他强行委身,事后他便入了伙。
李岩看向范景文:“敢问范学士,可曾见过颗粒无收的田地?
“可曾见过用草根木叶充腹的饥民?”
“可曾见过道路两旁被饿死的幼童?”
“可曾见过百姓流离失所?”
“可曾见过易子而食?”
“可曾见过赤野千里寸草不生?”
“可曾见过,活生生的人在你眼前被催征钱粮的县令打死?”
李岩低头掩饰泪意,“草民都见过。草民一家勉强能活,可草民那些乡邻,活不了,不反就活不了!”
“若能当官,谁愿当贼?”
朱由检悄悄伸手拭泪,百姓苦啊!
太子朱慈烺更是慈悲心肠,觉得百姓甚是可怜。太祖当年,不也是因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才毅然起兵吊民伐罪么?
殿上也有些官员大为动容,但范景文不吃这一套,他知道百姓日子不好过,不好过便能造反么?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的臣民百姓,都应该敬奉天子。造反,就是反了天,属大逆不道之罪!
再说了,他可不是那等盘剥百姓的贪官,家底几乎都捐出去赈灾了,自家人也就是堪堪吃饱穿暖。
怒道:“天时不好,更该同心协力共度时艰,怎能跟朝廷捣乱?”
巩永固也道:“依你所言,造反是为了百姓,可战火一起,苦的也是百姓!”
刘宗敏叫道:“百姓宁愿战死,也不愿饿死!”
范景文大声道:“饿死的是百姓,与朝廷作对战死的是反贼!”
李自成也怒了,“范老儿,饿你三日三夜,你要还能说出这句话,老子便服了你!”
范景文倔着头道:“便是饿上十日、百日,我也忠于大明!”
别的大臣说这话,可能是抬杠,但他说来可信度还挺高。因忧心国事,他已三日未食,只是喝了点汤。
两方就这么吵了起来。
一方说,没了活路才造反。
另一方就讲君臣父子,忠孝礼仪;
一方说,朝廷不但不管百姓的死活,还多收税赋。
另一方就说如果不是你们造反,朝廷就不会出动军队平乱,不出动军队,就不必耗费大笔粮饷,就能用这些粮饷赈灾;
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都快打起来了。
别看范景文上了年纪,神勇非凡,撸起袖子就要去撕扯刘宗敏,刘宗敏那个气啊,要不是被李岩抱住,当场就能揍他个半身不遂。
朱由检听得头好大,甚至还有点灰心丧气。平息李闯之乱又如何?各种问题依然存在。
如果不能让老百姓吃上饭,平了一个李闯,还有千千万万个。
可是,他哪来无中生有的本事?
田地歉收就是歉收,没粮就是没粮!
七杀看场面差不多了,道:“诸位,且听我一言。”
她的声音也不如何大,可所有人都听到了,也都看向她。
七杀轻笑:“听了这半天,我算是听懂了。”
对范景文、巩永固等大臣道:“朝廷无错,镇压叛乱是应该的。”
不等他们高兴,又对李自成等人道:“义军也无错,与其坐而饥死,不如为盗而死。”
“有错的是谁呢?”七杀竖起一指,目光往上看,“是天。”
确切的说,是天灾。
--
作者有话说:
三更继续~~~
第279章 大明公主(13)
朱由检非常倒霉。他继位之后,在嘉靖前期就开始了,但一直缓慢持续的小冰河时期突然加剧,各种极端天气轮番出现。
先是全国大范围内气温下降,北方酷寒,大半年冰天雪地,致使庄稼歉收甚至绝收。就连温暖的珠江三角洲,也多次降大雪,很多动植物都被冻死。
然后旱灾、蝗灾、瘟疫、大饥荒都来了,人口锐减。
比如李自成的家乡陕西,自朱由检登基后就没一个丰年,几乎每一年都有灾。
“崇祯元年,全陕天赤如血。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九月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无,十一年夏飞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
也正因如此,席卷全国的明末大起义才会从陕西兴起。
其它地方就风调雨顺吗?并没有。
那个时期的史书,有着很多触目惊心的记载。
崇祯十三年,顺德府、河间府和大名府爆发大疫,并且传染性极强,“瘟疫传染,人死八九”。
崇祯十四年,华北各省又疫疾大起,朝发夕死,“至一夜之内,百姓惊逃,城为之空。”
崇祯十六年,天津、北京一带又来一轮鼠疫,“京师瘟疫大作,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敛者。”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打入京城,义军也被传染了瘟疫,战斗力大减。没能打赢吴三桂和满清,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所以,与其说明朝是亡于政治腐败、东林党争、农民起义或者满清入关,不如说是亡于小冰河时期的极端天气。
满清入关初期,蔓延多年的鼠疫神奇地消散了,但极端天气并没有立刻停止。能够渡过去,完全是因为人死得太多。
七杀既来,便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
听她竟敢说上天的不是,满殿哗然。朱由检紧张地道:“媺儿,不可胡言!”
封建时代,上天降灾,通常预示着对当朝天子的不满。深更半夜独自一人时,朱由检也反省过是不是自己德不配位,才引得上天震怒。
平时很是忌讳这个。
大臣们也只敢在内心嘀咕灾祸太过频繁,没敢归罪于上天。
七杀明白他们的心情,道:“父皇,大明得以立国,便是有上天护佑,我大明国运昌隆,江山永固!”
“国运昌隆,江山永固,好!”朱由检激动地附和。
众臣斜眼看七杀,那你还说什么上天有错?
七杀话锋一转,“天降灾劫,伤我国民,这便是错。但,这也是上天的一种警示!”
朱慈烺配合妹妹:“警示什么呢?”
七杀:“警示父皇,朝中有奸臣,民间有妖孽,宗室有蛀虫!”
可不正是如此?朱由检大力赞同:“我儿说得极是!”
不过,奸臣、蛀虫他明白,妖孽又是指什么?李自成不是已经暂时稳住了么?还有谁?嗯,私下再问女儿罢。
七杀:“大明若想再复昔日的荣光,就必须杀奸臣、诛妖孽、除蛀虫!”
朱由检暗想,诛妖孽、除蛀虫,可以容后再议,杀奸臣这一项,立时就可以办。
而且他很有经验。目露凶光,道:“朱纯臣何在?”
朱纯臣硬着头皮出列,“臣在此。”
他现在很后悔,为何要为了验证皇帝是否真与李闯议和而亲自进宫探查?他明明可以派家仆!
朱由检冷声道:“朕亲写诏书,命你统领诸军辅佐太子,太子去你府邸,你竟敢拒之门外,致使太子被贼,被李王所获!”
范景文、巩永固等人一脸震惊地看向朱纯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