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绝不会!”
他如此肯定,倒不是相信吴三桂的忠心。而是他这君王是被李闯逼死的,吴三桂要是降李闯,以后就没法做人了,百姓的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他。
七杀:“山海关是军事重地,离京城又近。吴三桂不降,李闯必然去征讨。那他能不能打赢李闯?”
朱由检:“......打不赢。”
这点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各路明军追剿反贼都剿多少年了,反贼不照样活蹦乱跳?单凭一个吴三桂,显然不成。
七杀:“打不赢,吴三桂也不想坐以待毙,他就会找外援......”
朱由检脱口而出,“建奴!”
七杀:“是啊,建奴。吴三桂肯定和您想的一样,建奴人少,成不了大事。可一旦引狼入室,后果就不是吴三桂所能控制的了。”
朱由检沉默半晌,不可思议地道:“媺儿,你是说,建奴会收服吴三桂、打败闯贼,入主中原?”
这不是她说的,而是历史的发展。七杀:“没错。”
朱由检兀自不信:“你说得不对。吴三桂怎会甘心被建奴所控?华夷之别,他都不顾么?”
这时候的明朝人,是真的想不到后面那些神发展。七杀也不跟他争,只道:“但是,父皇您不能否认,女儿的话有一定的道理,这些事很可能发生。”
朱由检拒绝相信:“我中原百姓不可能奉胡虏为君!”
七杀:“对,百姓不认,可建奴有刀。父皇,如果您是建奴,会怎么让天下百姓认同?”
朱由检艰难地道:“左手施仁,右手,杀。”
第270章 大明公主(4)
七杀没再说话,皇帝最能明白皇帝的心理。满清入关之后可不正是杀了个人头滚滚,嘉定三屠、扬州十日,都是骇人听闻的大屠.杀。
过了许久,朱由检才叹道:“苦我百姓啊!”
这也正是七杀对朱由检抱有好感的原因之一,他虽有种种过失,却是个心怀天下的皇帝,对百姓有悲悯之心。
煤山自缢前,朱由检在所穿的蓝色袍服上留有遗言,“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人生的最后,他还挂念着百姓。愿以尸身分裂的代价,换取李自成不伤平民百姓。
有几个皇帝能如此?
忽然,朱由检眼睛一亮:“媺儿,为父差点被你带偏了。你方才只论了李闯、吴三桂、建奴,怎不论宗室、朝臣和我大明军伍?”
七杀也想叹气了,把话说得很直接,“父皇,众臣党同伐异,倾轧纷争,何时同心同德过?大明的江山,不正是坏在他们手上!您都无法完全节制众臣,又有哪位宗室子弟能?”
明朝党争激烈,后来的南明小朝廷,清军都快打到家门口了,大臣们还在内讧。但凡他们团结一点,都不会败于清军。
此话深得朱由检之心,他真是吃够了大臣们的苦头,用力一捶身侧的龙柱,恨恨道:“诸臣误朕,人人可杀!朝中尽是奸孽!”
呃,这就有点过了,明朝还是有很多忠臣的。况且,党争中的各位大臣,也不能简单地认为他们是奸臣,只能说人在局中,身不由己。
如果朱由检有嘉靖帝那种玩弄人心的高智商,也许就能阻止党争,或者将党争化为己用了。
可惜他没有。
七杀也没有,好在她有武力,能以(物)理服人。
发泄完心中的愤怒,朱由检颓然道:“媺儿,如今之计,真只能与李闯议和了?”
把江山分一部分给李闯,他愧对列祖列宗;但是,媺儿描绘的未来更可怕,若建奴真得了天下,他无颜见祖宗!
大约死了都会被太祖踢出坟墓。
太祖千难万难,才将胡虏驱出中原,光复汉家江山,他这不孝儿孙又将胡虏引回来了?!
诚然,建奴和蒙人不是一族,但太祖肯定觉得是一回事,都是胡虏。
只要一想到太祖的质问谴责,朱由检就腿都软了,只觉跟李自成议和也不是不能接受。
先稳住李闯,平息内部干戈,再集中全力对建奴用兵。等建奴被灭,再反过来对付李闯,完美!
朱由检默默给自己点个赞。
七杀还不知道他已经想了这么长远,安慰道:“父皇,您也不要过于忧心。李闯不是为君之人,也无治国之才,划给他的土地迟早会回来。”
史载,李自成提出的条件是“闯人马强众,议割西北一带分国王并犒赏军百万,退守河南......闯既受封,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尤能以劲兵助剿辽藩。但不奉诏与觐耳。”
两害相权取其轻,在七杀看来,这种条件大明是可以接受的。
李自成要的,只是陕西、山西、河南一带,这些地域大明早已失去控制,给不给都被他占据,再封出一个王号,也没太大损失;
犒军百万,听起来是有点多,但明廷每年用于剿匪的军费都不止这个数。
而且李自成还愿意帮助明廷平定辽东,这可就太妙了,平白多得几十万大军。
不奉诏、不觐见什么的,在那种情形下也不是什么大事。
就算没有七杀,当初朱由检若接受了这个条件,大明可能都有转机。但也说不定,党争实在太厉害了。
就像一架马车,有七八匹马在拉,各走一个方向,驾车的朱由检都不能决定马车的方向。再用力下去,这马车就要被拉散了。
朱由检忽又想到一个问题,“李闯若反悔不议和呢?”
七杀微微一笑:“那儿臣便打到他议和为止,再不答应,儿臣便砍下他的脑袋。”
朱由检以目光表示怀疑,你真有这么高的武功?
七杀四周看了看,嗯,陈设不多,不能打,这位皇帝太穷。
一拳挥下,地面整整齐齐地裂开条缝。
朱由检:......你这败家闺女,地砖修起来更费钱!!!
不管怎样,总算信了女儿的武力值。
朱由检没有拖延症,既决定了谈判,便立时思考怎么谈。
七杀提议派大臣去与李自成谈,朱由检否决,他再也不信大臣了!
大臣们都是没有心的,没有心!
七杀又提议自己去跟李自成谈,朱由检也否决,怎能让一个姑娘家独自去贼营?大明男儿未死绝!
那就只能召李自成入宫了,但朱由检也不同意。我大明皇城,岂能让闯贼登堂入室?
思来想去,朱由检一咬牙:“媺儿,为父亲自去贼营!”
这也正是七杀最初的想法。朱由检与李自成面谈是最好的,去李自成的军营也更能体现和谈的诚意,只是她怕朱由检不敢,才没有提。
没想到他自己提出来了。
大明皇帝,果然没有让她失望。
七杀:“好!父皇放心,儿臣定能保父皇不伤分毫!”
朱由检苦笑:“是吉是凶还未可知。媺儿,若事有不谐,你自己逃命,不用管为父,也别回皇城,远远的逃走,去南京扶持宗室,复我大明。”
又肃然道:“若你未能逃脱,当知如何行事。”
知道,不就是自杀吗?你就不能盼点儿好的?七杀无奈地点头。
两人说走就走,却见王承恩从门外飞奔进来,跪下去抱住朱由检的腿,哭道:“陛下,您带上老奴。老奴再无用,也能为您挡箭!”
太监虽身有残缺,不阳刚,也不乏忠烈者,王承恩就是其中之一。朱由检自缢后,他也随之自杀,世人皆赞其忠义。
人家主奴情深,七杀能说啥?只能也带上。
--
作者有话说:
写有关历史的就很难,一百个小仙女眼里,有一百个不同的大明~~小楼只能尽力啦,嗯,崇祯不是昏君,李自成也不是坏人~~大家的评论小楼都有看,只是忙着码字未能及时回复,不要见怪哦~爱你们,晚安~
第271章 大明公主(5)
复兴门南郊外的大顺军营,李自成正和众将痛饮,准备次日清晨便全力攻城,忽听小将急报,大明皇帝来也。
这一惊非同小可,还以为是皇帝亲率大军打来了,刚要披挂战甲,就听小将说来的只有三个人,据他们自己说,是大明皇帝、长平公主,以及提督太监王承恩。
当下一窝蜂奔出帅帐,想看看皇帝和公主长什么模样。太监就免了,他们早见过了,没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