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女剑修开始快穿/快穿一时爽,一直快穿一直爽(148)

作者:一品红楼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这日晚饭后,七杀跟着沈老头去看即将收割的稻谷。但见谷穗金黄饱满,显然又是一个丰收季。

忽然,七杀的目光凝住了。

如果她没看错的话,这似乎是一株嘉禾。

古代将一禾两穗、两苗共秀或三苗共穗等生长异常的禾苗称为“嘉禾”,寓意着丰收,并赋予其政治清明、天下太平的特殊涵义,是一种祥瑞。

换言之,如果哪一朝出了嘉禾,这一朝的皇帝会分外有面子。因为这代表着他是圣君,上天才会降下祥瑞。

进献嘉禾的人家,自然也会受到封赏,并在皇帝那里挂上号。只要不谋朝篡位,基本上就算稳了。

《汉书》有载“甘露降,风雨时,嘉禾兴”,《宋书》中也有相关记载,“嘉禾,五谷之长,王者德盛,则二苗共秀。于周德,三苗共穗;于商德,同本异穟;於夏德,异本同秀。”

苗越多,越是好事。

而七杀看见的那一株,足有九穗。

顺着她的目光,沈老头也看到了,赞道:“这株谷子真好,得留着做种。”

伸手就要去拔。

001:“沈老头还挺会选良种,难怪他庄稼种得好。”

七杀:......这无知的系统哟,本宿主怎么才能拯救你?

一把拉住沈老头:“爷爷,您不认得?”

沈老头不解:“不认得什么?”

七杀指向九穗嘉禾,确定道:“您不认得这是什么!”

沈老头不乐意了:“哪能不认得呢?这是谷子,结得饱满的谷子!春分呐,爷爷告诉你,做谷种,就得找这样的。”

第219章 状元郎的糟糠妻(18)

七杀一边小心翼翼地拔出那株宝贝,一边给沈老头科普什么是嘉禾,以及嘉禾会给一个家族带来什么样的益处。

说完没听到动静,回头一看,沈老头愣在原处,眼睛睁得老大。

“春分呐,你说的是真的?这真是那什么嘉禾?”沈老头的声音颤抖了。

001也叫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嘉禾?本系统得好好看看!”

七杀:“爷爷,孙女看得清清楚楚,这就是嘉禾!”

沈老头声音继续颤抖:“你说,这是可以献给皇上的祥瑞?”

七杀:“对!皇上最喜欢的就是这种祥瑞。”

因为别的祥瑞,比如白虎白鹿什么的,并没有太大的用处,就是看个西洋景而已。只有嘉禾,是真的于民生有利。

她当过皇帝,这事儿她很懂。

沈老头想伸手碰一碰,又不敢,紧紧攥住衣角,一脸的庆幸。

天哪,如果孙女没跟他来,如果孙女没有读书认字,就不会知道这是嘉禾,更不会知道嘉禾代表着什么。那么这株嘉禾就会被他当做明年的种子,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沈家得错过多大的机缘!

没个读书人是真不行,天上掉的馅饼在眼前都不知道接住!

此时此刻,沈老头决定把攒着的棺材本全都拿出来,给重孙们进学。现在万事俱备,银子、老师都有了,唯一没到位的就是重孙们。

目前还只有宝儿一个。

想远了想远了,那个先不急,急也急不来。可惜孙子们都大了,实在不是读书的年纪,否则他非得让孙子们也上学。

沈老头思虑万千,现实中也就是几秒的时间,虚心请教见多识广的孙女:“春分呐,那咱们怎么把这祥瑞献给皇上老爷?”

七杀:“先让哥哥去县衙禀报。”

本县县令名叫金仲德,并不是跟向归远勾结害了沈家的那位,那位是在向归远中状元那年才调来的。

既然投身官场,金仲德便也和所有的官员一样,无时无刻不想着升官。听说治下沈家村村民来报家里出了嘉禾,不由得大喜,当即备轿跟着沈有谷到了沈家村。

验看无误,确是嘉禾,喜得立刻奖了沈家三百两银子,又让沈老头收拾收拾,次日便上京献祥瑞。

管辖范围内的祥瑞,是当地官员的一大政绩。关键是在皇帝那里留下印象,往后升迁容易。

那一天,沈家村及周边村庄全都轰动了,沈家的欣喜自不待言。

此后数日,村民们下地时眼睛睁得有铜铃大,恨不得从自家田地里也找出株嘉禾。

沈老头如在梦里。以他此前的人生经验,实在不足以应付这种情况,头都晕了,唯一记得的是一定要孙女随行。

最终,沈老头在沈三牛、沈有谷夫妻及孙女的陪同下,进了京城。

盘缠旅费皆由县衙出,金仲德还派了十个差役护送,就怕嘉禾有什么损失。若不是不能擅离职守,他都想跟着去了。

成德皇帝上任没多久,整天和老臣们斗心眼子,正身心俱疲时,听说有老农献嘉禾,也是万分喜悦。

这嘉禾来得太是时候了!老臣们动不动就劝他这个不许,那个不对,让他遵守父皇在时的旧规,让他束手束脚。

可父皇在位没有嘉禾,他在位有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他的新政没有错,上天都看在眼里!

亲切地接见了沈老头,见他朴实厚重,不是那等刁滑之人,更是欣慰,与他拉了半天家常,亲书“积善之家”四个大字赐给他,又赐金千两,银千两,免税赋十年。

沈老头感动得眼泪汪汪,重孙们读书的钱财再也不用愁了!

皇上英明!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但他还记得,嘉禾是孙女发现的,便老老实实地说了经过,还说若无孙女,嘉禾在眼前他也认不出来。

说得成德帝对七杀有了兴趣,特意召见,听说她已嫁人还有点遗憾,若未嫁,看在嘉禾的份上,他会收入宫中。

但既然已经嫁了,他也不能夺人之妻,封为安人。

等到向归远进京赶考那年,沈家早已不是当初那般境地,有田有屋,重要的是有声望。

向归远都犹豫了,到底还要不要弄死沈春分?沈家现在极为兴旺,还得过皇帝的嘉奖,也许沈春分配得上做他的妻子?

--

作者有话说:

各位亲,明天这个故事结束,开始新故事:熊孩子~~~相信大家一定会看得很爽,晚安,小楼爱你们哦~

第220章 状元郎的糟糠妻(19)

跟着长孙先生这三年,向归远在学问上进益良多,会试考了第九名,殿试考策问时得以坐在第一排,成德帝第一眼就看见了他。

为啥?因为前十名要么是中老年人,要么长相平平无奇,唯有向归远年轻俊逸,成德帝不注意他都难。

身边服侍的大太监多会看皇帝眼色,悄声说了向归远的来历。

做他们这一行的,要想出头就得在各方面下功夫,否则到死都只是干粗活的小太监。

成德帝一听来了兴致,哦,此人名叫向归远,是长孙先生的弟子?岳家就是那献嘉禾的沈家?妻子正是发现嘉禾的沈氏女?

好!

成德帝很喜欢长孙先生,因其知进退,不像别的老臣那样仗着辅佐过先帝对他指手画脚。

长孙先生教出来的弟子,品行不会差,又是沈家的女婿,错不了。

卷子收上来一看,嗯,不像别人那样稳重,透着股年轻人特有的锋锐之气,甚合朕意!朝中正需要这样的人,数年之后,当有大用。

便点了向归远为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这也不算徇私。能走到殿试这一步的,哪个不是俊才?学识上挑不出大毛病。定谁为状元,完全看皇帝的意思,大臣们并无疑议。

在民间百姓看来,状元是天大的荣耀,可在朝中诸公眼里,状元算什么呢?三年就出一个,能走到哪一步还得看他自身造化。

远的不说,只看如今的朝中三公,没一个中过状元。

所以皇帝爱定谁定谁,犯不上因此而跟皇帝对着干。何况,定个出身农家的状元,对乡间读书风气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甚好。

向归远万分激动。赴京之前,老师说了,只要他发挥正常,这一科应该能中进士,一甲是不用想了,二甲应该有希望。但就怕他发挥失常落到三甲,成了同进士。

同进士,如夫人。都是不尴不尬的存在。

谁能想到他竟然中了状元?!这可真是天降大喜,光祖耀宗!

随后,成德帝按惯例给了假期和赏银,状元、榜眼、探花各自衣锦还乡。

向归远踌躇满志,回乡祭祖。向氏宗族如何庆祝、袁氏如何狂喜、亲眷如何到贺、路上行程如何,一应事体不用细述。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