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桂达还在愤愤,桂选却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真是丢死人了。
早年的事情且不说,只说这几个月,桂五、桂重阳叔侄回乡,但凡“东桂”这边顾念血脉情分,对“西桂”略友善些,如今也不会这样尴尬。
桂家盖房子修房子之事,略有些走动的人家都出面,“东桂”只当不知道。
如今眼见“西桂”有地了,就这样冲上去,当谁是傻子不成。
*
桂家二房,上房。
听说“东桂”众人出现,桂二奶奶立时发作起来:“呸呸呸!真是不要脸,换做别人家得了地,他们再嫉妒羡慕有个毛用?看是咱们家得了地,他们便跟苍蝇似的盯过来,不知又发什么白日梦!”说到这里,称赞桂秋道:“秋儿对,就爱这样说他,要不然谁晓得他下回厚着面皮作甚?”又训桂春道:“你是哥哥,怎么让两个弟弟说话,自己都不吭一声?以后那边不要脸的说什么,你还要真当自己是乖曾孙不成?”
桂重阳已经说了,那六百亩地是交给桂春打理。“东桂”说一千道一万,都是冲着那六百亩地来的。要是桂春自己解决不了,以后怎么管好那些地。
桂春讪讪,道:“以后不会了。”
桂二奶奶轻哼了一声,对桂重阳道:“别人家怎么佃地你们兄弟随意,‘东桂’那里却不能纵着,能收就收回来,不能收回来也不能再加地,要不然以后有的扯皮。那边可是都穷疯了,以后怕是要盯上你了,你也上点心。”
桂重阳笑道:“都听二奶奶的,二奶奶看人,再不会差的。”
桂二奶奶得意地挑挑眉,下去张罗饭菜去了。
昨天长房杀鸡待客,今日却二房杀鸡答谢张家一干人。
*
梅家,正房。
梅童生与梅秀才父子相对,梅童生直了眼道:“六百亩地,那是六百亩地,杜家到底是遇到什么坎儿了?竟然沦落到卖地的地步?”
梅秀才也是心肝肉都疼了。
因杜七为人略笨拙不机敏,梅秀才早已将杜家产业视为囊中之物,谁想到竟还有这番变故。
“还有十二顷呢!”梅秀才安慰老爹,也在安慰自己。
梅童生眼睛发亮,摇头道:“杜家隐的那十顷地,谁晓得会不会保住,桂家长房这里,却是六百亩地啊!”
梅秀才被念叨的心烦,就听梅童生道:“桂重阳是孤子,上面只有顺娘这个长辈,终身大事自然也要落在顺娘头上!”
*
“东桂”老宅,老太爷盘腿坐在炕上,再无在南坨子时的悲情,而是耷拉着脸,道:“得将桂重阳与二房那边撕把开来,桂大江那房太独,自己吃肉,也不给旁人喝汤……”
第161章 佃户的问题
界碑都换上了,桂家长房买了杜里正家的地自然是真真的。
抓心挠肺的,除了“东桂”与梅家之外,就是之前的那些佃户了。六百亩地,涉及的村民足有十多家。
杜里正一个外来户,坐稳木家村的里正,除了最初的“杀鸡骇猴”之外,就是因他是村里最大的地主,名下有八百亩地。桂家村总共不足百户,十几户是杜家的佃户。大家佃着杜家的地,平素里自然不敢违了桂家。
之前佃杨银柱四亩地的那户人家,同时也佃着杜家的地,才会听了杜家的话,悄悄地收回了交过得夏税,坑了桂重阳一把。
结果因皇恩浩荡,通州免税的缘故,杜里正算计落空,那户人家也就白做小人。
之前桂家收回那四亩地,那户人家并不放在心上,毕竟只是四亩地,杜家那边的地是大头,佃的地就在那六百亩地种。
等这家人得了消息,尤自不信,赶到南坨子时,看见写着“桂”的界碑就傻眼。
怎么可能办?桂家可不是没脾气的,收回地怎么办?
村里的地主有四家,杜、林、梅、宋四家,可只有杜家、林家佃给外姓人,梅、宋两家的地不过几十亩,宋家都是佃给堂亲族人,梅家之前也是如此,现在梅家的地已经卖给了桂家二房。
“西桂”两房名下将近七百亩地,成为村里最大的地主。要是桂家收回地,那全家老小要吃西北风去了。
之前坑“西桂”时,这户人家理直气壮,只道不敢得罪里正,连一句不是都没有说,十分硬气。
如今站在地头,这叫人却是都萎了。
*
桂家二房,众人也在商量佃户的问题。
穷山恶水出刁民,这句话也适用于木家村。要是当所有乡亲都厚道,那注定要吃亏。
就像当年桂里正在世,明明是他的关系才得了消息晓得抽丁不妥当,后来桂家在怎么折腾也只是坑了自己人与姻亲,其他村民都是这个内部消息的受益者,可倒像是桂家对不起所有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