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童生却坐下了,眼皮抬也不抬,随口点了个小学生背书。
小学生磕磕绊绊的,背到一半就卡壳了。
“哼!朽木不可雕,上前来!”梅童生冷声道。
那小学生不敢磨蹭,青白了脸上前,领了五个手板。“啪”、“啪”的声音一下一下子落在大家心上,屋子里气氛都跟着紧张起来。
又换下一个小学生,却是终于背过了,大家看着松了口气。
接下来,梅童生目光却望向最后一排。
杜七看着那黝黑的戒尺,有些心惊肉跳,实际上却并不大担心。开蒙五年,三百千总会背的。
梅童生的目光略过杜七,在桂重阳身上顿了顿,最后落在杨武身上。
同样是上学半月,梅小八年岁小,身边还有桂重阳,即便学的慢些,也勉强跟得上了;到了杨武这里,却是不大好。
梅童生又刁钻,提问杨武的这段背诵是昨天新学的,有些晦涩难懂。
杨武自然没两句就背不下去了,结果挨了十戒尺。这还不算完,梅童生又借口功课惫懒,指着他与桂重阳负责未来十日的扫洒。
桂重阳面不改色,杜七却是百思不解。
就算是功课不好的惩罚,也是只提问了杨武,又没有提问桂重阳,从哪里看不出他读书不用功的?
桂重阳没有反驳梅童生什么,只是看了他两眼。
不过是扫洒,就算梅童生不指,大家也要轮流值日,实不算什么。
这点挑衅,还不足以让桂重阳生气。只是像梅童生这样的人,惯会欺软怕硬,要是让他当自己是软柿子,说不得就会得寸进尺了。
桂家有梅氏姑侄,如今又多了个梅小八,如今桂五就要搬走,梅童生起了小心思也不稀奇。
第112章 桂五的隐忧
不待桂重阳想着怎么给梅童生一个教训,就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
这是桂五“归宗”与桂重阳回来后的第一个中秋节,节后桂五夫妇会搬回镇上,为明年二月县试做准备。
一般私塾都是每月朔望假期,就是初一、十五。木家村村塾之前也是如此,后来梅二爷爷病故,梅童生接手,就改了许多规矩,这一月两次的假期就变成了一次,只有十五这一次了。
梅家长房二房加起来,不过十来口人,自然要一起过的。
梅氏带了一只大公鸡与两斤豆干过来,就跟着杨氏下了厨房。
今天桂秋也回来了,虽说镇上快餐店十八开业,如今正忙,可到底是过节。他提了一条酱肘子,还有几样卤味回来过节,这些吃食都是周丁香预备的。
桂秋去年才离开木家村去镇上,之前他也是村里的“孩子王”,因此晓得梅小八。
待晓得梅小八如今成了梅氏的侄子、梅朵的侄子,跟在桂重阳身边读书,桂秋点头道:“正好两人作伴儿,以后跟在你重阳哥身边好好学习,大了就跟我去学账!”
梅家二房没有旁人,梅氏姑侄与桂家人就是一家人,桂秋自然想的是这个新表弟以后的生计。
现在梅小八年岁小,可以在桂家长房寄住,可总有长大的时候。梅小八今年已经十岁,没几年就长大了。
梅小八闻言,立时苦了脸:“俺肯定学不会,认字俺都费老劲了,老是记不住。”
对于桂秋承诺教他学账之事,梅小八不用试,都没有信心。
桂秋望向桂重阳,不是说这个梅小八是重阳看中的人选吗?看中个不会读书的?
实在是梅家子弟会读书的传言传的够久,加上桂重阳与桂五都要读书进学的意思,桂秋就以为他会在梅家子弟中选个读书资质好的调教。
桂重阳道:“小八的长处,不在死记硬背上,不过他动手倒是强,学什么一学就会。”
除了摸鱼这些,梅小八前几日跟桂二爷爷学下猎夹,虽没有逮着什么大东西,可之前也抓到一只野兔。
只是兔子太小,没有两口肉,梅小八拿回来给桂重阳看了一回,两人便有拿到后山放生了。
“那感情好,以后大了可以去给你周姐姐打下手。”桂秋道。
桂秋与桂重阳想的差不多,既是接手了梅小八,就好人做到底,给他安排个营生,不枉他在桂家长大。
至于提及跟周丁香学厨,桂秋也不是随口糊弄人。等明年他与周丁香成亲,保不齐什么时候就有了娃娃,厨房那边也需要个放心的人看着。
梅小八眼睛放光,忙追问道:“俺真能跟周姐姐身边学厨吗?”
桂家长房乔迁时,周丁香曾下来掌勺,梅小八当时在厨房端菜送菜,因此是见过周丁香手艺。
桂秋笑了,道:“都不是外人,有什么不能的?只是厨房的活儿,除了辛苦之外,还需要天分,且看你能学到哪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