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桂二奶奶大方,这兄弟分家是寻常,有的就是这种直接成亲后分出去,有的则是父母故去后分出去。
桂秋十五岁上镇上做学徒,家里也没有能帮助他什么。就是这门亲事,也是桂五帮忙找的,家里也不过是一份聘礼,再多却是不能了。
老太太是个明白人,晓得桂五与桂重阳叔侄都有些银子,可也没有想着“均富贵”。
桂重阳那里不用说,是隔了房头的,算是两家人;就是小儿子这里,家里只养到十一岁,就出去做童养婿,即便这些年有些继续,也是不知道吃了多少辛苦攒下的。身为父母,不能帮儿子什么,再去扣儿子的积蓄就太过分了。
对儿子能做到这样,对于孙子辈老太太自然也能做到尽量公平,家里帮不上什么,也不会去“劫富济贫”剥削哪一个。
如今桂秋与周丁香接了桂重阳的铺子,每年都有两成分红,要是不分家的话,少不得这份钱来拿到家里,到时候怎么分配,都会有人如愿有人不如意,与其到时候因为银钱伤了和气,还不如从一开始杜绝。
桂二爷爷素来尊重老妻,听了也点头道:“正当如此。”
杨氏却是皱眉:“这哪里有一成亲就分出去的?新媳妇进门,总要一家人一口锅里吃几年饭,情分才深些。”
桂二奶奶道:“秋儿以后成家,肯定要常住镇上,怎么一个锅刨食儿?”
杨氏道:“秋儿在镇上,她媳妇也在镇上?”
桂二奶奶道:“不留在镇上照看秋儿,还回来村里?这一大家子人,也不缺她一个。”
杨氏依旧有些怏怏,梅氏见了不免担心,杨氏是什么意思?是觉得“多年媳妇熬成婆”想要儿媳妇侍候?真要是这个念头的话,小儿媳妇不在跟前,会不会开始使唤长媳?
梅氏看了眼梅朵,梅朵依旧在绣花,可是全无平日干活的利索,这半天也没有绣好半片叶子。
桂二奶奶劝道:“方才你不是还担心‘门不当、户不对’吗?如今有了这一条,不是刚好?就是因为没有谁家的新媳妇进门就直接分家的,所以才能让周家明白咱们家的诚意。”
桂五插话道:“爹,娘,嫂子,要不然你们同我去镇上住吧,一家人在一块,到时候秋儿成亲也留他一起住。”
桂五之前就有这种打算,只是想的不是现在,毕竟这两年自己要读书,照看不到家人。他原想着考个童生出来,想个营生在镇上安顿下来,再接父母过去奉养。
如今见杨氏舍不得儿子分出去,桂五便想着那样一家人直接去镇上也不是不行。
桂二爷爷摇头道:“我不去,镇上有什么好的?”
桂二奶奶也摆手道:“就是,不去,我们在村里待了一辈子了,可不想临了临了再挪地方。这才十几里路,你们什么时候想回来就回来住几日,莫要折腾我们这些老骨头了。”
意外的是,杨氏竟然也不希望搬家,道:“镇上谁都不认识谁,做啥都要花钱买,哪里有村里日子过得自在?”
桂五颇为意外,望向桂重阳。
桂重阳道:“反正这两年我要在村里。”
桂远去年十一月病故,现在是七月,才过了九个月,桂重阳要守二十七个月父孝,还有十八个月。
第88章 做主的桂五(下)
七月二十,男方长辈桂二奶奶、杨氏、桂五与大媒钟小吏一起去了周家。
周丁香还浑浑噩噩,只好奇老爹为啥今天没有挂幌,还嘱咐自己换一身新衣服。
倒是桂秋,从早上起就不再笑眯眯,也不怎么与周丁香说笑,让周丁香莫名其妙。
一直到桂家人到了,周丁香还“桂奶奶”、“桂婶婶”叫的大大方方,换做其他人家,少不得觉得这闺女不知腼腆面皮太厚,可桂二奶奶与杨氏婆媳都是爽快人,倒是极爱周丁香的性子。
桂二奶奶笑着拉了周丁香的手,周丁香从小学灶,自不会像其他闺女那样手软,还略有些粗短。桂二奶奶却拍着周丁香的手夸道:“这手是个有福气的,怪不得之前见了就爱,合该是我们家的孩子。”
周丁香被赞的有些不好意思,还没反应过来,桂二奶奶已经从头上摘下一支银簪,插到她头上。这是江氏预备的,总共是两支,一支梅花银簪,一支丁香银簪,这合了桂家小一辈两个妯娌的姓与名,梅花银簪补给了梅朵,丁香银簪用来今日“插戴”。
周丁香饶是再粗心,也晓得“插戴“是什么意思,立时跟煮熟了虾子似的,脸红成一团,站也站不住,道:“桂奶奶、桂婶子慢坐,我去端甜茶。”
没一会儿,周丁香端来了两碗浓浓的桂花蜂蜜水,这回终于有的小闺女的娇羞,声音也小了,坐姿也端正了,低着头陪桂家婆媳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