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爷我呀,大难临头了(273)

作者:荔枝园荔枝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江逸听他这话一头雾水,不过他只以为是韩嘉言已经去了信告诉定南王,所以并未多想。

******

江逸离开京城后,其他人都是松了一口气,唯有景元帝怎么想都不对。

后悔,景元帝现在是相当后悔。

他处置了皇后和舒嫔,并且在众人的劝说中答应了让韩嘉言带着江逸去南地,但江逸没走多久他就后悔了。

后宫的妃嫔们见皇后和舒嫔失了宠自然是争相过来现殷勤,这新鲜的妃嫔常有但新鲜的儿子不常有啊。

景元帝现在每每得空想起这件事就觉得自己是被江逸忽悠了,当初怎么就相信了他说的什么满足他娘生前的愿望这种话,皇子的尊荣怎么就成了包袱和累赘?

景元帝越想越觉不妥,尤其是那天太后知道他答应了韩嘉言的请求后,大骂他糊涂。

也就只有亲娘敢当着他的面骂他了。现在想来他确实做了件糊涂的决定。

临行前江逸特地去了趟寿康宫看望太后。但因为担心老人家舍不得会出手阻拦,所以江逸并没有告诉太后他要去南地。

太后在他离开后才知晓这一切,这当然让她很生气。可江逸不在眼前,这件事又是皇帝准许的,所以等到皇帝去请安时,被太后好一通怪罪。

最后太后更是质问景元帝:“若是逸儿一去不回你该如何是好?既然这韩谟也认定逸儿是他的儿子,你就不怕他不放逸儿回来了?等他公开坐实了逸儿的身份,难道你还能为了这个事兴兵讨伐定南王不成?”

太后的三连问让景元帝无从反驳。

虽然他在寿康宫时安慰太后,也说了江逸自己对长公主的承诺,但回来后还真有点担心韩谟这家伙做出什么不恰当的举动来。

就在他想着怎么挽回的时候,突然看到了齐亲王请立世子的奏折。

“李兴,诏钦天监监正,朕要替逸儿选一个好的封号。”

齐亲王的折子给了他灵感,景元帝决定越过皇子这一步直接给江逸封一个亲王爵位,虽然未成年的皇子封王的少,但也不是没有先例。

伺候了景元帝这么多年的李兴一听皇帝的吩咐,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他不禁在心里默默感慨,江逸虽然没有皇子之名,但子凭母贵在景元帝心中比起嫡出的四皇子还要看重,恐怕也就仅次于身为储君的太子了。虽说以前皇帝对江逸一直不冷不热甚至还有点不喜,好在这么多年他并未因此而怠慢江逸,否则这个时候他就该担心会不会被秋后算账了。

不过这些念头都只是一闪而过,李兴连忙应了皇帝的旨意去传话。

景元帝一心想着弥补儿子,并没有考虑到朝中大臣们的想法。

他若是要封自己的儿子为亲王,宗室那边是没话说的。但这次封的江逸,名义上却是庆国公的嫡次子,此事一经提出就遭到了大臣们的强烈反对。

大家的理由也很一致,江逸没有任何重大突出的贡献,他的父亲还只是庆国公,他怎么就能封亲王了呢?皇帝你就是想提拔抬举谁也该给个好的借口吧,就这么乱封可还成。

再加上江逸以往的所作作为在京城各大世家中口碑也是有目共睹的差,不光是那些朝中官员,就连个公侯伯府这些勋贵世家的人也都不赞同。

各路大臣轮番出来数落江逸以往的行为,更有甚者把景元帝以前斥责江逸的例子拿了出来。眼看皇帝就要发火,太子适时地出来缓解了朝上的气氛。

“江逸虽然年纪还小,也并未担任任何官职,但他在国子监期间不仅提出了许多有用的建议,组办的快递局亦改善了民生,民间百姓无不对其交口称赞。大家可知道现在京城附近的官道能修得这么好也是由他提议改进了工序和材质,并且说服了众多商人参与让户部少花了不少钱。”

“这个什么快递局也不过是在京城附近送送书信或物件,最多惠及了周边的百姓,哪里当得起这么大的功劳,太子殿下这话恐怕有些言过其实了。”

总有一些自认为刚正不阿的臣子非要与皇帝对着干才能显出自己的能耐,并且皇帝越生气他们还觉得自己越是劝谏地好。有了这些人带头阻挠,很多本就对勋贵不满的大臣们更是站到了统一战线。

这个时候英国公等勋贵也不站在景元帝这边,局势呈现了一面倒的样子,这种局面下若是皇帝还坚持一意孤行,就显得有点像是昏君了。

就在景元帝准备好好发作一两个人来杀鸡儆猴的时候,江慎站了出来,给了景元帝一个很好的理由。

“方才刘大人说江逸的快递局不过是在周边小打小闹,所以才当不起这么大的赏赐。那在下是否可以理解为,若是此事能够惠及全国,他自然就能当得起这份功劳?”

上一篇:二楼后座下一篇:随北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