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人都不富裕,那时候的五角钱是孩子两天的零花钱。
沈知意从来不知道她的这个三妈在人后是这么看她的,她想和她三妈解释,那不是她拿的,是柱子自己把家里的钱偷了,到学校买了辣条吃,但是她三妈说她是没妈的野孩子,这深深刺痛了她的自尊心。
虽然那时候的她人小,但是也记事了,自此以后,她从来没踏入过对方家一次,再也没有主动和对方一家人说过话。
这次对方主动和她搭话,她也只是笑了笑,点了点头,什么都没说就走了。
张桂芬看人走了之后就啐了一口,“还真把自己当个人物了,读书读傻了,什么态度。”
沈知意可不在乎这种人怎么看自己,她现在只想在村里逛一逛,转换一下心情,顺便找一个好地方建房子。
“这不是沈家姑娘吗?回来了?学校放暑假了是吧?”
这次在地里拔草的是村里的老人冉万祥,他家里的孩子都出门打工去了,家里就留了他和他媳妇儿两个老人,老两口身体很好,现在六十多了,还种着地,每年给家里一仓库一仓库的囤粮食。
沈知意笑着回话,“是啊,大爷爷,吃早饭了吗?”
“吃了吃了。”
沈知意其实和对方没什么亲戚关系,但是大家都是一个村的,她奶奶让她按着辈分这么叫,她也就这么叫了。
沈知意到他旁边树下的石头上坐下了,和冉万祥聊起了天。
“大爷爷,你知道村里哪里适合建房子吗?”沈知意直接问道。
冉万祥了然,“想要重新建个新房?”
沈知意不好意思的点了点头。
地里的草被拔的差不多了,他也在沈知意旁边的石块上坐了下来,“怎么不在镇上买个房子?隔壁柱子好像在镇上买房了,也才十几万。”
他们村近来的年轻人,没人在老家建房了,全都选择了去镇上,甚至是市里买房子,买了房子之后,一年到头也不回来一次,好像已经忘了这个养育自己长大的地方了。
沈知意没解释她看到的末世那些事,只是说道,“村里挺好的,风景好,自己建房住着也宽敞,奶奶住着也方便。”
“像你这样想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大家都削尖了脑袋想去城里,像我那儿子孙子的,都觉得城里好,接我去住了一个月,住不惯啊,屁大点的地方,我转个身都转不过来。”
冉万祥现在想想那楼房住着憋屈,摇头。
“每个人的想法和活法都不同。”沈知意说道。
“你想建房子,不如去问问魏老太婆旁边那块地怎么样。”
冉万祥不愧是村里的老人,对村里的地方了如指掌,说起建房子就想到了合适的地方。
第17章
他说的魏老太婆,是村子里一个孤寡老人。
她其实原本也不是永安村人,只是嫁过来的,嫁过来之后,老公生了重病病死了,她也没生下过一儿半女,现在一个人住着政府给修的一个水泥小平房,每个月有低保,乡下消费水平不高,日子倒过的还不错。
沈知意到她那个小平房的时候,小老太太正躺在树下,听着手机里的歌曲,日子过得还挺滋润。
她先观察了一下周围的环境,这里后面是一座青山,旁边有一个竹林,地势倒是非常平坦,离她现在的老家也不远,走个五分钟就到了。
沈知意拿着一袋子荔枝给了小老太太,“魏婆婆。”
小老太太看到沈知意来了,还带着荔枝,笑眯眯的进屋里拿了一个小凳子。
“魏婆婆,您最近身体怎么样?”
小老太太笑眯眯的回应道,“好,眼看着这么小的小姑娘也长大了,你奶奶有福啊。”
沈知意笑着又问道,“婆婆,您家旁边空着的是哪家的土地啊?”
魏婆婆笑容收敛了不少,混浊的眼里有沈知意看不懂的伤感,“能是哪家的,就是我家那没福气的老大家的。那块地原本就是他的,我当年过来之后,他还说要在上面建房子呢,是我和他没那个运道,这几十年没人处理过了,早就荒了。”
沈知意也听出来对方语气里的伤感,倒是不知道怎么开口了。
反倒是小老太太主动提起来,“你家那老房子去年漏雨今年刮风的,住着不合适了,想要建新房子了?看上这块地了?”
沈知意点点头。
魏婆婆笑着说道,“没关系的,给你们了,就在那里建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利用起来,你们来这里了我也有说话的人。”
“那这地基的钱?”
小老太太也不是做慈善的,她倒是不在乎钱不钱的,就怕到时候村里人说闲话,一辈子的邻居了,有些人的嘴,那是什么都能说,原本什么都没有的东西都能给人编出一朵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