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444)

这个“印刷术”就很不同了,这可是实用的东西。哪怕是雕版印刷术,对他们来说也都是有大大用处的。

像是秦朝,就完全可以花大量时间去刻印秦律和结合天幕“现代文字”改良后的秦小篆入门认字书籍,就这么两套书,大量的发行,总比让那些识字的贵族子弟一个村一个村地去跑着天天翻来覆去念秦律效果要来得更好吧?

最起码,这样有了书,就多少可以少念几遍了,是吧?……咳。

至于这个活字印刷,他们只有在看课文的时候了解了一点,却没有见过实物,没想到李晓诗还给准备了几个字块来,于是几人就都凑了过去,研究起了那“活字”。

李世民也想研究,但他还要说课,只能一边给两位同时发字块,一边假装不在意地淡定道:“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时一位叫做毕昇的人发明的,他用的是胶泥刻字,再用火烧制,让这刻了字的泥块变硬,从而达到能够印字的要求。不过这里的字块不是最初的‘字模’,”他指指嬴政和刘彻手里的字块,“这是后来匠人们改良发明的木活字,和最初的胶泥模是有一定差别的。再到后来,元代的时候,科学家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的技术做了系统的总结并又有了新的创新,还发明了转轮排字法、再后来,铜活字印刷也出现了。”

李世民说到这里,抬眼就瞧见了李晓诗举起的牌子:

【课后抽奖,奖品中有《农书》】

他手一捏,字块差点被他蹭掉一层。

而李晓诗也发现,另外两个正研究字块的人也突然齐刷刷抬头看向了她,皆是目光炯然。

李晓诗:……

她低下头,重新写字。

【也送给你们】

【再加一本这次课文里出现过的别的书,自选!】

好么,这气氛才又一下子皆大欢喜了起来。

李世民也满意,他侃侃道:“北宋时的科学家沈括写了《梦溪笔谈》,囊括了天文地理数学化学生理学还有各种科技方面,在华夏科技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这本书中,沈括详细记录了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并做了评价:只印少量书的话这个办法并不能说是简单,但要是要印成百上千本,那这个方法就极为神速了。”

他从木盒底下拿出被字块盖住的一本《梦溪笔谈》,还没来及看,就被两位同事给“分担”走了,李世民顿了顿,幽怨地看了那俩人一眼,才继续道,“活字印刷术对于人类的文明发展都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后来传到了日本以及东南亚地区,还经过丝绸之路传入波斯,再有蒙古人西征等传入欧洲,为西方的欧洲国家所广泛应用。”

李晓诗举牌。

【西方人还有他们国家的人发明了活字印刷的说法】

明明就这么一个动作,她也没出声,在场三个各忙各的大佬却都不约而同地对此瞩目,表情变得很耐人寻味。

把华夏的技术发明拿走当成是自己的吗?

……还真敢啊。

李世民拒绝把这句话说出去,其他两个人也没说这个的兴致,几人默契地当做没看到。

然后嬴政把书一合,还给了全程没能看上一眼的李世民,淡声开口:“华夏古代的发明不止印刷术,还有其他。像是之前在宋朝副本中出现过的‘指南针’,在战国时便有人已经发明出来了,只不过那时被称为司南。司南像是一柄勺子的形状,放置在方形地盘中,周围刻有二十四个方位,当司南转动起来、停下来时,它的勺柄指着的就是南方。”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部分会涉及到战国的这个司南、还是单纯因为嬴政对火药什么的感兴趣,总之这部分的内容就归到了他身上,他不急不缓继续道:“但司南携带不便,在宋代,人们制成了罗盘,后来海船上使用起了司南,就又改造成了指南针的样式,乘坐华夏海船的阿拉伯人把指南针传到了他们国家,后来又转到了欧洲,从而促进了世界航海技术的发展。”

“火药亦然。唐朝时便有火药,晚唐时火药被用到了战争中,宋元火药更是广泛应用于战争。蒙古人灭金灭宋缴获了大量火器,后来加以改进,发明了火铳——是曾在电影中见到过的大炮的雏形。”想到徐福那帮子方士们的研究成果,即便接下来的内容让他感到过很不愉快,嬴政心情也好转不少,“华夏的火药后来传入阿拉伯地区,又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都产生了影响,促进了欧洲技术变革。”

旁边的刘彻和李世民一个劲冲李晓诗眨眼睛。

李晓诗:……

这个不能给,真的不能给!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