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
李晓诗:“因为有盟约在先,朝中大臣很多都在反对,但宋徽宗想……”
她身后的“宋徽宗”再次出现了字:
【这人带着城池来投,收了他,不就等于白收了一块地么?当然要收下啊!】
李世民:。
这小便宜有什么好贪的??
“他力排众议收下了。”李晓诗说,“后来金人一看,这不就有了打宋的理由了吗?于是发兵开始攻打那位降将所在的城池,要求宋交出他。”
刘彻把书倒扣在桌面上,饶有趣味看向小天幕里的“宋徽宗”,打算看看这位宋朝的皇帝“下限”有多低。
收都收了,不会又给交出去了吧?
李晓诗:“朝中大臣又是一阵讨论。他们认为,既然收都收了,那就已经是大宋的人了,不能轻易给出去,要保护自家的人。但……”
“宋徽宗怕了。”
【我就想白捡个城,没想要打仗啊!!】
【怎么就打起来了?快交出去交出去。】
“他又一次力排众议,把这位降将杀掉交出去了。”
赵匡胤:……
赵佶,你真行。
对臣子出尔反尔,为了小便宜可以置两国盟约于不顾,甚至对投降己方的人没有任何的保护之心,轻易就能为了怕事把人交出去,把对方的身家性命当做无物。
这真的是一个皇帝该做出来的事?
李晓诗:“辽国有一员大将名叫郭药师,他在辽灭亡后投降了宋朝,宋徽宗那时候很是高兴,给了他很大的赏赐,又把重要地方、燕京,交给对方守卫。可——”
她不用说观众们就知道了。
同为降将,物伤其类。
更何况宋徽宗这种操作确实很难不让人寒心。
“所以,在金人大举南下、侵略宋朝的时候,郭药师就带着人和地,意思意思稍微抵抗了一下之后,直接降了金。”
燕京没了,那开封这样的地理位置,岂不是就可以直接长驱直入了?
替金人省了不少事呢。
李晓诗身后的画面又一次改变,还是大宋皇宫,但内容却和之前不一样了,没有之前的欢声笑语,反而气氛紧绷。
朝堂之上,宋徽宗撑着身体,发表了重要讲话。
“吾要禅位。”
观众:???!
第121章 第一百二十一课
不是,怎么就能突然到禅位了呢??
发生什么了?
金人南下,打灭开封,要求宋朝皇帝禅位给自己、自己来当这个皇帝吗?
可是不像啊!
这朝廷上,不都是宋朝的官员么?
而且一个个衣衫整齐,红光满面的,哪里像是亡国了的人?
那为什么突然要禅位?
禅位给谁??
李晓诗道:“在金人大肆南下的时候,宋其实也不是一点抵抗之力都没有的。虽然一直说宋朝军事实力弱,但其实西北方要一直防着外地的、而且有大大小小的摩擦,西北军还保留着一战之力的,是宋朝最为精英的部队、而且其他各地也都分布着一些驻扎的军队,不管实力怎么样,但最起码是军队,是有的——只要皇帝出面,稳固政局,大家上下一心,携手抗敌,是完全能够撑到各地的勤王军和援军赶到的。”
宋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而金人南下长途跋涉,僵持下去谁先撑不住也很好看出来的。
别的不说,真到了那一天,关系到自己的身家性命,百姓们也会为了自己而拼命的。
这不是形式很好吗?
那为什么要禅位?
“但在这个时候,宋徽宗已经吓破了胆。他想的是,他不能做亡国之君。”
所有观众:。。。
?
所以你就要禅位?
让别人来做这个亡国之君??
真的已经无力吐槽了。
而且,“不想当亡国之君”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还没打,他就认准宋会亡了。
赵匡胤气笑了。
一个皇帝,几次“力排众议”都是做了些蠢事,留下了一些烂摊子。
好牛啊你,赵佶。
李晓诗:“宋徽宗听说金军打过来的消息,吓得晕了过去,醒来之后就禅位给了自己的儿子,然后仓皇出逃。十五岁的赵桓被迫接过了宋朝的政局,这也就是之后我们所说的宋钦宗。”
赵匡胤:行了,知道了。
被俘虏的皇帝宋徽宗宋钦宗两个,也就是说这父子俩齐齐被一锅端了是吧。好啊,好得很。
赵匡胤怒极、偏生又在笑,猛地灌下一口参茶。
“这就是你的后人?”
他看向明显是也被这些骚操作震撼到了的赵光义,忍不住讥道,难怪说赵佶是李煜转世,但李煜那时候也是想着打、不想直接降的,更别说这么直接逃命了吧。
还“为了不做亡国之君”就禅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