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279)

这就着实冤枉李晓诗了。

她哪想过那么多啊?

之所以多次说到早期,也完全是因为课本上就是这么写的啊!

虽然通过搜资料,李晓诗知道了李隆基晚期曾让国家陷入大的混乱,导致了王朝混乱,天下动荡,但她还没学到那一课,也没有仔仔细细地去了解过安史之乱的相关消息啊——

就算因为“李唐皇室皇位更迭很内个”而特地去了解过李隆基是怎么登上皇位的、以及知道了一些他和太平公主还有上官婉儿之间的矛盾恩怨、还有一些原本就模模糊糊知道的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恨纠葛,李晓诗对李隆基也依旧没有那么多的敌视情绪,最多就是有那么一点点的不太喜欢,觉得这个人太小心眼儿了一点,但还完全不至于在这儿就开始埋自己的不愉快进去。

所以,她现在对李隆基还是非常“中正”的,只是在讲完李隆基的提了一点搜资料时看到的内容。

“唐玄宗早年是明君,在他执政早期,唐朝达到顶峰;但他同样也是个昏君,在晚年的时候,他沉湎酒色、是非不分,听信奸臣谗言,元稹那首诗提到姚崇宋璟,就是在怀念这两位还在的时候,对唐玄宗的一些规劝。”

“所以,大家对唐玄宗李隆基的评价也都是非常两极分化的,以他的前后半生作为分界点。”

“李隆基,据说是一位无论是粉是黑,都希望他早死的皇帝。”

第90章 第九十课 政变

李隆基的脸色一下子就沉了下来。

他知道“粉”是什么意思, 李晓诗之前曾经说到过“秦始皇有很多粉丝”,但其实粉是什么黑是什么都无所谓,因为所有人都希望他“早死”, 这一点他可是听得明明白白的。

他也知道后世之人对皇权没有敬畏心了,但——再没有敬畏心, 也不能这样恶毒地盼望别人早死吧?

李隆基扪心自问, 实在不能理解,他一个明君、虽不能拍着胸脯说一定比秦始皇比太宗更“伟大”, 但政绩也绝对不错,那些人凭什么盼着他早死?

还有,晚年昏君?他不相信。

怎么可能呢。

李隆基视线牢牢锁在小天幕的李晓诗身上。

这死丫头到底想做什么?存了什么坏心?

她是武则天、还是太平的“粉”?

是来为那些女人说话,想要篡取李唐江山的吗?

李晓诗完全没察觉到, 她已经背负上了另一些时空中的、来自好几个李隆基的猜疑。

她正合上课本, 把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从手边抽起来, 放到了最上边一层,低头看了好几眼。

“刚刚有观众问我,说想了解一下李隆基是怎么才在‘皇位斗争’中获胜, 登上皇位的,那这节课的内容也说完了,咱们就来简单地聊一下吧。”

李晓诗提前给大家打预防针:“我知道的也不是特别多, 我不是专业的,只知道大概,所以咱们随便说说,主要是理一个脉络。要是问我更细致的比如‘政变是在哪一天’‘什么时辰’之类的, 我可是不知道的哦!更不会回私信哈。”

太平公主知道这大抵是说给自己听的。

李晓诗一直以来展现出来的,应该都是不愿意过多干涉这些“内部争斗”的旁观者。

她从来扮演的都更倾向于一个“引路人”的角色,多数时候, 她哪怕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出发点和最终着落点也都是为了百姓。

她好像对他们这些“统治阶层”都没什么“好感”,就算是像秦皇汉武那些,被她称赞过的,公开说过“很喜欢呀”的,也从来没有偏心地忽略过失和掩盖批评。

连太宗和母亲那样“华夏唯一的女皇”也被她批评了呢——所以太平公主很配合,听完李晓诗的话,立刻就向天幕表态了,表示自己不会问那些,也不会发私信。

本来么,她就只是想知道李隆基这小子到底做了什么,也不打算拦着李隆基知道。

虽然她经此能够了解到李隆基会用什么手段,但他也完全可以在得知自己以后会做什么之后、就提前进行部署或调整战略。

而且现在大家都知道了他以后会带领大唐蒸蒸日上,想来这小子也更好收拢人心了——无论如何,他们两者之间门还是要正常斗争的。

谁也不会想着去依靠天幕作弊走捷径,毕竟是李家内部的争斗,凭本事凭手段、还是要看各自水准的。

“丑话说在前边”的part过去,李晓诗手指点在笔记的一段前,点了点头:“要说李隆基登基,还要从武则天的去世开始。我们之前说过,武则天在病重的时候把皇位还给了唐中宗李显——但其实,那并不是武则天主动还的。”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