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句话说,无论这个被舍弃掉的太子能力如何,只要他比不上李世民,没办法在正面博弈中力压李世民、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继承人,那他就该被抛弃。
——没有办法,因为他有一个拎不清的父亲。
这也只是为了李渊这个父亲、这些年来的行为擦屁股而已。
他拿不起放不下,哪边都想不舍得,一边想留一边想用,把优柔寡断当做理所当然,那就活该面对这样的结局。
这都是他的错。
冷淡的语句落入耳中,扶苏后背一麻。
被精心培养了几十载的太子,一朝被废,有几个是愿意善罢甘休的?
几乎是可以预见到的、必定流血的结局。
但心里发凉归心里发凉,扶苏没有像前些年一样,直白地询问父亲这样几乎等同于“手刃亲子”的做法是否太过于冷血,他微微沉思后,不得不同意、嬴政给出的这个做法,是所有的处理中,最为干脆利落、消耗最少的那一个了。
如果等到李世民和太子打起来,那不仅有可能死伤更多、牵连更多人,对皇室的名声也不好。
当然,这一点是他自己补上的,他读书面广,接触得多,对这种“兄弟阋墙是为不睦”的观念还是有一定了解的——他父亲未必会在意这一点就是了。
另外的时空中,李渊也脸色凝重起来。
要来了。
他一直苦恼该怎么处理调和儿子们之间门的关系,纠结该怎么平衡儿子们的势力,但始终没有解法,眼看天幕上的时间门已经来到了武德七年,李渊心中的纠结更甚。
想知道,又不太想。
可李晓诗的讲述才不会因为个人的想法而停滞,她继续说道:“接下来就到咱们在说唐之前讲述李世民的最后一部分了。”
为什么是最后一部分呢?
因为李世民快要成为皇帝了,马上可以和唐朝一起讲了。
大家都听得出李晓诗的言下之意。
小秦/王李世民也屏住了呼吸,眨眨眼,盯着天幕。
他现在十九岁,还没到那个时候,但只听后边的事迹就已经热血沸腾了,所以,他也很想知道,自己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是耶耶立他为太子了吗?
那建成兄长呢?
天幕上,李晓诗清脆的声音传来,传进了所有观众的耳朵里。
“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
“同年,李渊禅位,传位李世民。”
“李世民继位,改元贞观。”
小秦/王呼吸一滞。
什……
虽然之前依稀记得看到过“玄武门之变”这几个字,但那时候的音乐一点也不像是说起其他政变时的郁郁,所以他当时和大多数人一样,都还沉浸在大唐开国的喜悦中。
而等反应过来之后,天幕上就已经是“贞观之治”那些国泰民安的画面了,又让人进一步沉入其中——这当然一直都没怎么把玄武门之变这件事往心里放啊。
但……玄武门之变和他、和李世民登基,竟然是挂钩的吗?
耶耶他……
……竟真淡薄至此?
李渊也脸色惨白。
[变]
没有人会不知道这个字意味着什么。
政变、政变。
他自己当然是不可能发动政变的,建成又是太子,更没有政变的必要,那只可能是……老二。
老二他、他——他怎么敢!
阴沉听完全程的李建成目眦欲裂。
同样觉得匪夷所思的还有杨坚。
隋文帝陛下正琢磨怎么从还没出生的李二身上榨出点价值,就听到了这句玄武门之变,他的表情顿时僵住了。
片刻后,杨坚反应过来之前因为满心别人家儿子而忽略了什么,立时又迷茫了起来。
李渊他……是不是有点问题啊?
这是嫡子,嫡子!你的亲生、嫡子!
这么优秀,这都……嗯??
暴殄天物?!
第86章 第八十六课 贞观
“说到这里呢, 其实就已经把我们课本所讲的第一部 分内容的前半段给讲完了。”
各个位面中的观众们对轻描淡写的“玄武门之变”几个字反应如何,李晓诗是无从得知的,她依旧按部就班地说着早已准备好的内容。
她低头看向课本:“这一次的课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 分就是‘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第一部分是‘女皇武则天’,第三部分就是之后要说到的‘开元盛世’了。”
“隋末乱世,各路起义频频,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员李渊趁势反隋,618年,李渊称帝,定都长安, 大唐王朝就此建立。随后唐王朝接连消灭了各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 平定全国。”
“626年,李世民即位, 次年将国号改为贞观, 这,就是我们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了。”